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續)如何抗高原反應

幑寧 (2017-11-29 18:01:11) 評論 (19)

有朋友看我的西藏行後提到高原反應,在此略談一二。

眾所周知,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氧氣越少,俗稱空氣稀薄。

這意味著每次呼吸,身體獲得的氧氣比平常少。


DSC01992

而氧氣是生存的必需條件,人體各大係統、尤其是大腦的必要能源。 取決於時間長短,大腦缺氧的後果有時是不可逆轉的。

在高原地帶頭痛,氣喘,失眠,無食欲,嚴重的有高原腦水腫/肺水腫,甚至迅速致人死亡等等,統稱高原反應,簡稱高反。

高反因人而異,與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無關。

抗高反途徑有二: 自身環境適應和藥物預防。

身體慢慢適應低氧環境的過程稱
自身環境適應, 不同的人所需的時間不同。

一般而言,超過海拔3000米後應該緩慢上升,每日住宿海拔高度比前日不超過300米。 白天可爬高,但晚上要下到低些處睡。 “高行低睡”,給身體適應環境的時間。

但去西藏旅行,乘飛機不談。即便乘火車,雖窗外海拔漸高,氣壓氧氣
漸低,但火車內不斷釋放的人工高氧空氣,保持車廂內和平常無異、20%幾的含氧量。 人感覺舒適,但身體並未經過“適應”的過程。 所以有些乘火車進西藏的人到拉薩後照樣有高反。

雖然這種症狀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因身體通過加快呼吸來增強血液中紅細胞的攜氧輸氧能力。 但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經曆常令高反嚴重的人在開始的1-2天痛苦不堪。


DSC00344

高反可用藥物預防。 對人們常提到的紅景天等中藥無經驗, 著重談談西藥Diamox。


Diamox 的作用機製是抑製碳酸酐酶,提高血液的酸性,從而預防高反。

幾年前去秘魯做功課時看過一張正態分布圖。 橫坐標是pH值,縱坐標是紅血球攜氧能力。 服用
Diamox後,正態分布圖整體右移。 簡言之,此藥通過降低血液的pH值來提高紅血球的攜氧輸氧從而達到防止高反的目的。

該過程需要時間,戶外運動書籍說需提前24小時服藥,醫生則建議
提前48小時

紅血球攜氧輸氧的能力用SpO2值衡量(最高值100)可用儀器測量。

LD 行前下載了一APP到手機,進藏火車上一路測試。 未服
DiamoxSpO2值明顯偏低。

去納木措那日導遊帶了個與折疊刀大小的小儀器,在
海拔約5000米處給車內每個人測量血壓,心跳和SpO2值。 與其相比,手機APP測試的SpO2值非常準確。

在拉薩,我們的
SpO2值在90以上, 海拔5000米處降至82 - 84。 問導遊當地人在此高度大概多少, “大約95”。

DSC00128

我不暈車,不恐高,LD 常說我天生個“玩命”。 為驗證此話,那年去秘魯前我未服Diamox到那後也未有不適。

後到
Titicaca 湖邊城市,巧遇當地的某個節日。 為拍遊行人群,想斜跨約一百米廣場。 但跑了約20米,兩腿如灌鉛,氣喘籲籲。 馬上想到風壇一美女說的“蓮步輕挪”, 隻好跑、走交替,最終未拍到前麵的行隊伍。

西藏行為避免遺憾,途中提前48小時服了
Diamox早晚各一次,共吃了4片,到拉薩停服。

這次感覺不錯。 進藏前後洗澡依舊,無論在拉薩還是在海拔4000 - 5000 米處行走跑步與平常無異。

就是從
納木措回拉薩的晚上稍有頭痛。 立即想到帶去的小吃。 一個個小包像吹氣似的變得鼓鼓囊囊胖嘟嘟的:)。 因為外壓低,相對而言真空包裝的小吃內壓增高。 那人體內的血管是否也如此? 身邊無血壓器,無高血壓的我服了1/4片的降壓藥以防萬一:)。

說明書上Diamox副作用有:頭暈,尿頻,口幹,手腳發麻,視力模糊等等。 因為個體差異,藥物的作用與付作用因人而異,這些感覺我均無 但相比之下,有高反者預服藥物不失為好選擇。畢竟,一生能有幾次去高原:)。

DSC00268

DSC00298

DSC00129

DSC00684


我在 《西藏行(下) 西藏印象 》 中提過,胸中裝著起搏器、超過80歲高齡的老先生尚能進藏爬山。 如無嚴重心血管和其它疾病,行前服藥預防,即便你有高反,也一樣能去西藏和其它高原地區 :)。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