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再看 《Into the Wild》,兩樣的感受
再看 《Into the Wild》,兩樣的感受
2021-01-04 14:47:36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在紐約的一家小公司上班,午餐的時候,幾個背景相似年齡接近的華人同事,常一起去附近的China Town吃飯。有一次,吃飯聊天的時候,一個同事發表了一番讓我深以為然的高論。他說:我最不喜歡美國的地方,就是它斷了我對食物的念想。美國的食物太豐富太便宜了,任何曾經物以稀為貴的東西,都能可著勁的吃,於是就失去了它的誘惑力。
如同食物一樣,當一個人輕而易舉地擁有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的時候,他不見得滿足,也不見得快樂,相反,他或許還處在真實慘烈的痛苦之中。但是在旁人眼中,他的所謂的痛苦,不過是不懂感恩的無病呻吟。電影《Into the Wild》,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的故事。
1990年5月,生長於富裕家庭的Chris,從名校Emory大學畢業,而且拿到了哈佛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玫瑰色的未來正在前麵微笑。但是,麵對前來參加畢業慶典的,沉浸在歡樂和驕傲中家人,Chris的反應是迷茫和漫不經心的。之後,他將所有的積蓄捐給慈善機構,銷毀了駕照等身份證件,踏上了一場最終目地阿拉斯加的孤獨旅行。
在走向阿拉斯加的流浪途中,Chris遇到了許多善良的敞開胸懷接納他的人,但是,塵世的溫暖不足以改變他的心意。經曆了兩年風餐露宿的流浪生活之後,他於1992年的4月,踏上了那塊冰雪覆蓋的夢想土地。
一輛廢棄的Bus,成了Chis的庇護所。他享受這片土地給予他的寧靜,醉心於它驚人的美麗,他捕魚,打獵,並將感受記錄下來。溫暖的春風似乎也讓Chris的心柔軟明亮起來,他終於決定放棄遺世獨立。遺憾的是,那片來時的茫茫雪原,已經變成了奔騰的河流,他走不出去了。
Chris在饑餓中誤食了有毒的植物,他躺在Bus裏,目睹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弱,恐懼又無助。他堅持記錄自己的狀況和心中的感悟,用最後的力氣在日記中寫下: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兩個星期之後,9月的一天,獵人在Bus裏發了Chris的遺體。
這是影片中Chris的自拍照。
這張,應該是真實的Chris吧。
多年之前,應假期回家的女兒之邀,第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女兒當時處在自我探索的掙紮中,不關心日後的謀生,隻向往著浪跡天涯。而我,掙紮在金融危機下風雨飄搖的職場中,頭上頂著她的高昂學費,手中攥著腰斬的退休賬戶,正經曆著空前的高壓和焦慮。我不理解也不認同女兒的彷徨,還有她的所謂的成長的煩惱。這部影片,正好成了我的發泄口,我一個輕蔑的結論“吃飽了撐的”,讓那一小段彌足珍貴的親子時光,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這些年,日子過得還算順當。多年的艱辛終於看到了回報,我有了取悅自己的奢侈,也有了嚐試新事物的空閑,甚至可以開啟說走就走的旅行了。不誇張地說,我應該是生活在曾經的夢想之中了。但是,活在孜孜以求獲得的理想生活中,除了滿足之外,同樣會有新的痛苦,新的彷徨。有一天,再次想起了那部電影《Into the Wild》,在那一瞬間,就覺得理解Chris了。於是這一次,兒子和我在一起,重溫了這部電影。
如果沒有成功既是幸福的預設,Chris的選擇就不是那麽讓人費解了。Chris是一個二十出頭單純優秀的男孩子,他有聰明的頭腦,強健的體魄,還有青春荷爾蒙激發出的用不完的膽量和力氣。他的孤獨,他的極端,在和他走的最近的妹妹看來,應該歸罪於他們體麵但並不溫暖的原生家庭。但是我想,在你我年輕的時候,在我們的孩子彷徨的時候,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經曆過Chris的崩潰呢。隻是,和Chris比以來,多數人的成長煩惱沒有那麽慘烈罷了。
