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美術事業上正要大有作為的時候,
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十年運動,
他受著政治的和人事的種種壓力,
不堪忍受,終於舍憾離去,
留下了許多未競的工作。
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
羅尗子的篆刻
受到晚清大家黃牧甫篆刻的影響以朱文較多,
但又有自己麵目,
這是他最用心追求的,
他所刻的朱文印,
筆劃很細,清秀中見遒勁,
有方有圓,有斷有續。
在布局上善於用一字或一劃來控製構圖,
顯得字有動勢,活潑而不淩亂,極富韻律之美。
在結體上最能顯示其膽量的,
是敢於打破一般字劃的常規,依著構圖的需要,
或有意拉長縮短,或互相巧合借用,
不入流俗,出奇製勝,
真可謂“從心所欲,不逾矩”了。
接下來就跟著金石君一起
來欣賞一下羅尗子的篆刻作品吧!
△ 步渼
△ 丹青不知老將知
△ 龔惠民
△ 穀無咎
羅尗子出身書香門第,
祖父羅定彩夫婦勤儉持家,
慢慢有所積蓄,
成為當時地方上比較富裕的家庭。
正所謂:“富不讀書富不長久”,
羅定彩老先生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
男子才藝雙馨,女子溫文賢惠。
從羅尗子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
其家中注重對人才的培養,
對國家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這無疑對羅尗子的一生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
△ 懷珠室
△ 吉甫藏書
△ 家在婁水邊
△ 江南三月
△ 江南好
△ 江山如此多嬌
△ 九郎
△ 劉郎
△ 陸儼少
△ 石頭夏
羅尗子在篆刻方麵曾從師馬萬裏、潘天壽等名家,
黃牧甫的風格也對其產生過一定影響,
但羅尗子在篆刻方麵還是有自己的風格所在。
其中羅尗子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作品
已有“六十年代”“石頭夏”“江山如此多嬌”“換了人間”等十多方令人拍案叫絕!
這顯然足以說明他已形成了自己個人的成熟風格。
△ 霜屋拾得
△ 宋文治
△ 田老大
△ 相看兩不厭
△ 熙石
△ 湘潭友葵圖書
△ 行萬裏路
△ 葉子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羅尗子等文人誌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牽連,
而對尗子的指控是其光著身子在家中吃西瓜,
隨後便被捕進入“牛棚”中進行改造,
在“牛棚”中,羅尗子堅持篆刻等工作的進行,
其最後的作品、刻刀以及印蛻
全部交給了好友張道一。
對祖國前途擔憂、對民族命運擔憂的尗子,
無法忍受這巨大的痛苦,
於1968年自縊於古林公園的一片小樹林裏,
結束了他孤寂苦悶的一生。
△ 一事無成
△ 薏苡花館
△ 臧一山
△ 自磨古墨寫梅花
羅尗子的篆刻作品清新、大方,
結字、章法又甚具匠心,
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
然而他的一生如同星空中劃過的一顆流星,
璀璨卻短暫,令人扼腕歎息。
謹以此文,
向這位偉大的篆刻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