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廣東一戶農家,孩子在為奶奶朗讀毛主席著作,身後的牆上有多張毛主席像和一個“
紅寶書台”。
1968年,知青們剛剛乘船來到北大荒新建的知青點。翁乃強/攝。
文革期間,香港左派攝影師在香港左派工會舉行的“革命造型攝影”活動中拍攝的照片。蒙敏生/攝。
20世紀60年代後期,新疆的蒙古族牧民將羊毛送到收購站出售。
1968年,知青在北大荒,自己動手蓋房子。翁乃強/攝。
1970年代,北京平穀縣,貧下中農歡送自己選送的優秀代表上大學。點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
1970年,北京舉行毛主席暢遊長江四周年紀念活動,孩子們背著紅纓槍泅渡什刹海。
1970年,雲南中甸,新聯大隊的少年在閱讀《毛主席語錄》。
1971年,“三八”號漁船接到海事指揮部通知後,趕赴黃海捕獲了大量對蝦,創造了當時對蝦捕撈的高產紀錄。
1970年代,香港摩羅街古玩市場小商店中在售賣各種毛主席像章。翁乃強/攝。
1971年,秋收時節的勞作間隙,宣傳隊員表演數來寶。翁乃強/攝。
1971年,山東漁民聚在船上學習毛主席著作。
1972年,無錫,惠山泥人廠。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無錫,新風飯店裏的客人 。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北大學生。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香港,街上行人。尼克·德沃夫/攝。
1972年,濟南,“打到美帝國主義”的標語。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 。威廉·約瑟夫/攝。
1973年7月5日,廣州,學生歡迎到訪的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
1973年9月,天安門廣場的紅衛兵。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11日,北京,天安門前大街歡迎外賓的學生。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北京,積勞成疾,老年斑布滿周總理的臉龐。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故宮,坐在路邊帶孩子的遊客。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某工廠的工人。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冰棍攤點。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放學的孩子。布魯諾·巴貝/攝。
1970年代,陳家溝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練拳的村民。
陳家溝位於河南溫縣清風嶺,是“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
1976年,上海的早晨。Michael Rank/攝。
1976年,上海,複旦大學正門。Michael Rank/攝。
1976年10月30日,北京群眾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勝利。楊武敏/攝。
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群雕正在創作中,兩側各有一名模特擺出姿勢,供藝術家參考。翁乃強/攝。
左邊的模特是一位海軍戰士,右邊的模特是一位少數民族女民兵。
1977年,街頭的父子倆。時光匆匆,小男孩如今應該也是父親了。
1977年,一名年輕女性的麵孔與穿著。
1970年代末,河沿邊的早市,各種新鮮蔬菜供人們挑選。翁乃強/攝。
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廣州海珠橋上的車流。
1979年,桂林高田鎮,軍官指揮水牛在水田裏耕作。農忙季節,解放軍戰士幫農民耕種。久保田博二/攝。
1979年,上海,菜市場攤位前懸掛的豬頭。久保田博二/攝。
1980年,四川省樂山市,一位赤腳醫生在農田中給一位農婦注射。布魯諾·巴貝/攝。
1980年,上海,世界人民友誼萬歲的海報。布魯諾·巴貝/攝。
1980年,上海,日本汽車戶外廣告牌。布魯諾·巴貝/攝。
1981年,成都,某廣場上的行人。
1980年代初,在天安門廣場上遊玩的父子。翁乃強/攝。
1983年,內蒙古巴彥浩特,父子趕往那達慕大會舉辦地。久保田博二/攝。
那達慕意為“遊戲”,有千年曆史,每年7月舉行。孩子們繞著蒙古包歡快地東奔西跑,紅色的國旗迎風飄揚。
1983年,內蒙古烏蘭浩特,初中學生。久保田博二/攝。
1983年,重慶,時髦青年。久保田博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