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淺斜

疏影淺斜 名博

從士紳階層的消失看中國大媽現象

疏影淺斜 (2018-10-14 05:45:28) 評論 (27)

毋庸置疑中國的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從九十年代開始迅速騰飛。自譽第二經濟大國,也不是沒有理由。然而從經濟大國到世界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二、三十年能做到經濟騰飛易,能做到人文風氣的改善難。

隨著中國的富有,走出國門的國人越來越多。也就給了曾滾滾、中國式大媽暴露在全世界麵前的機會。

做為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也為此蒙羞,不禁自問中國式大媽是怎樣養成的呢?

曆史造就了今天。歸根溯源是中國近代一場場的浩劫將中華古國的文化修養滌蕩近無了。

自二百多年前乾隆爺閉關自大,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的通商請求,令中國喪失了放眼世界,參與工業革命的契機,中國就開始了苦難之旅。幾千年厚積的家底兒 (不僅是物質的,也包括文化的)逐漸被一點點地蠶食了。

經濟由於內、外戰被搞得千瘡百孔。戰爭結束了,不斷的人禍又開始了對精神風氣的掃蕩。土改運動消滅了鄉紳,反右運動清除了士大夫階層。文革又成為老百姓的投名狀。鄉紳與士大夫本是支撐社會的基石。沒有了他們,社會的人文發展停滯甚至倒退了。人們隻是著眼物質層麵的東西。上大學為的是找好工作,多掙錢,而不是出於對知識本身的饑渴;笑貧不笑娼,過度追求性價比,不顧人文精神;範冰冰被授予國家精神獎;凡此種種,貽笑大方。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土壤,中國式大媽才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物質的損失可以彌補,精神層麵的東西則需幾代人才能培養起來。喜見如今國內的中產階層已開始形成,但願這些人對文化的追求不隻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是要深入骨髓,並將之傳承下去。若如此,幾代之後中國還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