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最近知道的

曉青 (2019-09-03 10:56:06) 評論 (54)

過去的這個周末真的很快樂,朋友一家請我們吃飯,吃的是西餐,很久沒有吃這麽好吃的西餐了,他們是先去吃了的,覺得好帶我們去吃。給的量太大了,吃都吃不完。主要是新鮮,希望能保持的久一點,很多餐館開始都不錯,慢慢就不行了,量小了不說,菜也不新鮮了,客人越來越少了,也就離關門不遠了。

回顧一下前兩天的幸福小日子,幸福都是瞬間,過去了該幹嘛還得幹嘛。

幹嘛?八卦。

剛剛看網上有人說上海的Costco依舊人山人海,但一天賣了600隻雞,收款記錄隻有200隻。剛看的時候我以為是媒體炒作,沒有賣那麽多說了那麽多呢,往後一看才知道,原來很多雞被人拿了,還沒等到收款的地方就吃了:)

在美國我也見過超市裏有這樣的人的,是美國人,拿一串葡萄,一邊逛一邊吃,沒一會兒呢就吃完了:)那還交什麽什麽錢?

還有一次在美國的Costco裏,一個美國人,拿了一盒水果,交錢的時候收款的發現裏麵多放了一個,拿出來就放到腳底下的盒子裏了,什麽都沒有說,連看都沒有看她一眼。繼續掃碼收款了。

當然這樣的人都是少數。像上海Costco發生的吃雞事件,也好解決,買雞在烤雞的地方交錢就行了,又不用稱重量,拿一隻交幾塊錢就完了,到了收款的地方看見雞不收錢不就得了。

其實什麽事兒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有問題就解決,不至於說非得上綱上線的,雖然不是小人多,但杜絕一些現象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能力,不能出事兒都怪犯錯的人。

咱家要天天敞著大門,你猜會不會有人進去溜達?一個道理。有些事兒能試有些事兒它就不能,因為偷懶是有代價的,不是人命關天的就不要緊。

前段時間看了電視連續劇《小歡喜》,油管真好,隨著劇推薦一些訪談節目。其中一個是訪黃磊的。這部劇總編劇是黃磊,過去看劇不太注意誰的原作誰的編劇,這次這部劇火,所以關於原作和編劇的報道也不少,有時候你沒想看也能看得到。

我開始就以為這部劇是黃磊寫的劇本,因為覺得他演得特別好,就想,難怪他演得那麽真實,原來是他寫的,就是不一樣。加上他在訪談節目裏說,他讓英子愛好天文,是因為他就喜歡天文,還說一邊寫一邊哭,他愛人說什麽什麽的。讓你更感覺就是他的作品。

後來偶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小歡喜》的原作,作者原來是一家報社的,他用了很長時間在浙江那兒走了10幾所中學,訪了300多個家庭,寫出了這部書。而英子的原型是現在南京大學的一個副教授,當年他考大學隻報了一個學校就說南京大學天文係。

網絡時代,信息滿天飛,想要說啥也真是得小心。

最近在看《老酒館》陳寶國等名演員演的,非常不錯的一部劇,是從1928年演到1948年的故事,非常好看。

裏麵有老演員馮恩鶴,他是演《潛伏》裏麵的吳站長的。油管就推薦著他的訪談節目,看了一個挺好看的。

那個訪談節目挺長的,說的也挺全麵的。原來隻覺得他演技非常好,看了訪談了解的更多了,感覺他這個人也是非常好的。他對現在的演員、對現代的劇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說的都很合情合理,他也一直強調,時代不一樣了。

他年輕的時候那些他的老師,真的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而且他那時候非常謙虛,也因此才造就了今天的他的優秀。

人心浮躁是今天的普遍現象,能說不會做,想怎麽說怎麽說,想說什麽就說什麽,而且總覺得自己被埋沒著、被埋沒了。其實關鍵在自己,那天看到介紹很多過去的老演員,真的每一個都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胡漢三、張軍長、還有一個演日本鬼子的,好些個,一看就能讓人想起來那些劇,想起他們的形象來。

就像這個站長,到什麽時候我們都會記得《潛伏》記得這個站長。不是因為他有名而是因為他塑造的人物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主持人說從演了吳站長,好多人都找他演站長,我一查還真是,不過很多劇我還都沒有看過。

還有演翠平的姚晨,她打死陸橋山的時候,我們都看著解氣,她表演給餘則成她會射擊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她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就練這段她經曆了太多。她自己都覺得自己不一定能演得了。

拿著真槍她手就哆嗦,別說射擊的樣子了。後來一次次拍她都哭了,覺得自己肯定不行,演不了這段了。

當一個演員尤其一個好演員真不容易,他們在背後也要受很多苦的。但隻要是努力想成為一個好演員的,觀眾們都不會辜負他們的。所以,也沒必要再拉別人的成績為自己所有了,有些觀眾不在乎你這個做人怎麽樣,但有些人還是在乎的。

所有的事兒,都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兒,但我們生活在一起,就有可能被人議論,尤其是公眾人物。做人不容易,做公眾人物尤其。

祝大家新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