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方勵之

科大瞬間 (2021-02-05 11:37:17) 評論 (67)

【科大瞬間】《人物專輯》第2期

| 作者:李淑嫻

1986年方勵之在德克薩斯(Texas)作科學演講。(李淑嫻提供)

【編者按】方勵之(1936年2月12日-2012年4月6日),天體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方勵之於1956年從北大物理係畢業後,旋即加入中國核反應堆研究項目,任實習研究員。1970年起,方勵之先生率先開展相對論天體物理及宇宙學研究,創建了中國高校首個天體物理小組,這就是後來的天體物理中心的前身,並擔任中科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主任,著有《相對論天體物理的基本概念》、《宇宙的創生》(與李淑嫻合著。被譯為英、法、意、日、韓等文) 和《從牛頓定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褚躍泉參與)等著作,使中國在這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在八十年代就站在世界的前沿,得以邀請英國宇宙學大師霍金教授在1985 年第一次訪問中國。霍金雖以嚴重殘疾之身,首先去了當時交通並不便利的合肥,與中科大進行較深度的學術交流。

此外,方勵之先生還著有《力學概論》(與李淑嫻合著), Wavelets in Physics (《物理學中的小波》)、《物理學和質樸性》。共著有24本科學類書。發表過超過400篇以上的科學論文。方勵之十分重視科普讀物,親自挑選世界各學科內頂級大師的科普書,在北大等高校組織了編譯小組,準備編譯一套優秀的科普叢書,命名為《第一推動叢書》。也為此叢書寫了總序。他離開中國時已經有四本譯、校完畢。之後由於某原因出版時隱去他的名字。

方勵之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期間,作為科大“三駕馬車“之一,提倡“大學的環境應當充滿科學、民主、創造和獨立的精神”,成為中科大教育改革和科技創新的奠基石。《人民日報》因此連發五文“民主辦學在中國科技大學”,傳播到全中國,使科大改革的經驗成為引領全國高校民主辦學的催化劑。

方勵之在中國半個多世紀的生活中,親身經曆了多次政治運動。他於1957年被打成“內定右派”,被第一次開除黨籍,下放至河北省讚皇縣勞動。1958年調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文革十年間多次被下放勞動,包括務農、修鐵路、挖煤、燒磚等等。

改革開放以後,與蘇聯體製中率先覺醒的知識分子一樣,方勵之以清醒的意識和極大的勇氣,在中國再次融入世界的關鍵時刻,承擔起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對體製進行了思想獨立的批判。1986年發生八六學潮後,他被第二次開除黨籍,被撤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職務。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他被開除公職,並被當局在全國張榜通緝。方勵之先生和夫人當時通過中美頂級角力協商赴美,方先生對自己的這種角色而帶來的各種毀譽不曾有過絲毫的動搖。這也使方校長成為八十年代中國人權與民主運動的思想啟蒙者和精神領袖。

1990年,方勵之作為英國皇家學會客座研究員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工作半年。1991年,方勵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及普林斯頓大學物理係任客座教授。1992年,方勵之正式加盟亞利桑那大學物理係,任教授(終身教授),教學及研究工作至今,並還活躍於國際學術界,承擔多種學術工作。

方勵之的研究領域跨及核物理、激光物理以及理論天體物理及宇宙學的多個方麵,先後培養有近20名博士。方勵之的研究得到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世界科學實驗室,國際相對論天體物理中心等組織的支持。 方勵之的國際科學組織活動有:國際理論物理中心(Trieste)理事(1984-1989);國際純粹及應用物理聯合會C19委員會主席(1990-1993);國際相對論天體物理聯合體理事會主席(2005-2012)。方勵之也曾服務於多個人權組織,計有:美國物理學會國際科學家自由委員會主席(1995);關切科學家委員會理事(1992- );中國人權共同主席(1999-2005)。方勵之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美國科學進步聯合會(AAAS)會士;紐約科學院終身榮譽會員;亞利桑那藝術,科學和技術學院奠基人之一。方勵之曾獲得引力研究基金會1985年論文首獎;1989年肯尼迪人權獎;美國物理學會1996 Nicholson 獎章。方勵之還獲有羅馬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多所歐洲及北美大學的榮譽學位。

方勵之先生的一生絢麗多彩,成就非凡,深受中國科大廣大師生們的尊敬和愛戴。方先生於2012年4月6日早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寓所逝世。

以下是方先生的夫人、原北大物理係副教授李淑嫻在2012年4月14日舉行的方勵之追思會上的致詞。學術上,李淑嫻女士與方勵之先生比翼齊飛。精神上,他們是一對站在同樣高度的靈魂伴侶。她在方先生追思會上的致詞文筆優美,深情大氣,讀罷令人蕩氣回腸,感動不已。

我的丈夫方勵之

——李淑嫻

我們相遇在美麗的燕園,在青春時光,充滿幻想,懷抱理想,在自由氣氛的北京大學。人生似乎撒滿陽光,道路光輝又寬廣。

勵之在信中寫道:當我還在分不清友誼與愛情的青少年時期,撞見了你。生活好似明淨的湖麵上的一條小船,自由且自信,隻要願意就可以駛向任一幻想的彼岸。生活的信條是:一切都應當美好,一切都必然美好,隻要自己的心底是美好的。的確,一切都是詩,我將青春的熱情獻給了你,我將青春的精力獻給了智慧的大雄寶殿。

