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家鄉鮮肉粽 ※ 後院巨峰葡萄一瞥

小聲音 (2022-06-03 17:26:13) 評論 (101)

   時光飛逝,轉眼已是端午,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外婆總會給我們包桂林家鄉風味的粽子,品種很多,有甜的,有鹹的,印象最深也最喜愛的是肉粽子,裏麵有五花肉,荔浦芋頭,香菇等等,太好吃了,至今回味無窮。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端午,想念外婆,想念家鄉的粽子……,出國這些年,每逢端午,也學著外婆的樣自己包粽子,還真的挺成功,家裏大人孩子都喜歡!昨晚,又包了一些肉粽子,雖然食材不太正宗,但也聊以慰借思念家鄉和思念外婆之情。

   “端午節的來曆,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是華人夏季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和春節、中秋節並列為華人傳統三大節日,端 - 初也,也就是開始的意思。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五,而五又與數字五同音,所以端午中的五字又寫作12345的五。五月五,月與日同為五,所以在古代也稱之為重五,與九月九稱之為重九相類似。

   古人也把午時當做陽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陽的說法。明清時代,北京一帶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或者五月節。端午節起源的說法有好幾種,其中以紀念2000多年前憤投汨羅江的中國大詩人屈原這一說法最廣為流傳。”(這段文字來自網絡)

   粽子源於中國漢族間,是端午節應景物之一,相傳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製作流傳的。當時,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到江裏作為魚餌,以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吃而損壞。

 

鮮肉粽

食材料及製做(家裏有什麽用什麽,食材不正宗,不管了,好吃就行 ^o^)
粽子葉、糯米、夾心肉、花生、香菇 、生抽、老抽、五香粉、鹽、糖

1. 將粽葉用水浸泡半天,用開水煮5分鍾,然後洗淨泡在清水裏備用;
2. 夾心肉要提前一天用醬油、五香粉、鹽、少許糖拌勻醃製入味;
3. 糯米提前半天用醬油、五香粉、鹽、少許糖、一罐雞湯醃製入味備用;
4. 粽葉卷成三角(像漏鬥形),放入醃好的糯米、夾心肉、花生、香菇,粽葉包裹好後用小繩紮緊;
5. 將包好的粽子放入冷水鍋內,水要淹沒粽子,大火煮開後改中火燜煮3小時關火,再燜2小時即可。

美國的粽葉很寬大,一片粽葉就可以包一個粽子,先用水浸泡半天,再用水煮5分鍾後撈起,浸泡在涼水裏備用。

 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與愛好,食材隨意選,這次我用的是五花肉、香菇、花生和糯米。

剛包好的粽子,擺放在鍋內。(小時候,外婆包得是枕頭粽,我隻會包三角粽)

把粽子放入鍋內,加水沒過粽子,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3個半小時關火,再燜2小時,鮮香美味的粽子就煮好了!

   春、夏也是後院鮮花盛開的季節,時不時剪一些回來插幾盆花,點綴的小家更生機勃勃、溫馨美好!^o^

 學習插花,自我欣賞,感覺還不錯:))

  剩餘一些小花,隨意放在這個小車裏,擺在小桌上,看著心情舒暢!:))

 

   還有後院這棵巨峰葡萄,不得了啊,估計是成精了,瘋長,瞧,已經不能用一串一串來描述了,簡直是一堆一堆的長,綠瑩瑩的掛滿枝頭,太可愛了。

   讓我們鑽到葡萄架下來欣賞一下,一堆堆的葡萄從架上傾瀉下來,真可謂:“遙看瀑布掛前川!”

大提琴曲《離騷》由小提琴家李維創作並演繹,端午必聽之作,心如青葦葉,層層有相思。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言被害的苦悶與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的政治現實,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不附和邪惡勢力的自愛精神及對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誠。 

  粽香四溢,艾葉流芳。六月艾草淡雅幽香,端午溢滿五楚文化那曠遠的內涵,仿佛屈子還在汨羅江上行吟,還在為理想求索窮源。

    滄桑巨變,後人依然保留著那份追思。各種形式的祭奠,依然延續著,傳統的賽龍舟,門前掛艾草,包粽子等等。浪濤的陶冶,文化的沉澱,粽子就像一首渾然天成的古曲,經過時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觸。一切曆史喧囂又歸於寂靜,無數人世偉大又歸於平凡,傳統的佳節,讓人間充滿了愛。

    願朋友們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