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脫的華人圈,翻不過的階級牆,醒不了的美國夢


鳳凰新聞客戶端
自去年九月從美國訪學歸來,就一直想動筆寫這樣一篇文章,卻因為各種原因擱置了。
直到近日,有一位7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畢業於常春藤大學的華裔二代“ArmorUSA”在美國最大的論壇文學城上發帖稱,很多中國父母總是說,移民美國是為了孩子,但實際上他們對美國的了解非常片麵,一廂情願的移民夢卻往往斷送了孩子的未來。該帖引發了不少美國華人移民的共鳴以及國內外網絡的持續熱議。很多同為美國年輕華裔的網友留言表示:“這全都是我想對我父母說的,隻可惜他們依然無法接受。”
在文章中ArmorUSA表示,父母總是執拗地認為中國存在各種問題,讓孩子成為“美國人”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然而這些往往隻是父母的一廂情願,他們對於美國的了解往往來源於電視、網絡以及道聽途說的片麵信息,對於美國華裔在生活中遭受的歧視、苦難和不公卻總是選擇性地失明。更有甚者,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更“純正”的美國人,會在孩子要求學習中文時橫加阻攔。
然而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美國年輕華裔地位上的尷尬,他們既無法真正地融入美國白人的圈子,也無法融入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群體;而當他們表達對此的困惑和憤懣時,父母又往往表達極度的不理解,這使得一些二代移民的受到了尊嚴和歸屬感的極大挫傷。
我突然驚奇地意識到,原來即便在美國華人不同代移民內部,也早已產生了這種立場和思想的矛盾。
很好,這說明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記得去年我在鳳凰網開設專欄的首篇文章《獨在異鄉:美式的溫情與偽善》同樣被轉載到了文學城、倍可親等幾大北美華人論壇上,我也曾登上去瀏覽了一下評論,下麵的留言可謂汙言穢語肮髒不堪,卻沒有一個人有理有據地指出,我到底有哪一點說的與事實有偏差。
說實話,我隻是平和地敘述出在美國的所見所感,即便是美國人自己看了也不會有什麽過激的反應,為什麽反倒是在美的華人如此激動?
《星球大戰》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導致仇恨,仇恨導致苦難。”
所以很簡單,我觸到了他們的痛點,但他們又害怕承認這一點。
這些人往往是一代移民,他們極力地抗拒了解國內近幾年來的變化,固執而堅定地告訴自己國內還是像當年一樣貧窮、落後、與美國相差懸殊,試圖以此來安慰自己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同時他們極力地在網絡上大肆渲染美國從價值觀到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各方麵對中國的全麵碾壓,企圖招攬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移民大軍,從而彰顯自己的絕對正確。
殊不知,他們所幫忙無償宣傳的這些所謂“優勢”,連美國人自己都還在叫苦連天。
曾有人在網絡上發表這樣的困惑:
“翻牆看Youtube上美國之音的視頻,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裏麵的美國人雖然也站在美國立場上說話,但大多還比較客觀和理性。但裏麵的華人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卻一句句發狠話,說得和某輪一樣惡狠狠巴不得中國明天就亡。”
在我看來這很正常,因為這些華人始終在努力跟華人圈脫開幹係,恨不得扒掉自己一身黃皮膚,再全部塗成白色。
但這華人圈,又豈是你想逃就能逃得脫的?
曾經有一種很風靡的說法:就是留在國內當老板,也不如出國刷盤子碗。
其實華人移民在國外,並沒有想象中生活得那麽體麵。
我一向是一個平權主義者,我認為女性跟男性從能力上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差別,社會也應該給女性提供平等的資源和平台供其發展。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女性比男性對於“幸福感”的要求往往是更高的。她們更渴望家庭的溫暖,居住條件的舒適,生活質量的提高。
美國八九十年代的華人移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這樣的情況:
夫妻兩人共同到國外讀書或者工作,到期回國時,女方堅持要留在美國,男方不想留。最終的結果經常有兩種:要麽男方妥協,要麽離婚。
為什麽女方希望留在美國?因為她們知道,擁有一定的學曆或者技能,在美國奮鬥個一段時間走到中產並不困難。基本上一棟房子兩輛車,生兩個孩子是標配,到時家庭幸福共享天倫之樂,人生至此夫複何求。
而男方為什麽不想留?因為從事業的角度來說,華人在美國的發展是有天花板的,到時候中產是中產了,但是也沒有什麽奮鬥的方向了,很多男人因此而陷入了中年危機。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曾有一位父輩的友人,在八十年代末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被外派到美國鍛煉,兩年之後回國將另有升擢。而夫人也滿心歡喜地隨他一同去了美國。
兩年期滿,夫人變卦了,說什麽也不回國,而男方拗不過她,就隻好妥協了。
而今聽聞男方的近況是,五十多歲了依舊在做著開黑車修水管一類的零工,畢竟他當初既不是碼農也不是醫生,要在美國生存下去,也隻好從事這些技術工種了。
而且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回過國了,他當年的同事甚至是下屬都已經事業有成獨當一麵了,自己也實在不好意思回來。
何必呢?