有了空閑之後,我開始更多地旅行,也更加主動地體驗和融入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這些不知不覺中的積累,讓我對電影中的許多場景有了更多的認同和共鳴。美國西部山水的原始與險峻,讓Chris體內難言的躁動獲得盡情釋放的同時,或溫柔或粗糲地觸摸著他的心靈。途中偶遇的那些善良有趣的人們,讓陰鬱的Chris,時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再次看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一個我日漸熟悉,越來越有歸屬感的西部美國,和它上麵被陽光寵愛著的,簡單率性的西部人。
流浪中的Chris,俯瞰燈火輝煌的洛杉磯。
科羅拉多河的大峽穀段,遍布著專業漂流者望而卻步的激流險灘,Chris駕一葉扁舟,顛簸而下,一直漂流到墨西哥。
我兩年來過這個地方。豔陽之下,這座矗立在荒原中的色彩鮮豔的聖經故事山,散發著奪人心魄的氣場。Chris去的時候,Salvation Mountain的創作者Leonard還活著,他深情地告訴Chris: Love is Real 。 終於,Chris以生命的代價,讀懂了他的話,寫下了: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作者Leonardo Knight和他身後的Salvation Mountain。
Slab City,一個Salvation Mountain附近破敗和些詭異的小鎮,它典型的民居是露營車和活動房屋,它的柏油路因為高溫和缺乏維護而開裂凸起。這個看似貧窮落魄的地方,其實是藝術家和嬉皮士們放逐自我的天堂。我們已經計劃好了,等疫情過去。孩子們都回來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起,再去拜訪這兩處迷人的地方。
Chris在Slab City,再次遇見投緣的嬉皮士伴侶。
還是在這裏,Chris幾乎把持不住自己,投入熱情似火的少女Kristen的的懷抱。最終,這些溫暖的陷阱沒有能夠捆綁住Chris。
Chris在塵世的最後一站邂逅了一位獨居的老人。老人越來越喜愛和心疼這個簡單幹淨得如同嬰兒的年輕人,為了拯救他,老人提出收養他為自己的孫子。Chris婉拒了這份善意,他說,等我從阿拉斯加回來再說吧。老人滿懷遺憾地送別Chris,明知他可能走向不歸,依然祝福他自由的靈魂。我也是這些年才漸漸悟到,這樣的態度,正是美國精神和美國價值觀的一部分。
義無反顧的Chris,和車中目送他的悲傷老人。
兒子說,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過我和Chris的想法不同,我一直篤信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青春的軌跡,每個人都不同,在一張張青春勃發的麵孔之下,有人在經曆內心的颶風驟雨,也有人的心靈一片風和日麗,它們,就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spot321 發表評論於
2021-03-10 20:32:11
當一個人遠離光鮮亮麗時,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生活。這也許就能解釋了,為什麽有些自稱熱愛生活的都是遠離發達的城市而走向偏遠吧。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7 14:22:28
回複 '蓬萊閣' 的評論 : 閣閣不吝讚美,讓我開心又惶恐。
我來到美國之後,獲得的最重要的價值觀,是對於自由意誌的尊重。但是我認為,自由的意誌和精神是一把雙刃劍,它成就了美國無與倫比的活力創造力,也對Chris的悲劇負有一定的責任。今天,科學技術衛生狀況還有醫療水平名列全矛的美國,成為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對個人自由的極端追求難辭其咎。
閣閣的兒子正處在容易交流的年齡,你的言傳身教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
順祝閣閣新年快樂!
