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鄉下, 從下到大吃的米都是當年的新米, 那時候老家種2季稻, 晚稻米比早稻米好吃, 糯.
現在的老家隻種一季稻了, 電飯鍋煮出來的飯, 沒覺得有什麽不一樣.
也許自己的米飯情節消失了....
小時候, 家裏的米飯都是蒸來吃.
米掏過後下鍋煮, 煮到水開幾分鍾, 把米倒出來, 瀝幹後的米再下鍋蒸.
倒出來的米湯可以用來燙鍋巴, 壓成糊糊, 這是我記憶中夏天家裏人都愛喝的稀飯.
紅薯馬鈴薯長豆角熟了的時候, 把這些放到米飯下麵蒸也非常好吃, 那個年代糧食不夠的時候, 很多人家都吃這些充饑.
70年代在鄉下的時候, 我家還吃過碎米, 碎米其實是大米處理過後的邊角, 喂豬的. 那個年代, 家裏隻有我和弟弟每個人每個月有27斤米, 媽媽和二哥鄉下戶口沒有供應 (就這樣也比鄉下很多人家強). 因為父親在糧食局當頭頭, 碎米已經很寶貴了.
那年代, 借米吃很常見,城裏孩子沒有鄉下孩子借米借油的經曆, 到傍晚沒米下鍋隻能到別人家借一升半升的.
能把豬油醬油和熱熱的米飯拌著吃, 那時候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當然記憶裏最香的是罐子在柴火裏捂出來的稀飯, 給小小孩吃的, 我們都愛吃.
小時候學校離家大概1公裏, 中午不準回家吃飯,同學都是自己帶瓷杯和米, 學校負責蒸, 吃菜就是小瓶子帶的, 很多時候就是壇子菜.
高中最後一年住宿, 吃的3兩缽子飯, 學校離老爸的單位相對近, 周末我和2個好朋友經常去他那裏, 廚房的老師傅會給我們加餐(他還經常做菜給我帶到學校吃), 記得有一次老爸買了一條大魚,我就著魚吃了3缽3兩米飯:)
後來讀大學, 吃的是大鍋飯, 一大桶飯放到食堂中間隨便盛.
再後來到上海讀書, 我和廚房裏炊事兵關係不錯, 他四川人, 經常周末給我另外加點小餐, 那個時候是我最胖的一段,新婚不久, 如果沒2天接到老公的信就狂吃:)
在國內的時候, 前夫有個好朋友增城的, 十幾年他長期供應我家大米和油. 增城大米不是一般的好吃!
我是南方人, 無米不歡, 對麵食沒什麽興趣, 來加拿大很久我也隻吃米飯, 後來認識家長, 慢慢的跟他吃過點麵食, 慢慢的米飯越來越少吃, 淪落到現在個來月不吃米飯也不想吃了.
因為吃的少, 很少用電飯鍋, 昨天煮了點做晚飯, 剩了不少, 今天用蛋黃和煙三紋魚吵來吃, 蠻香!
很多時候, 我窮到隻能用花椰菜米做飯吃, 老爸老媽看見一定老淚縱橫了.
米飯的記憶
tiger00 (2017-07-14 14:26:17) 評論 (0)住在鄉下, 從下到大吃的米都是當年的新米, 那時候老家種2季稻, 晚稻米比早稻米好吃, 糯.
現在的老家隻種一季稻了, 電飯鍋煮出來的飯, 沒覺得有什麽不一樣.
也許自己的米飯情節消失了....
小時候, 家裏的米飯都是蒸來吃.
米掏過後下鍋煮, 煮到水開幾分鍾, 把米倒出來, 瀝幹後的米再下鍋蒸.
倒出來的米湯可以用來燙鍋巴, 壓成糊糊, 這是我記憶中夏天家裏人都愛喝的稀飯.
紅薯馬鈴薯長豆角熟了的時候, 把這些放到米飯下麵蒸也非常好吃, 那個年代糧食不夠的時候, 很多人家都吃這些充饑.
70年代在鄉下的時候, 我家還吃過碎米, 碎米其實是大米處理過後的邊角, 喂豬的. 那個年代, 家裏隻有我和弟弟每個人每個月有27斤米, 媽媽和二哥鄉下戶口沒有供應 (就這樣也比鄉下很多人家強). 因為父親在糧食局當頭頭, 碎米已經很寶貴了.
那年代, 借米吃很常見,城裏孩子沒有鄉下孩子借米借油的經曆, 到傍晚沒米下鍋隻能到別人家借一升半升的.
能把豬油醬油和熱熱的米飯拌著吃, 那時候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當然記憶裏最香的是罐子在柴火裏捂出來的稀飯, 給小小孩吃的, 我們都愛吃.
小時候學校離家大概1公裏, 中午不準回家吃飯,同學都是自己帶瓷杯和米, 學校負責蒸, 吃菜就是小瓶子帶的, 很多時候就是壇子菜.
高中最後一年住宿, 吃的3兩缽子飯, 學校離老爸的單位相對近, 周末我和2個好朋友經常去他那裏, 廚房的老師傅會給我們加餐(他還經常做菜給我帶到學校吃), 記得有一次老爸買了一條大魚,我就著魚吃了3缽3兩米飯:)
後來讀大學, 吃的是大鍋飯, 一大桶飯放到食堂中間隨便盛.
再後來到上海讀書, 我和廚房裏炊事兵關係不錯, 他四川人, 經常周末給我另外加點小餐, 那個時候是我最胖的一段,新婚不久, 如果沒2天接到老公的信就狂吃:)
在國內的時候, 前夫有個好朋友增城的, 十幾年他長期供應我家大米和油. 增城大米不是一般的好吃!
我是南方人, 無米不歡, 對麵食沒什麽興趣, 來加拿大很久我也隻吃米飯, 後來認識家長, 慢慢的跟他吃過點麵食, 慢慢的米飯越來越少吃, 淪落到現在個來月不吃米飯也不想吃了.
因為吃的少, 很少用電飯鍋, 昨天煮了點做晚飯, 剩了不少, 今天用蛋黃和煙三紋魚吵來吃, 蠻香!
很多時候, 我窮到隻能用花椰菜米做飯吃, 老爸老媽看見一定老淚縱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