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死了,要不要告訴她

打印 (被閱讀 次)

周末看了一部 2019年的美國片子【The farewell】(別告訴她), 之前咱聽說這是一個有關中西文化衝突的故事,多少有些好奇。首先其英文片名與中文翻譯名些許感覺有點不搭,看完後才明白兩者從不同的角度賦予其名,實際上就是中西方對於死的態度之不同解讀。

故事挺簡單,一個國內老太癌症晚期,醫院判定最多隻能挨到三個月左右。身在日本和美國的兩兒子舉家返回中國借著給外孫辦喜事由頭想著最後陪一陪老人家,其中來自美國的孫女作為影片的主角十分不解為何全家要對老人家瞞著病情,如中文片名所言“別告訴她”, 由此激發家庭成員內部的不同立場和態度,且借著來自不同國度家人的言談話語彰顯了中西文化衝突。

影片色調灰暗頗具時代感,地點選在北方一個不算發達的城市,非常寫實也十分生活化,它截取了事情發生(病情惡化)至結尾(老人離世)中間的一段,簡練而不麵麵俱到,巧妙地突出了故事要展示的內涵。影片借著一個婚禮將所有家人聚在一起圍繞老太最後的一段時光展示各自的態度,多少有點紅白喜事之“以喜衝悲”的中式手筆。

對於人即將麵臨死應不應該告訴本人,片子裏借各主人公闡述了來自不同國度之人的做法,代表來自美國的外孫女堅持應該讓當事者直麵,這樣人臨走前可以有個交代,而國內人則說善意的謊言是對本人負責,至少離世之前愉快而不至恐懼猝死,個人的生死是家這個集體之事需一起承擔,若告訴本人,是將責任推出去而輕鬆了自己。孰是孰非,影片沒有直接交代,但事情發生在中國,隻能聽之任之,即使來自美國的一家不解,也隻能屈從入鄉隨俗。

對於人離世的態度,咱來到海外多年有些不同的感悟,這裏關鍵是個信仰問題,中國文化倡導的“人死如燈滅”,  強調人在世的重要性,死是一切的結束,懼死怕死則是必然。而有基督信仰的西方,死是從此岸渡到彼岸的旅程是生命的升華,因而視死如歸。故事本身沒有點明這一點,但其英文片名 [The farewell](再見)很好詮釋了人離開此世未來將於天堂再見 -:)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眸影搖紅' 的評論 : 所以片名有兩個,意義完全不同 -:)
眸影搖紅 發表評論於
看過這個片子,拍的不錯。在美國,這不是一個難題,因為病人的病情和治療方案,都需要知情權;但是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這可能就變成了一個難題,有待探討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開明做法,彼此心安 -:)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liffhan' 的評論 : 人的第六感很準-:)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我們是把父親的真實病情都告訴他的,這樣他就能提前做好自己的後事安排,了卻各種心願,結果還多活了好多年:)
cliffhan 發表評論於

人對要死的直覺,往往很準。彼此心裏知道,而不能溝通,就疏遠了很多。讓人走地很孤獨。我母親多年前得癌症去世,大概是這種感覺。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一針見血 -:)
ahniu 發表評論於
有信仰和沒信仰的分別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zhi' 的評論 : 翻譯的準確,但若直翻影片名字,國內人未必會強烈關注或去欣賞 -:)
diaozhi 發表評論於
也說翻譯:

The Farewell - 告別(程序/儀式/聚會)

Fare well/farewell - 珍重/一路走好
Y自然流露Y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您親身體會,也點明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對我們的影響 -:)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我爸爸去世時,我哥不讓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我很難說是什麽心情,到現在也說不清是不是對。不過,如果是我,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時間,跟親愛的人道個別。這個電影我看了,有點沉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