迪兒的影評寫得太棒了!文筆流暢,內容翔實,見解深刻,配圖精準。
Chris的行為可以根據發言者的不同立場而被稱為挑戰、探索、嚐試甚至是作死。對於他的不幸結局,我們都感到非常惋惜,但人生是他的,也隻能尊重他的選擇。
我和你一樣,熱愛旅遊但是不喜歡冒險,而且希望能夠潤物無聲地把這種思想傳遞給孩子。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7 14:03:25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梅華說得對,當父母的責任特別大,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是管好他們的吃喝拉撒,雖然辛苦,難度並不大。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如何交流,如何引導,對我們這些在不同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華裔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感慨萬千啊,寫得又感動又真實!當媽媽爸爸的都很不容易,養育孩子永遠是探討不到盡頭的話題。感謝分享啦,祝新年一切順利如意,健康快樂!!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7 13:56:44
回複 '雲霞姐姐' 的評論 : 謝謝雲霞留言。因為對Chris的印象深刻,才打算再看一次電影。也因為自己感受的變化,有一種不吐不快衝動。
喜歡迪兒的文章,由淺入深,透露著思考及人生的價值觀,欣賞!
蓬萊閣 發表評論於
2021-01-07 07:11:27
迪兒的影評寫得太棒了!文筆流暢,內容翔實,見解深刻,配圖精準。
Chris的行為可以根據發言者的不同立場而被稱為挑戰、探索、嚐試甚至是作死。對於他的不幸結局,我們都感到非常惋惜,但人生是他的,也隻能尊重他的選擇。
我和你一樣,熱愛旅遊但是不喜歡冒險,而且希望能夠潤物無聲地把這種思想傳遞給孩子。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2021-01-06 16:35:16
感慨萬千啊,寫得又感動又真實!當媽媽爸爸的都很不容易,養育孩子永遠是探討不到盡頭的話題。感謝分享啦,祝新年一切順利如意,健康快樂!!
雲霞姐姐 發表評論於
2021-01-06 12:51:26
喜歡迪兒的文章,由淺入深,透露著思考及人生的價值觀,欣賞!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6 10:27:41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時留言。每個人的感受會有不同,但它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2021-01-06 06:01:31
很吸引人,也要看看!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22:15:14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再次留言。最近不太見你提到女兒,她回學校了嗎?我兒子正在計劃回校,他的學校在疫情最慘重的LA,但願他最終改變主意。
說到雪山,我兒子秋天做了一個肩膀手術,加上疫情,我們今冬沒有滑雪計劃。我們群裏的一家不甘心,這兩天去附近滑雪,結果,男主人摔傷了。昨晚我還和老公說,也許以後也不敢滑雪了:-)
迪兒特別好的分享,女兒和小朋友攀岩,他們也談Chris,我們自己爬上,特別下雪山的時候,也特別的感慨,會做一些思考。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22:02:41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謝謝一凡留言。人們總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珍惜,生命力最旺盛的年輕人,好像最不在乎生命。很多年輕時冒險的人,日後應該會覺得幸運和後怕吧。
好影評!謝謝迪兒分享。人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但是還是要珍惜生命,畢竟隻活一次。可惜了,Chris,如果他現在還活著,不知道他會怎樣評價自己當年的行為。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21:58:34
回複 'rongrongrong' 的評論 : 謝謝朋友留言。很高興看到那麽多朋友都對Chris的生平有興趣。也許是因為,許多人的心靈深處,曾經或多或少有過Chris的迷惘和叛逆吧。
Into the wild
先是看了Oprah,show 好像是請來了這書的作者
然後看了電影,和書
很有同感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17:01:24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1
迪兒特別好的分享,女兒和小朋友攀岩,他們也談Chris,我們自己爬上,特別下雪山的時候,也特別的感慨,會做一些思考。
寒一凡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15:34:29
好影評!謝謝迪兒分享。人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但是還是要珍惜生命,畢竟隻活一次。可惜了,Chris,如果他現在還活著,不知道他會怎樣評價自己當年的行為。
rongrongrong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10:00:14
Into the wild
先是看了Oprah,show 好像是請來了這書的作者
然後看了電影,和書
