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火山上青草生長

蓬萊閣 (2021-05-08 06:09:03) 評論 (76)

 

                 

        馬薩諸塞州,安默斯特鎮,主街,280號。

 

        一棟黃色的二層建築靜靜地坐落在這裏。寒風過處,當年窗簾搖動的簌簌聲似乎仍然依稀可辨。空曠的雪地上,卻已難覓那段遠去的傳奇。

 

                                                     存在著另外一種孤獨感

 

        霍力克山女子學院寬敞的大廳裏,氣氛莊嚴肅穆,學生們正在聆聽訓示。

 

        按照慣例,身著黑袍的院長沉聲說道:願意成為基督徒的人,請站到我的右邊來。” 一部分人聞言出列,走向了指定的位置。

 

        院長繼續說:堅持自己的看法但仍然渴望被救贖的人,請站到我的左邊來。” 另一部分人轉身,輕輕向旁邊走去。

 

        

 

        原本擁擠的大廳中間,現在隻剩下了一個人。她孤獨地站在原地,麵容卻沉靜自若。

 

        麵對這個拒絕踏上諾亞方舟的異類,院長不無嘲諷地論斷:你孤身一人在抗爭,狄金森女士。

 

        如同此刻,這位女士一生中再未加入任何群體。她頑強地保持著孤獨的身姿,年複一年地堅守在那座普通的黃色民居。

 

        然而,院長的預言隻正確了一半。雖然棄絕社交,但詩人艾米莉·狄金森並未把一生的時間用來抗爭,而是去感悟、去思索、去追尋。從二樓西北角的臥室憑窗遠眺,她平和深邃的目光不僅碰觸到綠樹和青草,也撫摸著昆蟲、飛鳥、晚霞和夕陽,同樣探究著親情、友誼、愛情、生命······

 

                存在著另外一種孤獨感

                很多人終生未曾擁有 -

                並非出於對朋友的渴盼

                也不是環境造就

 

                有時是天然,有時是思維

                而不論它降臨到誰

                這個人的財富就再也無法

                用凡人的數字描繪 -

 

 

                                                          小石子快樂無愁

 

        艾米莉退學後重返家中時,她張開雙臂,帶著陶醉的表情放聲謳歌生活與家庭的美好。 對於情感細膩、個性敏銳的艾米莉來說,刻板的集體生活是難以忍受的。隻有回到熟悉的家園,她才能卸下防護的鎧甲,輕鬆地做回自己,如同一顆快樂的小石子。

 

        

 

        作為鎮上的首席律師,艾米莉的父親事業成功且受人尊敬。他讓全家人過著體麵的生活,並給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雖然深愛著子女,但他從不放鬆對他們道德水準的要求。由於艾米莉粗魯地對待傭人,他嚴厲地斥責了她。然而,狄金森先生並不經常使用父親的權威。當艾米莉拒絕與家人同去教會時,他雖然失望,卻未曾強求。艾米莉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嚴謹自重的道德操守和堅實豐厚的文學素養,都得益於她所崇敬的、雪鬆一般堅韌的父親。

 

        艾米莉的母親溫和嫻靜,是一位符合時代要求的、順從的賢妻良母。她多年來被抑鬱症所折磨,生活得很不快樂。艾米莉對於婚姻的悲觀看法也由此而生。她並非激進的女權主義者,但始終堅信女性應該與男性擁有同樣獨立的人格和精神。如果婚姻一定要以放棄自我為代價,她寧肯獨自生活。

 

        艾米莉的哥哥繼承父業,也修讀法律並成為律師。雖然兄妹倆曾在一些事情上因觀點相左而發生激烈爭執,但奧斯汀仍會在妹妹腎病發作時眼含熱淚地按住她的手,盡力幫她平靜下來。

 

        妹妹薇妮是個平和樂觀的人。每當艾米莉性格中的棱角破殼而出、傷害他人和自己時,薇妮總是那個用最坦率的語言點醒她、又用最寬厚的愛包容她的人。

 

        和這些被她愛著、也愛著她的親人生活在一起,艾米莉不必忍受束縛,她可以像太陽一樣自立自行、獨放光明。

 

                小石子快樂無愁

                在路上獨自漫遊,

                既不在乎前程職業

                也不擔心緊迫需求 

 

 

                                                          親切地回首過去的時光

 

        哥哥奧斯汀的妻子蘇珊是艾米莉的終生密友。蘇珊性情溫和,與艾米莉具有相似的靈魂高度。在深夜的幽光下,她們壓低聲音,興致勃勃地討論勃朗特姐妹和喬治·艾略特。純淨的凝望閃動著心靈相通的喜悅,流淌的淚水傾瀉著壓抑已久的痛苦。那些密密的低語,照亮了無數凡俗的日子。

 

        

 