所以我一方麵很理解那位隨父母移民多年的華裔年輕人發出的聲音,因為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同時我也很能理解他的父母,為什麽當孩子表達自己作為二代移民的困惑和無奈時他們的態度會表現得固執而強硬。因為這些父母難免會想:我們當初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費了多大勁留在美國,打過零工做過黑戶,受過排擠遭過冷眼。如今給了你這麽好的生活,還讓你名正言順地成為了一個美國人,你怎麽還不知足?
但他們或許沒有想過,自己當年經受的那些不公和冷眼,其實並不是一紙國籍就能夠改變的;甚至可以說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年輕華裔在美國的處境可能會愈發地尷尬。
其實說起來,二代移民在美國能夠脫穎而出實屬不易。不論在任何社會中,高等教育都是實現階級流動的最好方式。很多一代華人移民當初不論是黑在美國還是名正言順地留下,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拚命工作,同時對下一代極其嚴苛地要求,期望下一代通過教育躋身他們自己沒能躋身的階級,實現他們自己始終期冀著的美國夢。
然而對於華裔而言,美國的高等教育真的如想象中的那麽公平嗎?
說起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不公平主要源於兩個方麵:階級固化和政治正確。而且可怕的是,這兩點是明碼標價的,對於美國人民來說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質疑和抗衡的社會公理,幾乎沒有人敢於試圖去改變它。
去年出國訪學的時候跟幾位早年隨父母移民的朋友深聊了多次,發現華人在美國五等公民的地位還真是名不虛傳,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麵。
我們不妨就不完全統計一下,在高等教育麵前,華裔究竟身上壓著幾座大山。
一等公民:白人精英——Legacy Student
什麽是Legacy Student?美國大學申請時會讓你填寫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你家裏是否有親屬是該校的校友。當然,想要對你的申請有積極意義,僅僅是校友當然沒用,最好還是財團老板或是政界要員。美國大學對此的解釋是隻有在兩個申請人其他條件差不多時才考慮Legacy Status,但其實他們把這一點看得比其它條件都更重要。
所以我們經常感歎美國某個家族好厲害啊一家人都上了哈佛或者耶魯,其實這很正常,並不是他們中所有人都具備考取的實力,而是高舉紅旗旗幟鮮明明目張膽膽大包天的拚爹行為。
二等公民:白人平民——體育健將
白人中也有平民,拚不了爹那怎麽辦啊?他們的道路就要稍微苦一些了,但是在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白人相比起其他某些族裔還是有一個明顯優勢的,那就是身體素質。
而作為華人,哪管你從小就喜歡各種體育項目,營養十足跟得上,牛高馬大虎背熊腰。但是一談到體育也隻好一臉黯然:‘Absolutely no way.'
所以為什麽中國出了姚明、劉翔、孫楊等體育明星舉國歡慶世界矚目,並且一再被質疑是不是使用了興奮劑。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從統計意義上來講在這些項目上亞洲人根本不具備跟歐美人種抗衡的實力。
總有人抨擊中國的體特生動輒降個六十分一百分是極大的不公平,這種政策在美國簡直不值一哂。像斯坦福、哈佛這些大多體育項目都在一區(通過比賽取得的分級)的大學來說,要體育生的標準簡直低到驚人,更不用說那些州立大學了。當然他們的SAT分數要求還是會有個極低的底線,但是達不到底線怎麽辦呢?沒關係,我先錄取你,然後你慢慢考SAT,直到考夠了為止。這在國內就好比大學先給你發了通知書,然後你再回去反複考高考,直到夠線了為止。
這也就是為什麽經常會有報道說,斯坦福培養出多少多少塊奧運金牌,大家感歎你看人家外國的教育就是好,拚綜合素質均衡發展;其實國內如清華、上海交大等院校中也產生了無數奧運冠軍,但是同樣的事情在國內,大家就說憑什麽得了奧運金牌就能上好學校,這是教育的悲哀。
你們說,這是為什麽呢?