很有同感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09:57:25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五湖新年好。經曆不同,心態不同,對任何事物的看法必然不同。我間隔十年對同一部電影的不同理解,和我對西方價值觀的逐漸認同和接受有很大的關係。
Chris的個性比較羞澀獨立,又有冒險精神,他應該屬於在大自然比較自在的人。即使是這樣,他還是太極端了。我也屬於對自然人文都有興趣的人,加上膽小,斷斷不敢獨自在野外徒步。
迪兒的影評很好,既有影片的情節,又結合了個人經曆。世界上有不少人,感覺得情感在自然界中更能找到寄托,文學城裏不少專門在荒野中徒步的可能就屬於這一類。我自己更喜歡在自然和人類結合部來往,看人類和自然的互動,另外也怕出事 :)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09:43:34
回複 '疏影笑寒' 的評論 : 謝謝疏影。這篇影評是有感而發,所以言之有物。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04:16:20
迪兒的影評很好,既有影片的情節,又結合了個人經曆。世界上有不少人,感覺得情感在自然界中更能找到寄托,文學城裏不少專門在荒野中徒步的可能就屬於這一類。我自己更喜歡在自然和人類結合部來往,看人類和自然的互動,另外也怕出事 :)
疏影笑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5 03:44:50
迪兒的劇評寫得特棒 謝謝你的分享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3:09:49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冬妹妹留言。我也是覺得特別遺憾。Chris通過如此慘烈的方式醒悟,真是令人遺憾,他遇到了那麽多願意接納他的人,有多次回頭的機會。
相信大自然可以部分治愈或啟迪他的,可惜了沒有熬過那個冬天。Chris這樣的選擇值不值得提倡,尤其是在美國這麽自由的國度? 崇尚他們的冒險精神之餘也要讓他們早一點懂得生命的可貴。
迪兒寫得好!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3:06:15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謝謝佳園留言。
當孩子們長大了,我們就不可能無視這樣的難題了,我也說不好是什麽原因,溫飽思淫欲一定起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不理解,也可以不認同,但是持一個開放的,可以探討的態度,有助於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
迪兒影評令人深思, 很多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會選擇一條令父母驚掉下巴的“探索路”,有的用幾年回頭, 有的用一生感悟, 還有的幹脆用生命做代價, 是時代的原因, 還是家庭的原因?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53:30
相信大自然可以部分治愈或啟迪他的,可惜了沒有熬過那個冬天。Chris這樣的選擇值不值得提倡,尤其是在美國這麽自由的國度? 崇尚他們的冒險精神之餘也要讓他們早一點懂得生命的可貴。
迪兒寫得好!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40:45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禾兒新年快樂!
關於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問題,真是挺複雜的。我兒子一起踢足球的一個孩子,特別優秀,家境還特別好,上大學不久卻自殺了。兒子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和老公都不能接受。
華人家庭父母容易無視孩子的意願,以為他們好的名義為孩子做決定。如你說的,真正的愛,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意誌,用愛和支持為他們護航。
太同意你的總結了:心靈一片風和日麗的人,大多容易滿足,安於現狀。內心有颶風驟雨的人,是作,但是作的人勇於探索,多半會成就大事。看來個性也一樣,是一把雙刃劍。所以,無所謂優劣。
迪兒,非常深刻的影評!對孩子過分關心,把孩子嗬護得太好的家庭,也是會有問題的。不是背著抱著孩子,而是讓孩子用腳走自己的路,就像那個老人目送Chris遠去,這是美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孕育美國精神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每個人都不同,在一張張青春勃發的麵孔之下,有人在經曆內心的颶風驟雨,也有人的心靈一片風和日麗”,心靈一片風和日麗的人,大多容易滿足,安於現狀。內心有颶風驟雨的人,是作,但是作的人勇於探索,多半會成就大事。蘋果之父親,喬布斯年輕的時候,吸毒,也是個lost soul。:)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24:24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謝謝王妃。類似的生活在年輕人中挺流行的,作為我們來說,可以不認同,但是也應該有所了解。
澳洲很多年輕人喜歡Chris這樣的生活選擇,就看能堅持多久了。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21:13
回複 '淡然' 的評論 : 謝謝淡然。的確是吃飽了撐的。但是,溫飽思淫欲,年輕人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充沛的精力就要找另外的形式釋放,自虐也是其中一種。
聽說過這部電影,但還沒看過。相信我若看了,會有與迪兒第一次看時相類似的反應。而迪兒的影評,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思索,寫得好!
