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兩個強盜劫北京

BeijingGirl1 (2023-04-15 07:32:56) 評論 (162)

此文前一部分 《厲害國的厲害》

這篇寫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洗劫北京頤和園、圓明園、靜明園, 以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事。著名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洗劫後有一封當時寫給法軍軍官的信,信中說 -

“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人們仿佛又看到了因將帕德嫩神廟雕像拆運回英國而臭名遠揚的額爾金的名字。”

“當初在帕德嫩所發生的事情又在圓明園重演了,而且這次幹得更凶、更徹底。。。我們歐洲人認為自己是文明人,而在我們眼裏,中國人是野蠻人,可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所作所為。。”(此信全文在該文後)

去年夏秋交際的時候,我和朋友在英國旅行。 趕上了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還去了北部的高地(Highland)蘇格蘭, 走遍了幾個大城市。 其中格拉斯哥(Glasgow, 格城)是蘇格蘭最大的城市。 我去看了那裏壯觀的博物館。其中有不少蘇格蘭過去和英格蘭盎撒人之間打打殺殺、恩恩怨怨的曆史文物。

在二樓的一間展廳中,我被似曾相識的照片吸引了。 這好像是中國的某處亭子。 看旁邊的注釋上說, 這是頤和園(summer palace)。 英國的軍隊在額爾金勳爵的帶領下,占領了此處,並在之後的 1860年10月18號將其付之一炬。

當時一起去的中國朋友真是感慨萬分。 不解的是,博物館裏注釋說是頤和園, 而被燒毀的應該是圓明園。 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很沉重,上海朋友提起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就發生在上海的外灘公園。 因為對這段曆史是不十分了解,回家後我專門看了一些西方出版的曆史書。

格城博物館的照片是頤和園萬壽山半山的銅亭。 這座亭子至今還在那裏。 亭子的造型秀美,是整體澆築。幸好那時沒有足夠強大的運輸工具能將其整個運走到英倫。 照片上亭子坐落在當時已是雜草叢生的石階上。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8月攻陷了大沽口,占領了天津。

侵略者10月進入北京。 當時英法聯軍商議瓜分皇家園林內珍稀物品,以犒勞將士,並向各自的國家皇帝帶回禮物。 從1860年10月7日起, 對頤和園、圓明園和靜明園內的黃金、白銀、瓷器、刺繡、書畫等大肆洗劫。

之後額爾金以清軍虐待英軍戰俘,和清廷虐待談判代表為名,斷然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大火連燒三天。 額爾金八世和法國代表脅迫清朝政府訂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 額爾金的父親1801年通過賄賂和欺詐手段得到希臘的帕特農石雕; 他本人1862年轉任印度總督,1863年死於印度,享年52歲。

“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是曾經的上海外灘公園,如今的黃浦公園。 這個公園當年是由租界集資, 向當時清廷政府租借了這塊風景絕佳的土地。 公園在1868年建成。 因為其在華人的土地, 集資時也有華人商業出錢。 但不許華人進入, 引起了華人的不滿。 1880年代之後,上海的《申報》等一直都有文章抗議。 很多名人誌士如蔡和森、方誌敏、魯迅和孫中山等都在他們作品中提到過。

因為沒有當時的現場照片留下,現在網上的這個照片也不知是否後造的。不過當時清廷和民國政府工部的文件可以查到,確有此規定,並有如下鐵板告示。 其中第一和第四 明文規定“華人與狗不得進入”。 當然你可以矯情說是“華人不許入內”和”狗不許入內“。 

問題的重點不是將"華人與狗"並排在牌子上,而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造一個公園,卻不讓中國人進。 誌士方誌敏在他的《可愛的中國》中寫到:“有幾個窮朋友,邀我去遊法國公園散散悶。一走到公園門口就看到一塊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寫著“華人與狗不準進園”幾個字。這幾個字射入我的眼中時,全身突然一陣燒熱,臉上都燒紅了。這是我感覺著從來沒有受過的恥辱!在中國的上海地方讓他們造公園來,反而禁止華人入園,反而將華人與狗並列。這樣無理的侮辱華人,豈是所謂“文明國”的人們所應做出來的嗎?華人在這世界上還有立足的餘地嗎?還能生存下去嗎?。。。” 。

