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後院中的小小竹林

夢回西藏 (2021-05-07 05:47:30) 評論 (15)

我家後院中的小小竹林

無係之舟,2021。05。01

      三十多年前,成都春天的一個晴朗清晨,離開教了8年書的大學。坐在北上的火車上。窗外,成都平原是那麽的寧靜和美麗:被竹林環繞的農家茅草房散落在一眼望去連到山邊的大片嬌黃色油菜花田中。。。在晨光之下隱隱綽綽,這輻絕佳的風景圖永遠地定格在我腦子中,無論走到任何地方,隻要看到油菜花,或者看到竹林,成都平原的這個最佳的搭配就會在我腦海中重現。。當然,成都平原在我心中的這張“肖像”大概是40歲前的人們沒有可能看到過的,萬頃良田都隨當權者的意誌和利益而不是按科學和生態需求徹底地翻了不知多少遍,是好是壞,曆史會自答案!

     這些話是扯遠了,回到對油菜花和竹林眷戀的主題。無論是到那裏,隻要季節對,油菜花田都是必看的風景,同時一直想在自家的小小院落中種下棵竹子。。。雖然我明白,西雅圖的潮潤也許適合竹子的生長,但恐怕南太平洋邊的幹燥的澳洲大陸就未必了。那時,買一棵成熟幾年的竹子就要百元以上,外觀更理想一些的都是二百元以上,對於80年代出國的窮留學生,到九十年代時,盡管工資也不算低的,也還是很舍不得。。。直到有一天,在一個專門經營竹子的日本苗圃中,一棵生病的竹子,隻有半米高,看起來是那麽的又弱又殘,枝葉零落,和旁邊那些青翠欲滴,隨風搖擺,婷婷多姿的同類,簡直是無法入眼。。隻有標價是讓我可以接受,$50.00。老板娘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向我解釋了這棵竹子沒有多大病,隻是需要認真照料一下就可以恢複,她也知道我很想買竹子,一分不讓,我也明白在日常討價還價的問題上,一般書生是絕對的“白癡”一樣笨,總是輸家。。。我用那時是一周的夥食費買回了那盆生病的竹子。。。象寶貝一樣捧回了家,給這棵生病的竹子,清潔,摘去殘葉,放到了一個大一些的盆裏,還把盆外有套了一個盆,把底部的漏水孔也用石子堵住,不讓根部長到地下。當時,是計劃盡興地養護,在院子的一角種出一大盆漂亮的竹子。。。

     開始的兩周,在有充足的水之後,枝條長了幾片新葉,我很高興,還真以為那麽容易就“妙手回春”;然而不久,就幾乎沒有任何動靜,接著冬天,葉子不久就又黃又殘。。似乎沒有了任何生機。。。我非常失望,覺得這次自己沒有回天之力了。。之後,就很少地注意過這盆大概沒有任何希望的竹子了,隻是想有機會有經濟能力時直接買一棵苗圃已經養得成熟的大盆竹子。

     以下的約四五年,在頻繁出差的間隙,我又重新設計了這塊地,在拱門邊種了鮮紅色的三角梅,種了攀藤的小白花,在牆角種了一排金邊吊蘭和紫羅蘭相交叉的花邊,總之,是一些生命力強的,不需要我精心照顧的植物。也不知為什麽,也許隻是沒有想,我沒有丟棄那棵不知是死活的竹子。

     生命的奇跡從表麵看,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完全不經意和完全順其自然中發生的?

     記憶中是十七年前一個初夏天,我出差幾個月回來,一眼看見了角落中那棵竹子,婷婷玉立,傍邊還有幾支小小的竹條,竹條泛淡淡的清黃,竹葉翠綠,特別是那幾支小生命綠得沁人心脾,而且整個身條幹幹淨淨,和那原有的半死不活的竹子象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個生命!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這棵竹子是我買來的那支病株!大自然真是有這麽神奇的起死回生的孕育能力?

     更神奇和預想不到的是,自己忽略了竹子的生根和串根的天性的強大,我原來為這棵竹子套的兩個花盆都把漏水孔堵住就可以阻止伸展,而且可以不斷換大盆,直到自己想要的大小。。。而實際上,在這個新枝條成型的那一刻,我已經無法控製這棵竹子的發展了!在我沒有關注的幾年間,兩層花盆都已經被竹根撐裂,竹根早找到了它們的發展空間。。。在以下的僅僅兩年間,這些竹根沿著外牆和籬笆長成了一排小竹林。。。然後就是繼續挺拔,長高,長壯,長過了屋頂的高度,似乎就沒有再高了,可能是到達了這種竹子的生命高度,竹葉一年四季都在不斷更換中,但還是秋季似乎換得更多,地上鋪上厚厚的黃葉,和竹子很般配;在這些竹子成熟後,我們春天居然可以采摘到幾周新鮮的竹筍吃,采得多時,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吃;同時在春天,不斷地斬斷一些不需要的枝條,用來培養新竹子,雖然很不容易成活,但成活了就可以送給同樣喜歡竹子的朋友。。。也學會盆栽讓竹子成為後院其他地方和走廊上的裝飾。

     雖然這條竹林小道隻有十幾米,不僅給很多小生物一個棲息的好地方,也濃縮的竹子的魅力:平日的清秀優雅,風中的娥娜多姿,陽光透過時的撲簌迷擬,。。。更令人敬畏的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個沒有希望的困境中創出了一片天地,一片翠綠,一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