祝新年快樂!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17:14
回複 'bia' 的評論 : 謝謝朋友留言。非常抱歉,沒太看懂你的意思。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15:15
回複 'westshore'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我也耳聞目睹過一些喜歡冒險的孩子,當他們的父母比較掙紮。
小小老大的閨蜜,華裔,不是美國人,去年本科畢業後進入公司,因為是CS專業所以工資起薪14.5萬年薪,對新畢業生來講在北加州不算低的。
買了一輛二手Van,那種運輸的,沒有窗戶。自己改裝,加了隔離層,搭了一個很窄的木床,和小櫃子,住在裏麵,車後背著一輛公路賽車和一輛山地車,車頂上一個大軟包。
因為如今都是遠程上班,因此自己開車去了俄勒岡住在森林裏,去那裏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加入攀岩運動。
結果一次釘子沒打牢,下落40英尺,把腿摔斷了。過節的時候接到家裏生活了幾周。勸她至少在冬季租房子住,到把傷養好。尤其是現在疫情,大學裏到處都是找sublet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俱全,很容易找到房子,她答應了,但不得不靠近醫生好做手術,因此去灣區了。
這女孩曾經在上學的時候一次來玩,是騎賽車冒著雨騎了110英裏過來的。
家庭相當富裕。千禧年一代,尤其是Z Gen,很不同。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12:08
回複 'pconline' 的評論 : 哈哈,看第一遍的時候,我也是這麽想的。
不作不死, 活該!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11:13
回複 '大馬哈魚' 的評論 : 魚兒說得對。做父母的,不能左右孩子們的想法,但是,如果能夠保持暢通的交流,也許可以避免孩子走極端。
為人父母的職責,除了愛也許引導與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迫切吧?謝謝分享!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09:03
回複 '阿邕' 的評論 : 阿扈新年好。我也是2019年去的Alaska,也是從Denali國家公園乘大巴去Fairbanks,但是沒注意司機是否提到這個地方。不過在另一個Tour裏,導遊說Alaska
是很多電影的外景地,提到過這部電影。
看得出來,你也很喜歡這部電影。我們來到美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謀生和發展上麵,幾乎無暇胡思亂想。普通美國人,早就達到了衣食無憂,反而更容易溫飽思淫欲。
2019在Alaska 旅遊時,從Denali 國家公園乘大巴到Fairbanks, 路上經過Healy, the magic bus 就在那附近。Chris 的那輛bus, 後來曾是一些年輕人”朝聖”的地方。那個地方,荒野和急流,因此出事故還有人員傷亡。這輛magic bus現在已被轉移到安全的地方,Fairbanks 的一個museum 了。
也看過Into the Wild 電影, 還看了一部有關Chris 的documentary, 正像迪兒說的,在青春成長期,人會常常經曆內心暴風驟雨,但有的人走出來了,有的人卻被風暴打倒走不出來。我覺得主要是原生家庭環境,當然還有個人因素,年輕的Chris 是個lost soul, 他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卻遭遇到最冷酷的阿拉斯加的冬天,很遺憾最終沒能走出來。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2:00:08
謝謝葉子留言。很好看的電影,建議你拉上你家的兩位小帥哥一起看,聽聽他們的感受。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54:55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歡迎一景。我好喜歡你的留言。謝謝你!
“When you forgive,you love.
