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麵上流行的心靈雞湯書不少,但隻要認真讀下去,
別。能被奉為經典的著作,其初衷不是為了討好誰以博取銷量,
灌頂地澆下去,好把人喚醒。有了內涵哲理的支撐,
洞的文字去把自己裝扮成大師,而是用最平實淺顯的語言,
分步式解題一樣,將它拆解成一小塊一小塊,
讀中體驗到解題後如釋重負的輕鬆和愉悅。
我說的是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在1932年所寫的心理學名著 -"自卑與超
越"。阿德勒(Alfred Adler)是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重量級心理學家,被稱為二
十世紀心理學的三巨頭。
曾經師從弗洛伊德學習了九年之久,
德勒脫離了精神分析學派,創立了個人心理學,
者晚年集大成的著作,中文被翻譯成"自卑與超越",
Should Mean to You,直譯過來是"生命應該對你意味著什麽",
遠不止自卑這麽簡單,而是探討如何營造一個更為豐盛圓滿,
單是開篇幾句,就足以發聾震聵,令人深思了。"
的事物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
過我們思維處理以後的事物。" 這話翻成大白話就是大腦像個過濾器,讓人們隻相
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隻聽得見看得到自己願意接收的。又或者,
者變了形的鏡片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導致偏差。
本書中提及的自卑,正是對我們對自身認知的偏差。
光是小時候上課不敢發言,長大後不敢和異性聊天的內向害羞。
因為對自己評價過低,而引發的對自己不如他人的擔心。
形式表現出來,產生諸如嫉妒,猜疑,孤僻,焦慮,
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如果處理得好,
的動力。而處理不當,則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乃至暴力犯罪。
自卑感會帶給人巨大的壓力。當不能通過努力來擺脫自卑時,
的優越感。"他不是發展自己,讓自己強大,
避自卑的兩個極端: 一種選擇了退縮和放棄,用避免和外界接觸的方式,在自己與
世界之間建起一麵牆,好讓自己生活在自己可以主宰的範圍之內。
罪,躲在暗處威脅他人,來重現他的力量和威嚴。
他們追求的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自我超越,
選擇了逃避社會責任,最終使得自己脫離了社會。
究其根源,童年對人影響巨大。性格的缺陷和病態的人格,
曆有關。孩子在六歲就已經形成較為固定的行為模式,
後會形成世界觀。比如,被溺愛的兒童,會覺得他是世界中心,
長大後會很難與人相處。而對被人們忽略或虐待過的孩子而言,
言,長大後會逃避人群,不知道如何去愛,或者如何與他人合作。
孩子的方式,
整本書的關注點在於:麵對無法更改的過去,該如何超越自卑,
果天要下雨,你隻有打起雨傘,
素和過去的經曆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意義,
自己的命運。
鼓勵人們走出禁閉自己的世界,走向和他人合作的道路。
阿德勒把人類所麵對的挑戰歸結為三類: 職業,交際和兩性關係。不管選擇什麽樣
的人生道路,
然環境的關係: 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各行各業,人在其中承擔什麽樣的角色和定位,
都是自己的選擇。 2)和他人的關聯: 做為群居動物,不可避免會和其他人發生各
種關聯。 該如何與他人合作,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3) 和愛侶之間的兩性關
係: 在個人的戀愛和婚姻中,需要如何自我調整,與愛人愉快相處?
自我封閉的人生毫無意義。沒有合作,沒有奉獻,
阿德勒提出超越自我的方法是:
會解決問題,與他人合作,關愛他人,然後實現自己的價值。
喜愛,而解救自身的自卑感。書裏最常出現的一個詞匯是”合作”。
和家庭中承擔何種角色,是員工,鄰居,丈夫,還是父親,
為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得到他人的認可,
合作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這種先他人,後自己的思維,和我們以往的慣性思維完全相反。
彩的論調,很容易導致疑問 - 如果以他人的利益為重,那我們自己的利益將如何得
到保護。 而作者認為這兩者之間是完全不矛盾的。比如我們在戀愛中,
己的關注都投放在他身上,那對方必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付出。
從關係中索取的人,天長日久被看穿自私自利的本性後,
"人生的真諦在於奉獻與合作。懂得關注他人,
極為人類的福祉做貢獻,人生才會有意義。。。
福還重要,給對方的愛大於對自己的愛時,才會有真正的愛情。"
我不知道阿德勒是否天性純良的聖徒,
論放在流行"他人即地獄"和"人不為己,天株地滅"的今天,
這兩種思路南轅北轍,但追求的都是更為美好的生活。
一個卻在注視著別人。
這讓我想起一個寓言。有人想弄明白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用午餐時,圓桌上擺了一碗湯,旁邊放著一米多長的湯匙。
命想爭搶碗裏的湯,結果因為湯匙太長,湯沒法送到嘴裏,
天。而天堂裏,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湯匙,卻因為互相幫對方喂食,
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