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錄(節選18) 潛龍在淵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打印 (被閱讀 次)

1927年9月初,龍潭大捷之後,南京北伐軍乘勝渡江追擊,孫傳芳的殘部已成驚弓之鳥,不敢再戰。不但浦口、揚州等要隘被南軍攻克,南軍更向蘇北挺進,整個東南地區,完全成了國民革命軍的天下。

9月中旬的上海,國民黨大員冠蓋雲集。11日,國民黨中央執委和監委在戈登路伍朝樞寓所開談話會,到會的有20餘人。重要人物中隻有胡漢民、蔣介石兩人缺席,他們以為這是汪精衛領導的會議,故拒不出席。

連汪精衛也以為這是自己一統中央的大好時機,可沒想到,這次的主角卻變成了“西山會議派”。該派以“清共”先知先覺而自居,說當初是為了挽救黨國而在西山開會,早就深信國民黨不把共產黨清出去,必將為共產黨清出來,本黨終歸要合在一塊,所以忍辱奮鬥。他們借此會議反攻倒算,對蔣、汪兩派左右開弓,大送耳光。

“西山會議派”批評蔣介石不早覺悟,中山艦事件後,不接受該派的獎勉,反而大罵一氣;與共產黨弄成一團,開什麽聯席會議;左邊拿著國民黨,右邊拿著共產黨,來做中國革命領袖的迷夢。直到“打倒蔣介石”的口號響遍了兩湖,蔣才恍然大悟,到了上海、南京,才開始決心清起黨來。這覺悟比西山會議晚了兩年之多!更有甚者,在“清共”之後,蔣還在對外喊“打倒西山會議派”,令我們這些對黨忠心耿耿的老黨員心寒不已。

他們又當麵批評汪精衛跟著共產黨當“左派”,本著“反共就是反革命”的主旨,一直用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的力量打擊“西山會議派”。尤其在“清共”之前,還與陳獨秀發表《國共兩黨合作宣言》,形同賣黨、賣國之罪。

連續兩天,汪精衛被這些耳光扇得臉上青一陣、紫一陣,覺得這個領袖當著太難受,於是在13日借故離會,發表“退休通電”,承認對共產黨“防製過遲”,但自己最後為黨完成了“分共”大業,功成身退,宣布下野。

汪精衛這一走,氣氛馬上變得融洽非常。中央全會開不成了,新的中央領導也不可能延續舊的名單。還是孫科拿出武漢方麵商議過的提議,成立一個臨時性的國民黨各派統一的中央機構——中央特別委員會,代行中央執、監委員會職權。

9月15日,大家進行互選,結果所有參與談話會的各方代表均當選為特別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連因故未及參加的國民黨其他大員,包括蔣介石、胡漢民、李濟深、白崇禧、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等,亦均當選。

汪精衛一派非常失意。汪原為特委會的倡議人之一,可這個特委會的成立卻剝奪了他自認“合法領袖”的地位,他馬上轉而反對特委會。汪同顧孟餘等西去武漢,陳公博則南下去了廣州。

返回武漢的汪精衛再次與唐生智攜手,成立“武漢政治分會”,並以分會的名義反對新成立的特委會和南京中央政府。南京方麵極為憤慨,尤其是軍委會這幾員大將,本來唐生智在軍事上多次蠻橫抗命已讓他們忍無可忍,現在又在政治上反對中央。更有甚者,在龍潭戰後,南京方所獲孫傳芳軍中秘密文件,竟載有“友軍唐生智部自上遊夾擊南京”字樣,難以置信!事態發展至此,用兵成了必然的趨勢,黨政軍大員們一致主張討伐。

10月19日,西征討唐之戰正式打響。李宗仁第三路軍沿長江北岸向西進攻,程潛第四路軍沿長江南岸朝西推進,朱培德第五路軍向九江、湖口集結阻敵。

唐生智集團雖然塊頭不小,但屬於“虛胖”。西征軍在戰鬥力上明顯強於唐軍,政治宣傳上又“名正言順”,因此士氣高昂,銳不可當。唐軍則節節敗退,士氣低落。到10月25日,西征軍已經攻克安慶,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戰役目標。

西征軍進攻之順利和己方士氣之低迷完全出乎唐生智的意料,很明顯,這場戰爭已經失敗。11月11日,唐生智通電下野,同時囑咐手下部隊保存實力,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而汪精衛早在武漢見前方戰事不利,竟對唐生智不辭而別,已於10月24日秘密抵達上海並轉往廣州,再豎反特委會的大旗。