And when you love, God’s light shines on you..”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53:27
回複 'voiceofme' 的評論 : 謝謝友人留言。非常抱歉,沒有看過高行健的作品。
有人把高行健的靈山拍成電影嗎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51:56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的精彩評論。你說出了我在思考但還沒想好怎麽表達的話:”We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we can find ourselves"
謝謝你。
”We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we can find ourselves"
迪兒深刻的影評!很久以前就和Book Club的朋友一起探討為什麽Chris和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裏麵的主人公一樣,擁有世俗的成功,但卻選擇逃離,刻意地割斷所有的牽絆,選擇遠離文明走進荒野(畫家是在與世隔絕的大溪地)永遠地和那片荒野融為一體?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45:49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留言。我也看了你影評中幾部電影,同謝!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44:01
回複 '光鹽行者' 的評論 : 再看了一下,前後隻差23秒,驚歎!
雅佳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42:03
迪兒影評令人深思, 很多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會選擇一條令父母驚掉下巴的“探索路”,有的用幾年回頭, 有的用一生感悟, 還有的幹脆用生命做代價, 是時代的原因, 還是家庭的原因?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41:09
回複 '光鹽行者' 的評論 : 謝謝您兩次留言。真是太巧了,我們幾乎是前後發了同一個題材的書評和影評。不是看到事實的話,想都不敢想:-)
內容上,我們的兩篇博文是絕好的相互補充。在個人感受方麵,我們的出發點也不同,讓我非常收益。你提到的另外一本書看上去也很有趣,我已經放在了我的書單上了。非常感謝。
在你之前幾分鍾發了一篇講同一故事的博文。不過我主要講書。電影是根據書改編的。我感覺書比電影更精彩!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549/202101/3748.html
迪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21:32:36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京妞補充電影外的信息。人有的時候真是挺賤的,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性命不保了,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過還是很為他可惜,他如果有力氣走得遠一點,遇到那個房子,也許就不會死了。
Based on a true story. real Chris dead on 1992. 他在車門上貼了一個條子,
“ATTENTION POSSIBLE VISITORS.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當終於有一人進到車裏時, 發現他的屍體早已腐爛了。 其實就在離他的Bus 1 mile 的下遊, 有一個可以渡河的地方, 還有小房子, 裏麵儲存有食物。 當然, 電影的聚焦不再於此。。。
光鹽行者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9:41:34
在你之前幾分鍾發了一篇講同一故事的博文。不過我主要講書。電影是根據書改編的。我感覺書比電影更精彩!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549/202101/3748.html
燕麥禾兒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9:30:02
迪兒,非常深刻的影評!對孩子過分關心,把孩子嗬護得太好的家庭,也是會有問題的。不是背著抱著孩子,而是讓孩子用腳走自己的路,就像那個老人目送Chris遠去,這是美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孕育美國精神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每個人都不同,在一張張青春勃發的麵孔之下,有人在經曆內心的颶風驟雨,也有人的心靈一片風和日麗”,心靈一片風和日麗的人,大多容易滿足,安於現狀。內心有颶風驟雨的人,是作,但是作的人勇於探索,多半會成就大事。蘋果之父親,喬布斯年輕的時候,吸毒,也是個lost soul。:)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9:11:24
澳洲很多年輕人喜歡Chris這樣的生活選擇,就看能堅持多久了。
淡然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9:05:15
聽說過這部電影,但還沒看過。相信我若看了,會有與迪兒第一次看時相類似的反應。而迪兒的影評,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思索,寫得好!
祝新年快樂!
bia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8:51:16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5:38:43
“We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we can find ourselves.”
迪兒深刻的影評!很久以前就和Book Club的朋友一起探討為什麽Chris和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裏麵的主人公一樣,擁有世俗的成功,但卻選擇逃離,刻意地割斷所有的牽絆,選擇遠離文明走進荒野(畫家是在與世隔絕的大溪地)永遠地和那片荒野融為一體?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
===============================================================
去看看他妹妹寫的書就知道:Carine’s book details the siblings’ upper-middle-class childhood in the suburbs of Washington, D.C. On the surface, life was idyllic. But behind closed doors....
