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該是高興的日子,為什麽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打印 (被閱讀 次)

最近一段時間在醫院陪護,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見到的,也想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想過的。這兩天急診的病人已經少了很多。看到一個個危重轉為普通,然後又逐一辦理出院手續。病人和家屬都帶著劫後餘生般的欣喜。本該為他們感到高興,但卻又始終無法高興起來。有個問題一直都縈繞著我,人的忍耐極限到底在哪?

我看到有資料顯示,人類的疼痛感可以分為10級。0級為無痛,10級為劇痛。1-3級僅相當於被蚊子叮咬到用力鼓掌的痛感。一般來講,疼痛達到4級就會影響睡眠;達到7級就令人無法入睡。10級會讓人知道什麽是痛不欲生。為了對抗疼痛,人類發明了很多種方法。從服用止疼藥劑到切除部分痛感神經。其實除了肉體上的疼痛,還有一種更為嚴重的叫做“心痛”。和肉體的疼痛不同,精神上的痛苦更令人防不勝防。能夠療愈它的是時間。有可能需要人的一生那麽久。而越能感受到心痛,越證明人是清醒的。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條令人破防的新聞。一名北大教授因病去世,但最低檔的骨灰盒還要7000多。他的兒子最後用塑料袋裝走骨灰。這一幕讓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拍下,還發到網上諷刺。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屈服在殯儀館工作人員那句“你不會連個好一點的骨灰盒都舍不得給你父親買吧?畢竟這是你父親的最後一程了”之下。在已經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折磨的時候,這樣一句誅心之言會讓聞者的悲痛轉為歉疚。或是希望用“多付出一點”的方式減輕心中的痛感;亦或不想經受別人異樣的目光。總之是又被無形中捏住了“軟肋”,把忍住悲痛乖乖掏錢當作唯一的必選項。而這位兒子的選擇是不屈服、不忍!

個人認為,說到忍耐力,如果大國人自承第二世界上就沒有人敢說是第一。普通人願意相信 “隻要再忍忍,一切都會好的”。《論語》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並且,古往今來都有不少成功案例供我們學習:如果當年越王不能忍受吳王的踐踏,就沒有臥薪嚐膽成功雪恥;如果當年韓信不能忍胯下之辱,就做不了西漢開國功臣。所以,“大謀”就成了“忍下去”最好的理由。

在中文裏,忍辱負重一直是作為褒義詞來使用。並且很天才的發明了一係列成語,諸如:“和為貴,忍為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辱偷生,靜待來日”。連孟子都教導我們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好處 。意思是說,你現在還有很多方麵不足,但隻要心意改變,忍一忍你就能會了,就提高了,就進步了。看看,這是多麽絕妙的法門啊!而前蘇聯影片《列寧在1918年》中列寧的警衛員瓦西裏對妻子說:“親愛的,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這句話在一個時期裏被奉為經典。它為國人的忍耐找到了國際對標。及至現代,各種勸告你應該與黑暗和解的雞湯文,讓你為了實現“偉大”目標而放棄自我的說教,一樣是在督促你學會忍耐。

以前看古裝劇,窮人家遇到荒年就會賣兒賣女。遇到有好心人看上了自己的孩子,當爹媽的便會央告,“您發發慈悲把孩子帶走吧,隻要給口吃的就行。”此刻的人其實已經不算是人了。所以,極限的忍耐就意味著“去人格化”。道德、精神追求什麽的早就無所謂了。能吃飯,能活下來的動物本能就成為忍耐的底線。縱觀曆史,人們隻要還能吃飽飯,不至於成為餓殍中的一員,便絕不會生出什麽造反的心來。

忍耐作為一種個體對於壓迫的無動於衷,累積起來就導致了集體的麻木不仁。文獻記載,清軍入關後強製漢人剃發易服。對待廣大百姓如待宰的羔羊無異。一個清軍就可以在無任何捆綁的情況下,押解幾十名青壯年男子到刑場去屠殺。百姓遇到清軍,個個戰戰兢兢。清軍喊一聲“蠻子來!“,百姓就乖乖過來受死。清軍喊一聲“跪!”,百姓就齊刷刷匍匐跪地,伸長脖子等著砍頭。雖然明擺了隻要一起拚命肯定能贏。但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第一個衝出去的肯定會死。所以大家都聰明地保持沉默,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帶頭。直到刀砍到自己脖子上還在埋怨,怎麽大家都那麽沒有血性!不過既然是大家一起倒黴,心理也就平衡了。