卻說一手促成國共分家的主角蔣介石,下野後的幾個月來並沒有停止過對時局的關注。他回到老家浙江奉化,跟隨而來的是源源不斷的信函。寫信的大多是他黃埔係的老部下,他們仍然把他當作精神領袖,向他匯報自己的想法,讓他能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下野後的全國局勢。世道越來越混亂,他就越來越自信:我蔣某離開權力的高峰肯定是暫時的。

蔣介石決定先辦完自己的私事,再考慮將來的事業和責任。在家鄉秀麗的群山之間,他給宋家三小姐寫了一封極其動人的情書。宋“美人”隻剩下了最後一道防線——母親的應許。她的大姐比她還著急,9月16日,宋靄齡在上海塞耶路家中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蔣總司令即將與我的三妹結婚。”而宋老夫人為了擺脫兩個女兒的糾纏,幹脆躲到日本去了。

1927年9月23日,蔣介石來到上海,然而卻沒有見到宋老夫人。在跟宋美齡、宋靄齡和孔祥熙商量之後,決定由宋靄齡陪他赴日本向老夫人當麵提婚。9月28日,他們乘船抵達日本東京。同一天,上海《申報》刊登了題為“蔣中正啟事”的單身申明,稱:“毛氏發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而且連登3天。

蔣介石有宋家大姐做向導,在鐮倉找到了宋母。蔣帶來了與毛氏離婚的證明文件,並說跟姚氏和陳氏從沒結過婚,並且現在已經分手多時。這樣就打消了老夫人反對的第一個理由。

宋母又說,我們是基督徒之家,女兒隻能嫁給基督徒。蔣介石早有準備,表示他將盡最大努力去研究《聖經》,並試圖成為一個基督徒。宋母知道美齡多次表示非蔣不嫁,現在又親眼見到這位堅定執著的求婚者,她還能提什麽要求呢?最終,老夫人還是答應了。

人生一件大事落實了,蔣介石心情大好,低迷多時的政治熱情隨之又高漲起來。他上一次離開日本時是1919年,距今已經8年了,他發現這個國度又有了很大的變化。蔣在日記裏讚歎:“日本進步之速可驚,社會秩序與教育亦均有進步。未至日本之前,以為其物質進步,精神必衰退;今乃知其興盛猶未艾也。”聯想到祖國,他不禁問道:“日本建設猛進,不知吾國何日乃能臻此耳!”

為了尋找答案,也為了建立友誼,蔣在逗留日本期間拜訪了許多要人。通過黑龍會的搭橋,蔣介石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陸軍大臣向川義則,參謀總長金井範三,參謀次長南次郎等都有會談。其中,與田中義一在11月5日的會談最為重要。

蔣介石表示,中日兩國將來的關係可以決定東亞前途的禍福。田中不置可否,反問蔣此次訪日的抱負所在。在出身軍部大將的首相田中看來,蔣的政治前途並不確定,但作為孫中山離開後的政治和軍事強人,很可能會對日本在華利益有重要影響,所以才同意這次會麵,以摸清蔣的立場。

蔣闡述了他的理念,大意是:第一,中日兩國必須精誠合作,以真正平等為基點,方能共榮共存。因此,希望日本以後的對華政策有所改善。第二,中國國民革命軍以後必將繼續北伐,完成革命統一之使命。希望日本政府不加幹涉,並且能提供幫助。第三,日本對中國必須放棄武力政策,而以經濟合作為基本政策。蔣在結尾時表示,本人這次訪問貴國,非常願意就中日兩國的政策與閣下交換意見,以期獲得一個結果,願聞閣下高見。

田中問道:閣下何不以南京為目標,以統一長江以南為宗旨,為何急於北伐?

蔣回答說:中國革命誌在統一全國,絕不能重蹈太平天國的覆轍,故非從速完成北伐不可。況且,中國如不統一,固然是中國之大患,而東亞不能安定,亦非日本之福利也。

話題轉到中國的排日運動時,蔣說:中國之所以有排日運動,是因為中國國民認為日本援助張作霖。田中矢口否認說:日本沒有給張作霖任何援助。

每當蔣談及“統一”,田中均顯不悅之色。蔣因此明白對方絕無幫助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意願,甚至可能妨礙北伐行動。不過,雙方在一個問題上終於獲得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必須清除共產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