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指甲店,星巴克:情、理、法三個角度的有色眼鏡

蓮盆籽 (2018-09-18 18:51:59) 評論 (65)

先不論前因後果,隻說視頻。

瑞典:曾家父親被警察抬出旅店。曾家母親坐地哭喊,曾先生自己撲倒在地,一邊喊救命。

指甲店:幾個華女追打一個黑女。

星巴克:黑男人被警察上手銬逮捕, 旁邊有人追問為什麽。

 

再說華人與主流社會對三個事件的評論,包括對前因後果的判斷。

瑞典:

華人:多數批評曾家,認為旅店有理,警察執法適當。少有人指責旅店無情和警察缺德,故意欺負生人,棄曾家於黑暗地段。

主流:瑞典媒體認為曾家擾亂環境,警察執法合理。政府宣布警察沒有過錯。

指甲店:

華人:多數認為黑人蠻橫欺人在先,店主正當防衛。

主流:媒體不大關心。法院撒銷對黑人指控,華婦被起訴,暫還沒結果。

星巴克:

華人:多數批評黑人蹭廁所占便宜,認為店主報警合理,警察適當執法。

主流:大約一半和華人評論相同,另一半認為黑人無過錯,店主歧視,警察上手銬過於嚴厲,當時就有人在旁追問。畢竟那黑人很有教養,服從執法。

 

這些事件本身是否因種族岐視而起?華人和主流的反應相同或相異是否也有膚色因素?

我們可以把事主換個膚色,故意帶上有色眼鏡來重新判斷。

如果曾家的事發生在非洲國家,旅店報警,黑人警察抬人,然後棄於黑暗的郊外,網上會有那麽多人譴責曾家嗎?

如果指甲店不付錢的顧客是白人,會打起來嗎?還會有那麽多華人同情追打顧客的店主嗎?

好果星巴克蹭廁所的是白人,店長會報警趕人嗎?

換個角度,不難看出不少人因膚色不同而對情,理,法有不同的理解。

 

人性相通,喜恕哀樂都是正常情緒,不因種族或膚色而異。

曾家人旅途勞累,無處休息,人生地不熟,不難理解他們想留在原地。

指甲店主勞而無酬,也不難看出她憤怒之下情緒失控。

星巴克允許蹭廁所,這是社會常識,想來那黑人沒覺得不應當。

 

雖然以上都是人之常情,但這幾個事主都不占著理。

旅店沒有收留曾家的義務。曾家可以請求,但被拒絕後不能賴著不走。

指甲店主和顧客有衝突,可以防衛,但幾個華女追打超出了正當防衛範圍。

星巴克沒有免費為公眾提供廁所的義務,黑人的要求正常,但沒有消費並不合適。

理是在人之常情上所建立的社會共識,泛泛而言。具體細節判斷又因人而異,折射出的是評論者因自身經曆不同而產生的主觀意識。華人和主流社會在這些事件的反應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主觀偏見。

 

理是對情的道德約束,法是對人的行為規範。法律是否符合人性,執法是否公平是社會文明的標誌之一。法律和執法是否公正,以社會公理為標準,而公理以社會主流為準,雖然主流也難免有種族偏見。

用文明社會的公理判斷,曾家無理取鬧,指甲店主過激,星巴克黑人無過。

 

而正確的理解法律和規則,和一個人成長過程和所受的教育有關。

中國的教育人製高於法製,曾家不明白在西方國家不服從執法人員後果很嚴重。

如果在美國受過教育,指甲店主不至於讓衝突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黑人在星巴克被捕過程中的冷靜表現,體現出他受過良好教育。


個人素質和社會文明,是教育的結果,與種族和膚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