騙吧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8:44:50
小小老大的閨蜜,華裔,不是美國人,去年本科畢業後進入公司,因為是CS專業所以工資起薪14.5萬年薪,對新畢業生來講在北加州不算低的。
買了一輛二手Van,那種運輸的,沒有窗戶。自己改裝,加了隔離層,搭了一個很窄的木床,和小櫃子,住在裏麵,車後背著一輛公路賽車和一輛山地車,車頂上一個大軟包。
因為如今都是遠程上班,因此自己開車去了俄勒岡住在森林裏,去那裏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加入攀岩運動。
結果一次釘子沒打牢,下落40英尺,把腿摔斷了。過節的時候接到家裏生活了幾周。勸她至少在冬季租房子住,到把傷養好。尤其是現在疫情,大學裏到處都是找sublet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俱全,很容易找到房子,她答應了,但不得不靠近醫生好做手術,因此去灣區了。
這女孩曾經在上學的時候一次來玩,是騎賽車冒著雨騎了110英裏過來的。
家庭相當富裕。千禧年一代,尤其是Z Gen,很不同。
pconline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8:02:29
不作不死, 活該!
大馬哈魚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7:11:47
為人父母的職責,除了愛也許引導與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迫切吧?謝謝分享!
阿邕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7:10:45
2019在Alaska 旅遊時,從Denali 國家公園乘大巴到Fairbanks, 路上經過Healy, the magic bus 就在那附近。Chris 的那輛bus, 後來曾是一些年輕人”朝聖”的地方。那個地方,荒野和急流,因此出事故還有人員傷亡。這輛magic bus現在已被轉移到安全的地方,Fairbanks 的一個museum 了。
也看過Into the Wild 電影, 還看了一部有關Chris 的documentary, 正像迪兒說的,在青春成長期,人會常常經曆內心暴風驟雨,但有的人走出來了,有的人卻被風暴打倒走不出來。我覺得主要是原生家庭環境,當然還有個人因素,年輕的Chris 是個lost soul, 他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卻遭遇到最冷酷的阿拉斯加的冬天,很遺憾最終沒能走出來。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6:50:15
"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深有感觸
去翻找這部影片,謝謝迪爾的精彩影評。
一步一景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6:45:11
“When you forgive,you love.
And when you love, God’s light shines on you..”
voiceofme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6:21:44
有人把高行健的靈山拍成電影嗎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5:38:43
“We have to get lost before we can find ourselves.”
迪兒深刻的影評!很久以前就和Book Club的朋友一起探討為什麽Chris和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裏麵的主人公一樣,擁有世俗的成功,但卻選擇逃離,刻意地割斷所有的牽絆,選擇遠離文明走進荒野(畫家是在與世隔絕的大溪地)永遠地和那片荒野融為一體?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5:25:20
給迪兒點讚!謝謝你介紹這部電影,有時間找出來看看。新年快樂!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5:19:48
however, 理解你說的“兩種”感受。。。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5:17:18
Based on a true story. real Chris dead on 1992. 他在車門上貼了一個條子,
“ATTENTION POSSIBLE VISITORS. S.O.S. I NEED YOUR HELP. I AM INJURED, NEAR DEATH, AND TOO WEAK TO HIKE OUT OF HERE. I AM ALL ALONE, THIS IS NO JOKE. IN THE NAME OF GOD, PLEASE REMAIN TO SAVE ME. I AM OUT COLLECTING BERRIES CLOSE BY AND SHALL RETURN THIS EVENING. THANK YOU.”
當終於有一人進到車裏時, 發現他的屍體早已腐爛了。 其實就在離他的Bus 1 mile 的下遊, 有一個可以渡河的地方, 還有小房子, 裏麵儲存有食物。 當然, 電影的聚焦不再於此。。。
光鹽行者 發表評論於
2021-01-04 14:51:48
真巧,和你寫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