所以在傳統語境裏,忍耐是聰明人特有的才能。人常常以能忍別人不能忍之事而沾沾自喜。變態的忍耐使人習慣於逆來順受還得產生快感。不僅自己跪,還要拉著別人一起跪。這在滿清變得尤甚。在晚清中國生活了50年的英國傳教士麥高溫表示看不懂中國人。他觀察到,中國人對有損自己臉麵和尊嚴的一些雞毛蒜皮小事難以寬容,然而對官府的一切惡行卻相當的理解與寬容。很多人往往因為一分錢就會與同行吵得不可開交,臉紅脖子粗。然後轉頭就痛痛快快去交官府的苛捐雜稅,年複一年,心甘情願。雖然百姓明明知道稅額已經超出正常範圍,但他們仍然默不做聲,照交不誤。而同一時期的法國人不願忍耐,他們抗議路易十六強加賦稅,並將皇帝送上斷頭台;北美殖民地的人們也不願忍耐,喊出“無代表不納稅”,建立起了自由美利堅。時至今日,歐美人依然“固執”的認為,如果任由不合理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而不製止,遲早有一天同樣的事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使整個社會的忍耐極限要遠遠高於“能活下去”的層次。因為公眾的“不忍耐”,使文明取代野蠻和暴力,讓秩序和法律成為社會的穩定基石。對自由的追求,變成一種習慣。

經常有人在網上說,既然都快要餓死了為什麽不敢反抗?事實上,人是一步一步餓死的。一頓兩頓不吃,會讓人感到饑餓。長時間挨餓,人會變得虛弱。待到連路都走不了的時候,腦子裏就隻剩下食物。連反抗的念頭都不會有。在二戰期間,納粹對待占領區裏的人采取了“饑餓計劃”。納粹比任何人都清楚人對饑餓的恐懼。於是他們把需要分配食物的人分四個等級,每個等級能分配到的食物也各不相同。隻有那些被認為有利用價值的人才配得到充足的食物。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規定,每個第三帝國的軍人每天能夠攝入2613卡路裏的熱量;波蘭的基督徒是699卡路裏;猶太人區裏的波蘭猶太人則隻有184卡路裏:每天一小塊麵包和一碟湯。於是,食物的分配就變成了一種絕對的權力。納粹用這種方式剝奪猶太人的尊嚴和反抗意誌,逼迫猶太人退讓。猶太人的悲劇恰恰從他們做出的第一步退讓開始。不斷降低底線的忍受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以為用善良和忍耐能換來寬待。殊不知越是習慣了忍受就意味著越多的失去,直至生命。極限,其實也是人的終點線。

同樣的道理,不要以為木板拚湊的最廉價的骨灰盒從第一天就是7000多的價格。因為一兩千的時候你忍了,三四千的時候也忍了,五六千、七八千以至於更高,自然也會一路忍下去。

因為能忍,別人就可以盤你的軟肋;

因為能忍,你的權利就會一文不值;

因為能忍,財產可以被任意剝奪;

因為能忍,尊嚴可以被隨意踐踏;

你的忍耐,就是別人囂張的本錢!

我不知道那位殯儀館的員工和部分網友有什麽勇氣嘲諷用塑料袋裝父親骨灰的兒子。對於殯儀館這種近乎於勒索的行為,他的不妥協、不跪、不忍,恰恰是對荒誕時代的最大嘲諷!他的清醒,驅散了彌漫在空氣中的麻木。

今天最後想說的是,返身看看來時的路,你是不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服從、退讓、忍耐當作了一種生存本能?你是不是已經被同化成一個“聰明人”?你是不是也在把這一切言傳身教給你的孩子?雖然很多時候忍耐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但不管怎麽說,還是不要把忍耐的極限定得太低。例如至少可以選擇——不跪!

 

作者: 如是大牛哥 

sandstone2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寫得真好,一針見血,謝謝好文分享。
sandstone2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oveBBJr'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sandstone2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有道理。
LoveBBJr 發表評論於
好文!文學城有博主專門寫過博文得意洋洋不厭其煩的傳授回國內時的忍功。真希望這博主好好讀讀此文。
友梨江莉 發表評論於
崇尚忍和喜歡跪的中國人還是太多,誰也攔不住的。
不願忍、不願跪的,在過去,都被殺盡,沒有留下後代;在現在,基本都潤了出去。
所以,那裏留下的,絕大多數就都是願忍喜跪的後代,幾代下來,變成了生存的DNA,超過了文化的領域,變成了種族屬性。
一直就沒覺得劉曉波的殖民說有什麽不對,雖然300年雲雲或許有些恨鐵不成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