三等公民:黑人及某些族裔——種族“優勢”
下麵就進入政治正確環節了,美國崇尚“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不論是黑人還是拉美族裔,當年搞平權運動都是流過血死過人搞過大新聞的,因此也為自己的種族爭取到了極高的社會地位,甚至近些年這種政治正確越來越畸形。
我不搞種族歧視,但是從統計意義上來講,如果拿黑人的SAT分數跟亞洲人比的話,那真是被碾壓到無以複加;但是美國各所大學的黑人規定招收比例都在亞洲人的兩倍以上,而且你們要想哦,黑人隻需要跟黑人比,亞洲可是包含了世界上人數最多和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喲,而且以印度人為首的亞洲人是全世界公認最會考試的喲。
是的,最會考試的還並不是中國人,印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嚴格程度,拿到中國來也都屬於典型案例。
然而又能怎麽樣呢,誰又敢於侵犯某些族裔通過自己的抗爭取得的地位呢?
四等公民:LGBT群體——取向“優勢”
自從上世紀末“LGBT群體”這個概念出現後,就始終處於社會的風口浪尖,當然也成為了美國政治正確中重要的一環。有多誇張呢?就是不僅關於該群體的話題成為了一種心照不宣的禁忌,甚至整個社會的政策都在向他們傾斜。近兩年有的州已經為了跨性別者使用方便,取消了男女廁所的分別。
那麽當然這種傾斜在高等教育方麵當然也不能落後。比如你除了SAT成績極好之外,曾在全州拿了某音樂比賽的第一名,在高中還是某個體育俱樂部的主力,又參與了很多義工活動,在申請大學的時候也未必能有十足的把握;然而你的另一位華人朋友,不論成績音樂體育還是公益精神都不及你,卻順利接到各所大學的offer。
隻因為他在申請上注明了:我是同性戀。
這可不是個憑空假設的例子,這是真人真事。
沒辦法,政治正確大過天,任何一個學校都不願背上歧視的罪名。
五等公民:包含華裔在內的亞裔群體——毫無優勢
什麽叫公平?你可以因為以上的各種各樣原因去優先選拔某些群體的學子,不論是階級、特長、種族、宗教信仰、貧困地區的政策傾斜,甚至是個人取向,這些是作為大學趨利避害的優化選擇,無可厚非。
但是你不能因為某個群體表現得太突出而刻意地打壓他們,就好比說美國的亞裔始終在被指責太會考試,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高等教育資源,於是各個大學規定的亞裔入學比例被一再壓縮。
對於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各種族裔就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各個民族。因此華裔即便是黃皮膚黑眼睛,畢竟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即便不苛求美國對於這些少數族裔都給予優惠的政策,也畢竟應該一視同仁,盡量設立相同的條件。
然而並沒有,相反地,華裔還一再受到打壓,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公平?
有人說至少人家公開透明啊,所有東西都白紙黑字地寫出來。那我隻能說在你們眼裏,可能外國的一切都是好的,你們意識不到這種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的階級固化和政治正確其實更可怕且不易改變。
就像去年清華、北師等許多高校推出了向寒門學子傾斜的招生政策被人罵得很慘。在政策沒有推行之前很多人提出由於地域及家庭經濟原因所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寒門再難出貴子;而在政策推行之後幾乎是同樣一批人又在說憑什麽家裏窮高考就可以給加分,請還那些努力學習同時家境良好的孩子們一個公道。
人嘴兩張皮,反正都是你。我還真的不知道,如果你們有機會在國外看到了那些數不盡的階級固化和政治正確,會怎樣重新地審視教育公平這個命題。況且即便通過了高等教育的選拔,美國華裔的事業上仍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天花板。
這階級牆,豈是你想翻就翻得過的?
然而,逃不脫這華人圈,翻不過這階級牆,仍舊有很多人沉醉在這美國夢中。
這本無可厚非,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的選擇,也有根據自身條件、喜好選擇合適生活環境的權利,美國的確有千般萬種優點,也值得我們一步一步地去追趕和學習;而生活在美國的每一個中國人隻要肯於努力工作,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並不困難。
然而我隻是想,作為同根同源曾為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可不可以不要無視現實,刻意抹黑曾經生養過你祖祖輩輩的故土;可不可以當其他華人受到屈辱時,不要一言不發還反過來拍手叫好;可不可以當別人因為你是華裔而對你報以不公和冷眼時,不要因為自己是黃皮膚黑眼睛而感到羞恥;可不可以當國內的同胞還在關心著你們的生活冷暖時,不要冷冰冰地大袖一甩,務求與我們割裂一切聯係。
有朝一日中國真正強大起來,那時你們即便還是逃不脫這華人圈,階級牆總是有被推倒的一天,你們的美國夢還會遠嗎?