侵略和掠奪遠沒有停止。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開埠通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允許列強進入城市居住,並給予租界。 外國人開始在中國的領土上辦教堂辦商業。勢力慢慢滲透到清廷和民間。 這些滲透有很多是所謂“進步”的。 比如西醫西藥,西方的紡織品。 當然也有壞的,最臭名卓著的就是鴉片煙。

因為列強們試圖和清廷爭奪勢力,像對印度那樣最終實現殖民;加上官員的腐敗,愚蠢的慈禧太後和清廷試圖借助民間的“義和團”驅逐外國人。 這給了西方列強再次侵略中國的口實。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奧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聯軍對中國發動了武裝侵略戰爭。 中國曆史上的最恥辱之戰。 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

下圖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的頤和園萬壽山。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鴉片戰爭後重修此園。致使甲午海戰中,清廷兵敗日本。

沒有實力的反抗是飛蛾撲火,反而給國家帶來更大的災難。羸弱的國家,就是強者手中待宰的羔羊。 現在上海,乃至中國是今非昔比了。 但這個國家和它的國民,還遠沒有真正強大和富裕起來。 我們來到世界最強大和富裕的美國, 現在又開始感覺到“排華”的寒意。下網圖是黃浦公園的前世今昔。兩張照片的拍照角度不同。

唇亡齒寒。除了一些州開始出台不許華人在美國買房的法令;如果你還在職場拚搏, 這種寒意就更加明顯。公司的招聘廣告已經明文規定美國人優先,那麽升職對於中國人也將愈加困難。 人類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至少目前最先進的科技,和最合理的製度還不能讓其改變。 在社會力和自然力的作用下, 個人真是太渺小了。

===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全文 -

先生,你征求我對遠征中國的看法。你認為這次遠征行動幹得體麵而漂亮。你如此重視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氣了。在你看來,這次在拿破侖皇帝和維多利亞女王旗號下進行的遠征中國的行動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你希望知道我認為可在多大程度上對英法的這一勝利表示讚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麽下麵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跡,它的名字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原則:理念和夢幻。理念產生了西方藝術,夢幻產生了東方藝術。如同是理念藝術的代表一樣,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薈集了一個人民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與帕德嫩不同的是,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之崇高典範——如果夢幻可以有典範的話。你可以去想象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

這夢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成,雪鬆木做梁,以寶石點綴,用絲綢覆蓋;祭台、閨房、城堡分布其中,諸神眾鬼就位於內;彩釉熠熠,金碧生輝;在頗具詩人氣質的能工巧匠創造出天方夜譚般的仙境之後,再加上花園、水池及水霧彌漫的噴泉、悠閑信步的天鵝、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以宮殿、廟宇形式表現出的充滿人類神奇幻想的、奪目耀眼的寶洞。

這就是圓明園。它是靠兩代人的長期辛勞才問世的。這座宛如城市、跨世紀的建築是為誰而建?是為世界人民。因為曆史的結晶是屬於全人類的。世界上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有個圓明園,伏爾泰現在還提起它。人常說,希臘有帕德嫩,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巴黎聖母院,東方有圓明園。盡管有人不曾見過它,但都夢想著它。這是一個震憾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遙遠的亞洲文明的倩影。

這個奇跡現已不複存在。

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人們仿佛又看到了因將帕德嫩拆運回英國而臭名遠揚的額爾金的名字。

當初在帕德嫩所發生的事情又在圓明園重演了,而且這次幹得更凶、更徹底,以至於片瓦不留。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那裏不僅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多麽偉大的功績!多麽豐碩的意外橫財!這兩個勝利者一個裝滿了口袋,另一個裝滿了錢櫃,然後勾肩搭臂,眉開眼笑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認為自己是文明人,而在我們眼裏,中國人是野蠻人,可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所作所為。

在曆史麵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但我要抗議,而且我感謝你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統治者犯的罪並不是被統治者的錯,政府有時會成為強盜,但人民永遠也不會。

法蘭西帝國將一半戰利品裝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現在還儼然以主人自居,炫耀從圓明園搶來的精美絕倫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蘭西能夠脫胎換骨,洗心革麵,將這不義之財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

在此之前,我謹作證:發生了一場偷盜,作案者是兩個強盜。 先生,這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讚美之辭。

維克多·雨果“。  (我法語不行,使用的網上翻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