        艾米莉從不標榜自己,但她超凡的智慧仍會被周圍足夠敏銳的人識破並揭露。布馮小姐正是其中之一。她思維跳脫、口齒伶俐,是艾米莉極為欣賞的朋友。當她最終為了平靜的生活而走進婚姻殿堂的時候,艾米莉感到非常失落,甚至無法積攢足夠的勇氣與其揮手告別。她隻能無力地站在教堂裏,用這樣一首詩去感謝光陰曾賜給她珍貴的友誼。

 

                親切地回首過去的時光 -

                他無疑竭盡了力量 - 

                輕輕地,那顫動著的太陽

                沉沒在人性的西方 -

 

 

                                                           假如你的來臨是在秋天

 

        對於內心世界無比豐盈的艾米莉來說,愛情決不會在她的人生中缺席,即使它的出現是以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

 

        艾米莉眼中盛不下世俗的男歡女愛。隻有能與她匹配的靈魂,才是她的心之所往。沃茲沃斯先生的演講讓艾米莉眼中發出異樣的神采。在她看來,那位詩人不僅睿智,而且英俊,甚至聖潔。

 

        唯一的問題在於,他早已結婚了。

 

        

 

        薇妮邀請沃茲沃斯夫婦來家中做客時,那位太太的無知無趣暴露無遺,她也拒絕去陽光下散步,因此艾米莉與沃茲沃斯先生得以在花園裏進行了一番自由的交談。對於思想在同一片天空飛舞的兩個人,交流自然充滿愉悅。艾米莉被沃茲沃斯先生深深吸引,對他產生了精神上的依戀。

 

        幻想越美好,現實越殘酷。當沃茲沃斯夫婦不辭而別的消息傳來,艾米莉徹底崩潰了。一直被道德所壓製的嫉妒和惱怒噴薄而出,她憎恨自己的不完美,嘲諷沃茲沃斯太太的愚昧,抱怨造物主的不公,但她最終隻能麵對現實。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無法抵達的遠方、無法收獲的感情、無法彌補的遺憾。

 

        自此,艾米莉關閉心門,拒絕了所有追求者,把自己虔誠地留給了那位隻在夢境中前來的新郎。

 

                假如你的來臨是在秋天,

                我會把夏天拂到一邊

                一半是微笑一半是輕慢,

                就像主婦把飛蠅驅趕。

 

                假如已注定要過了今生,

                才有你我生命的相逢,

                我會把今生果皮般扔棄,

                去品味永恒。

 

 

                                                            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函

 

        在看似單調沉悶的生活中,艾米莉並不像看上去那樣孤獨。她把內心最細微的感受、最隱秘的情感都宣泄於詩,而詩從未辜負這份信任,答之以深切的撫慰和長久的陪伴。

 

        

 

        真正的詩歌是屬於夜晚的。當漆黑的帷幕降下,艾米莉會坐在窗邊那張方桌旁。萬籟俱寂中,隻有她的筆在沙沙作響。流於筆端的,是她對自然的熱愛、對情感的渴望、對死亡的探索、對永恒的追尋。在這個僅由艾米莉和詩歌構築的世界裏,她的心靈得到了最妥帖的安放。

 

        這些詩歌時而充滿童趣,時而蘊藏哲理。透過這些包容而豐富的文字,我們能感受到詩人超凡的智慧和遼闊的意境。看見她是一幅圖景 ,聽到她是一曲樂聲 ,認識她是一種狂縱,如六月那樣地純情 

 

        那些在深夜裏編織的詩句,今天仍然與我們相伴。一首首沒有憤怒、沒有怨毒、沒有仇恨的詩篇,能夠讓我們遠離俗世的繁雜、貼近最本真的生命和自然。

 

        艾米莉的大多數作品是沉靜的,少有熱烈的語句,就像一片安然靜謐的青草地。但是,如果我們更耐心、更細致地去體會,如同俯下身把耳朵貼近地麵,我們將會聽到草皮下有火山的岩漿在奔湧。

 

                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函

                它未給過我片言隻字 - 

                這是自然以溫柔的偉岸 - 

                講述的簡單消息

 

                她的音訊已經轉交到

                我看不見的手裏 - 

                因為愛她 - 親愛的 - 同胞 -

                請溫柔地把我 - 評議

 

        

 

 

注一:感謝七月牡丹博主。她上次在博文《有多少旋律可以重來》後的留言中提議我寫一下電影A Quiet Passion 的評介。既然七月真誠相邀,我且勉力一試。

 

注二:感謝舒嘯博主。狄金森的詩作抽象精微,非我譯筆所能及。因此本文中全部詩歌的譯文均摘自舒嘯博主的博客。

 

注三:與狄金森的真實人生相比,這部電影中有一些虛構增刪的內容。本文純粹是關於電影的評介,故未去考證情節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