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老師的文字和人格

深度思考 (2022-08-14 22:07:25) 評論 (74)

佩尼老師80多歲了,寶刀不老,每天在文學城上寫連載,講述她近一個世紀的精彩人生。我每周都會去看看她的更新。坦率的說,她的《燕京人》最震撼,《在中國》最感人,現在正在追的《在美國》的部分,稍微有點瑣碎。但是總的來說,我還是很敬佩她的文章,很感謝她把自己的經曆寫下來給大家分享。

今天看文學城,發現居然有人專門寫一篇文章,奚落燕園長大的佩尼老師,北航副教授在美國做傭人;同時指責佩尼老師“固執己見”,“不了解美國文化”等等。(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208/63518/17506.html)。其實這些說法,在佩尼老師的文章下麵的回帖裏麵好像也是主流。佩尼老師說過,她先寫連載,再決定是否出書(前麵《燕京人》已經出書後才連載的),要看一下文學城讀者的反應。但是好像說壞話的居多,佩尼老師被他們包圍了。不得不寫文章反駁一下,免得佩尼老師誤以為“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了。

說實話,我現在不怎麽有熱情繼續在文學城發很多博文,主要也是被這幫人搞的。文學城的讀者多數是50-70歲的老移民。這些人多數(注意我說的的“多數”,不是所有的!)都經曆了雙重磨難:第一次是在國內,被艱苦的生活和刻板的環境壓迫,於是失去了欣賞和熱愛,隻剩下各種鬥爭精神。第二次是出國,從最艱苦的底層奮鬥起,對中美之巨大差異望洋興歎,對美國隻剩下了頂禮膜拜。這兩個加在一起,便構成了文學城的獨特風景:政治上逢中必反,生活上逢美必拜。如果有人在中國生活的不好,奚落一番,然後結論是“某黨不好”;如果有人在美國混的不好,教育一番,告訴對方怎麽“融入美國”。

佩尼老師在中美吃的苦,比大多數人都多!但是從她娓娓道來的文字中,我們仍然能讀出一個大寫的“人”字和對生活的熱愛。不錯,她為了生存,在中國先嫁了一個成分好的但是過得不怎麽幸福,後來在美國又嫁了一個能解決身份的老年退伍軍人。但是千辛萬苦之後,她仍然保持著自己做人的尊嚴,保持著知識人指點江山的氣勢。她雖然各種顛沛流離,但是沒有忘記一個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勤於觀察,歸納演繹的習慣。(題外話:在我看來,佩尼老師是個細膩的文科學者。雖然她在北航是數學副教授,能用Fortran寫碼,我猜測她的數學和計算機其實不是很強。相反,作為燕大社會學係知名學者夫婦的後人,她強的是文科。)雖然她收入微薄,被強勢的逆境折騰,但是她沒有被擊倒,而是堅持思考,並且指出美國社會的各種問題和與之對應的中國文化中的優良傳統。在各種打擊和不順中,她也一直在心裏仰望星空:一有機會就彈鋼琴,並且堅持寫日曆。

而這些無惡意的閑人看客們呢?奚落佩尼老師做保姆的時候“不專業”,教育她“要好好做自己的工,不要妄議主人”。告訴她“美國是這樣的,你得如何如何才能融入”。老一代移民,最喜歡教別人的就是要“如何融入美國主流”,殊不知有自信自尊的人到哪裏都是“主流”,更本沒有“融入”的問題。提出“融入”這個假命題的人,自己先承認自己是“支流”,得想辦法跪著乞求“主流”的承認。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可能還沒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培養出來的子女,生怕說自己是華人。這些人對佩尼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在洋人麵前,我們都跪著,你憑什麽站著!?” 佩尼老師雖然生活很艱苦,她一直都挺胸抬頭的做人,細致入微的思考,給我們和後人留下精彩的文字。她的獨立人格,奮鬥精神,和對自己走過的路的坦誠態度,才是我們新一代華裔移民的榜樣。

最後送一首謝覺哉的打油詩給佩尼老師:

行經萬裏身猶健,曆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