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李將軍的傳記很多,其中有的沒能做到忠於曆史。原因很簡單,有的傳記是為了記錄曆史,而有的卻是為某個政治目的服務的。 Michael Korda寫的《Clouds of Glory: The Life and Legend of Robert E. Lee》(《聳入雲端的榮耀:羅伯特·李的生平與傳奇》)就是一個例子。這是李將軍無數傳記中的一部,也是一部把李將軍過分美化的著作。所以,如果我們讀到對某人物的評價是一麵倒的文章或書,不妨心中打個問號,不妨同時讀幾篇書評,以求得比較全麵的認識。
有學者出過專著揭露曆史真相被扭曲的現象,The Modern Scholar(現代學者)出版的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James W. Loewen所著的有聲讀物《Rethinking Our Past: Recognizing Facts, Fictions, and Lies in American History》(重新思考我們的過去:識別美國曆史中的事實,虛幻和謊言),就是這樣一個作品。該讀物揭露了美國部分地方紀念物不屬實的地方,有的甚至是顛倒黑白的,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The Modern Scholar的作品來自於各個大學的教授,且大部分讀物可以免費下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下載或到圖書館去借來聽一聽。
Loewen這個有聲讀物中的一個章節來自於他的一本書《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我的老師告訴我的謊言:你美國曆史教科書中的錯誤論集),這是他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州不同學區的教材,發現錯誤百出才為此出書,以正視聽。筆者就曾親曆女兒回家說,學校曆史課上,老師說當初南北戰爭的實際起因並不是奴隸製,經濟狀況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原因—而這正是被學術界反複糾正的。事實上這次夏洛茨維爾事件發生後,中文媒體中再次有這樣的言論出現,可見一旦有謠言出現,要保證真相能夠主導,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重要的事情需要不斷重複:經濟原因是存在的,但不至於到打仗的地步。當初南北方走向戰爭真正的、根本的原因是奴隸製。
Loewen在這個有聲讀物中還特別提到了《飄》(Gone With the Wind),提到了這部常年風靡的小說中表現的族裔關係沒有半點曆史真實性可言。因為不忠實於曆史,偏還小說、電影及各類劇目都暢銷,毒害就更深、更廣。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傑斐遜紀念館
估計大部分人都去過首都華盛頓特區的那個傑斐遜紀念館,館內刻著的傑斐遜自傳就極具欺騙性。上麵寫著:“就命運之書而言,沒有什麽是比這些(黑)人應該獲得自由寫的更確定了(Nothing is more certainly written in the book of fate than that these [the Negro] people are to be free)”。但這隻是完整一句話中的前半句,接下來的沒有被刻上去的後半句是這樣的:“同樣確定的是,這兩個種族(指白人與黑人),雖然享受同等的自由,卻是不能生活於同樣的政府之下的。自然、習慣和觀念,在他們之間劃出了不可磨滅的分界線(Nor is it less certain that the two races, equally free, cannot live in the same government. Nature, habit, opinion has drawn indelible lines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同樣屬於曆史真相的是,傑斐遜的類似言論對當時遣送黑人回非洲的運動起了很大的作用。
你考慮過拆除的負麵作用嗎? :)What's next? Are we burning books? 如果下次種族主義者用《飄》來為奴隸製辯護呢?
two2J 發表評論於
文章略過,隻看留言。
cng 發表評論於
看到有些Id“爛貼”“左逼”地亂罵,就知道這篇文章刺到了某些人的痛處,值得一讀。
少林商僧 發表評論於
煽動種族仇恨的爛帖!
萬得福 發表評論於
《寡頭政治集體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是《1984》的書中書,其中的第一章“無知即力量的要點如下:“大概從新石器時期結束以來,人類世界就存在三個階層:高層、中層和底層(the High, the Middle, and the Low),無論社會如何動蕩和變遷,總是回到這種結構形態。三個階層的目標不可調和:高層想要留在高位,中層希望取代高層,底層希望廢除一切差別,創造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中層假裝為自由和公正而戰,征召底層加入自己,一旦目的達到,就將底層扔回原先的奴役地位,自己變身高層。
有關李將軍的傳記很多,其中有的沒能做到忠於曆史。原因很簡單,有的傳記是為了記錄曆史,而有的卻是為某個政治目的服務的。 Michael Korda寫的《Clouds of Glory: The Life and Legend of Robert E. Lee》(《聳入雲端的榮耀:羅伯特·李的生平與傳奇》)就是一個例子。這是李將軍無數傳記中的一部,也是一部把李將軍過分美化的著作。所以,如果我們讀到對某人物的評價是一麵倒的文章或書,不妨心中打個問號,不妨同時讀幾篇書評,以求得比較全麵的認識。
有學者出過專著揭露曆史真相被扭曲的現象,The Modern Scholar(現代學者)出版的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James W. Loewen所著的有聲讀物《Rethinking Our Past: Recognizing Facts, Fictions, and Lies in American History》(重新思考我們的過去:識別美國曆史中的事實,虛幻和謊言),就是這樣一個作品。該讀物揭露了美國部分地方紀念物不屬實的地方,有的甚至是顛倒黑白的,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The Modern Scholar的作品來自於各個大學的教授,且大部分讀物可以免費下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下載或到圖書館去借來聽一聽。
Loewen這個有聲讀物中的一個章節來自於他的一本書《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我的老師告訴我的謊言:你美國曆史教科書中的錯誤論集),這是他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州不同學區的教材,發現錯誤百出才為此出書,以正視聽。筆者就曾親曆女兒回家說,學校曆史課上,老師說當初南北戰爭的實際起因並不是奴隸製,經濟狀況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原因—而這正是被學術界反複糾正的。事實上這次夏洛茨維爾事件發生後,中文媒體中再次有這樣的言論出現,可見一旦有謠言出現,要保證真相能夠主導,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重要的事情需要不斷重複:經濟原因是存在的,但不至於到打仗的地步。當初南北方走向戰爭真正的、根本的原因是奴隸製。
Loewen在這個有聲讀物中還特別提到了《飄》(Gone With the Wind),提到了這部常年風靡的小說中表現的族裔關係沒有半點曆史真實性可言。因為不忠實於曆史,偏還小說、電影及各類劇目都暢銷,毒害就更深、更廣。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傑斐遜紀念館
估計大部分人都去過首都華盛頓特區的那個傑斐遜紀念館,館內刻著的傑斐遜自傳就極具欺騙性。上麵寫著:“就命運之書而言,沒有什麽是比這些(黑)人應該獲得自由寫的更確定了(Nothing is more certainly written in the book of fate than that these [the Negro] people are to be free)”。但這隻是完整一句話中的前半句,接下來的沒有被刻上去的後半句是這樣的:“同樣確定的是,這兩個種族(指白人與黑人),雖然享受同等的自由,卻是不能生活於同樣的政府之下的。自然、習慣和觀念,在他們之間劃出了不可磨滅的分界線(Nor is it less certain that the two races, equally free, cannot live in the same government. Nature, habit, opinion has drawn indelible lines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同樣屬於曆史真相的是,傑斐遜的類似言論對當時遣送黑人回非洲的運動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