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采菊人

華府采菊人 名博

藝術的“真實感”是從哪兒來的?

華府采菊人 (2019-07-28 15:05:04) 評論 (1)

日前看央視的中國文藝,每每看到體驗生活深入生活就有點納悶,果真?

祝希娟演瓊花, 到海南島體驗一段時間的生活, 說得那個用處多大多大,還說如果沒當幾天假解放軍就一定演不好紅色娘子軍戰士,我沒學過表演不知道。

可是, 陳強演了南霸天, 那次也是得的百花獎最佳配角, 好像也是說陳強把一個壞人演活了, 可想來想去, 陳強到哪兒去體驗一個惡霸大地主的生活呢?也許有人說, 陳老爺子那個年齡,應該在參加革命前見過鄉下的地主是如何的惡如何的霸, 這就可以圓了陳強雖未體驗生活也能演好惡霸的事。

進推一步, 電影白毛女, 也是陳強, 演了黃世仁, 據說這老頭當年演舞台劇白毛女時,太逼真了, 險些讓台下的戰士端起步槍給幹掉, 那得演得多好啊?難不成為了把強奸喜兒那段演好, 還真得去“體驗”一次!?

再糾纏一下, 常香玉肯定沒有男扮女妝去打過仗, 如何把花木蘭演得那麽出色?

王文娟也沒在十四歲談過戀愛葬過花, 又是憑什麽把病病殃殃的林妹妹演得入骨三分?

這麽舉例子, 多了去了。

記得文革時批判一個話劇演員,說這位演員呀, 有一出戲裏有那麽一個場景,需要舉起一杯白蘭地一口飲完, 偏偏這位演員有點酒癮, 那時工資低, 喝二兩二鍋頭就可以高興得屁顛屁顛的, 平時也就是零沽的燒酒,便宜啊,就向導演提出, 為了藝術的真實感, 是不是台上來杯真的白蘭地?導演答道“你小子想得美! 還TM真的白蘭地, 那麽下一場, 喝毒藥自盡的時候,老子也得給你一杯真的?”

是啊, 想到那麽演員在說拍攝什麽電影中的一耳光, 為了真實而“真”打,那麽, 槍斃需不需要真實呀?耍流氓呢?

體驗生活和真“打”的真實感, 到底有多大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