艱難的曆程,打碎了必然美好的體係。1957 年的反右,使遭劫的大多數戀人不得不分手,我們的心卻仍然緊相聯。在寒冬的未名湖畔,我們通宵達旦地繞行,繞行…….用勵之的話說:“讓我們把愛冰封,等春天來了,她的花會開得更美更豔”。他正麵回答科學院黨委的問話:“我可以服從組織,不和她聯絡,但我不會忘記她,我愛她。”

他下鄉勞動鍛練,我下鄉去勞改。其間,他信守諾言,沒有文字書信,沒有見麵約會,我卻不時收到沒有署名的郵件,分期寄來意大利歌曲及小夜曲集。終於有一天,我在勞改地接到他的緊急呼喚,熟悉的字,簡單的話:“回來一見…….”。又是北京的寒冬,在路邊的小飯館裏,他不無高興地說:“為甚麽要讓兩顆相愛的心強被分開,我不再有組織束縛,我也不在乎工作的變動。”……..

當我再回到燕園,貶為摘帽的賤民。此時,我們的相愛已從過往被羨慕的一對變成另類。勵之坦然相對:“沒有必要用有限的生命力去作無謂的功,或者無謂的消耗,而最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著一顆甘願奉獻給最美好事業的心”。

婚後平靜的生活,兩個孩子,慈愛的老人,這就是天倫。勵之不斷求索:甚麽是最美好的事業?當十年動亂把這小小的四口之家拆 為三份,勵之下到煤礦挖煤,我被發配到血吸蟲疫區勞改。在孤獨的不眠中,他思索,他向我傾訴:天倫的環境,奮進的生活,使我很滿足。我曾多次說過,小小的325房間(我們婚後住在北大16 樓325)對我有無窮的魔力,是我的心所依傍,這決不僅僅是家,而是創造的活力之所在啊!分離之後,我才更感到我相依於你的是甚麽?沒有你的感情的澆灌,我的理智的王國也會變得枯竭。

在孤獨中,在失去實驗及書本條件下,康德的墓誌銘:(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大地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吸引他轉向天文。他不顧及挨受批判,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創建中國科大也是中國第一個天體物理小組。

他的坦誠,他的正氣及對真理的追求,他的不在乎官位利益,使他在常人看來的順境中又一次次遇險。瀕臨險境,首先安排他的學生出國,各個找到合適的深造地。被驅出中國後,念念不忘故土,不忘學生和同事;學生經費困難,說服要捐助我們尚未完成學業兒子的費用轉為資助中國學者之用,一直延續十多年。

在眾多邀請之下,他選定此地,不是為物質優越,是他對事業的熱衷。在這裏,他以一貫的熱情,投入教學,研究及各項活動,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突然倒在他的computer前麵,左手握著文章及夏季活動計劃,麵對Skype,突然中斷……….。

當他已病了多時,我曾勸說選擇更悠閑的生活方式。這使我們想起, 我們結婚時,沒有婚宴,沒有戒指,他特地刻了一塊方章(淑嫻勵之)以誌。此章為一楚辭專家看見說:“這是一完整句, 其意是:悠閑自在地磨刀” 為此,勵之寫過一首小詩自娛, 他認為悠閑自在就是作自己熱愛的事,才會有自在,才會有心靈的享受,絕不是無所事事。他笑我多慮:“生死是常事,有何可懼,我們這輩 子經 曆 多麽豐富,生活多麽精 彩,不少人兩輩子也得不到這麽多。夠本了!”

勵之走了,如此匆匆,他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勵之在八十年代,在科大作過一次computer的科普報告,名為“靈魂不死”。若把精神,處事原則,規則……..理解為靈魂,勵之的靈魂是不死的。他的靈魂在他的親人中,在他親密的學生中,在未來的後繼者中,它將會越來越被理解和繼承。

他生而有幸,一生作自己願意且喜歡的事,科學的,人文的,政治的,不計給自己帶來的後果。

他應也有遺憾,走得太匆忙,不及親手去做該做而能作好的事。

我有幸與他相逢,相愛,相守,共度風雨,生死與共。我為有他而不枉此生。如今過早失去他,是我一生最大的痛。他是我的丈夫,愛人,我的靈魂,我的心。

在我們簡單的婚禮上,我深情地唱過 :唯有你一人,永留我心上………如今,五十年餘過去,他仍然在我的心上,心痛地,靈魂的,永遠地。

勵之,看著我,伴著我,等著我!

 

1977.12.15,中科大初創天體組在閱覽室?,方勵之與科研小組部分成員討論課題。方勵之帶領的一個十人左右的科研小組,由200元人民幣開張,竟出了三位院士,這在中國絕對是奇跡!這張照片曾被放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畫廊的頭條位置。(左起周又元院士、方勵之院士、程福臻教授、張家鋁院士、陳光教授,照片由程福臻教授提供。)

1978年方勵之經華國鋒批準,首次帶隊出國。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聚會上,左起格哈德·伯爾納(Gerhard Boerner)、鄒振隆、 沈良照、方勵之。

1987年9月23日方勵之在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研究生院(84研 王樹軍攝)

1988年5月4日,北大建校90周年,一群北大學生,熱情地圍住方勵之,邀他發表演講。 (李淑嫻提供)

1991 年 1 月 14 日,方勵之 (前右二) 接受紐約科學院授予榮譽終身會員,及接受科學家人權獎。李淑嫻前左二。 (李淑嫻提供)

以方勵之、李淑嫻伉儷的照片製作的郵品(84研王樹軍製作)

 

《科大瞬間》編委會
許讚華 803|陶李 8112
劉揚 815|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沈濤 822
Jay Sun 8364|吳鈞 898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