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填表有籍貫一欄的, 我爸爸就讓我填南海縣, 所以我是南海人。 我的曾祖父那代就移居廣州了, 所以鄉裏也沒有很多近親。 因為曾祖父以前給鄉裏捐過學校啥的, 名聲不錯, 我爸爸說民國時還沒有公路, 他們要從佛山坐船回鄉下, 那些大天二(土匪) 知道是我們家的船都不會搶劫的, 解放後雖然沒收了我們在村裏的財產但也沒有為難過我們, 那是題外話。
我隻是五歲那年回過一次鄉,住在爸爸的一個同宗的叔公家裏, 叔公兩夫婦沒有孩子, 他們兩人住在一棟老房子裏, 那房子裏有一個天井, 兩旁是廂房, 房子也鋪著大塊的地磚的, 就和廣州的老房子差不多, 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洗手間, 房間裏有一個紅色的馬桶的, 叔婆教我怎樣用馬桶, 那時我很害怕, 怕自己會掉進馬桶裏。他們那時也沒有自來水, 記得他們屋裏有一口井的。
有一晚我自己跑出門想去看一下鄰居的狗, 結果越走越遠, 那些房子每棟的樣子都一樣的, 我就不知怎樣回到叔公的家, 就哭了起來, 不久我爸爸就找到我了。
另外我還記得叔婆炒蠶蛹給我們吃,南海是桑基魚塘的生態模式, 就是種桑樹養蠶, 把蠶的糞便倒進魚塘裏喂魚。 所以在清朝時那裏就有很多絲廠了。 就算文革時期, 南海人還是養蠶生產絲綢的。 那次迷路和吃蠶蛹是我對家鄉最深的記憶。
前幾年聽我的堂兄說, 家鄉已經從鄉改成市了。那些老房子早已拆除, 建了街道, 好些人都住到公寓房裏, 生活已經和城市沒有區別了。 退休後一定會回祖先的家鄉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