願你們能夠在美國,堂堂正正地做一名來自中國的人。
文|依然頭上霜(知乎ID:依然頭上霜)

作者說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他隻看到一個方麵,他們的父母應該說是看到了更多的方麵。很簡單,讓這個人天天呼吸霧霾空氣,每喝一口水、每吃一口東西都要先想想這裏麵不知是加了什麽東西並感到恐懼,這個滋味估計他還沒有受過,且不說如果他在高校工作還要受到學生檢舉揭發、教室裏安裝攝像頭的監控,到那時,如果他認為仍然很幸福,那我就承認他是對的
---------------------------------------------------------------------
"每喝一口水、每吃一口東西都要先想想這裏麵不知是加了什麽東西並感到恐懼"......誇張矯情到如此地步,佩服!
猜以前就沒有這樣那樣的抱怨,自從中國經濟強大了,這對比就來了,抱怨自然多起來。
我們華人啥時候能不這樣患得患失啊?
---------------------------------------------------------
福建農村來的偷渡客和他們比誰的命運更好一些?
(當然這基於美國人人平等的價值觀上。目前形勢有待觀察。)
這就是眾多天朝人寧可在美國當十等公民的原因。
-----------------------------------------------
你代表你自己就好。這裏評論者構成的樣本顯然說明,你代表不了美國華人。
======================================================
美國之音的視頻? 笑死人啦。
嗬嗬,中國社會最公平,尤其是霧霾爆表的時候,大家都在吸。
如果你是個農村人,城裏人怎樣看你,
如果你是個縣城人,省城人怎樣看你,
如果你是個省城人,北京人怎樣看你,
更不要說你姓不姓趙。
-----------------------------------------------
隻有中國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高等學校就是訓練--技工--高科技工人。因它不再是向中國傳統訓練統治官員---即公務員。 它不是實現階級流動的最好方式。平等自由法製才是保證實現階級流動的最好方式。 你必須由以公平的環境你才能公平展示你的才華。
-------------------------------------
這些特色政策讓你成了人上人,你還不象作者那樣趕緊跪下,謝黨龍恩!
有話照實說 發表評論於 2017-03-08 10:06:15
偶爾評論一下 發表評論於 2017-03-08 10:01:49
自己沒有本事,就別怪別人不尊重你!在國內不也一樣?
-------------------------------------------
當然不一樣。在國內,農村人是黨用政策強製規定的天生賤民。
======================
中國人生下來就注定已有一等級。現在中國人也不能隨便遷徙。就是你依然不能移民到北京--盡管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他隻是“在美國訪學”,估計時間也不長,就自以為看透了美國,還洋洋灑灑寫這麽多廢話,真是可笑
***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admissions-statistics
----------------------------------
任何的一旦擁有就不再考慮範圍。這就是為什麽美國,當年社保,以寶石美國熱乃過熱情達到了頂峰,因那種就是從無到有。現在這事就不是個事了。除了那一代人,人們覺得天經地義了。這就是為什麽任何高福利國家經濟都不好的原因。北歐小國就不用解釋了吧?人的惰性。共產主義難以在這個星球上實現不是生產力的問題。是道德問題。即人們思想不可能達到沒事就去幹活為人類作貢獻, 還不講吃不講穿。如果到了這思想境界,人類社會今天就可實現共產主義。
你想一想。軍隊警察全沒任何存在意義了。就是生產基本生活用品---這也不許很多人。另外就是開發宇宙怎樣使人更好生活了。老有所醫就不是問題了。醫生多得很---因醫生不是高科技--是一熟練工。就訓練就可以了。老有所養,因人熱愛勞動,配老年人運動那就不成個事了,照顧老年... 查看完整評論
如此而已。
自己沒有本事,就別怪別人不尊重你!在國內不也一樣?
-------------------------------------------
當然不一樣。在國內,農村人是黨用政策強製規定的天生賤民。
--------------------------------------------------------------
誰譯的?不是說最後是DARK SIDE嗎--翻成苦難了。
“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導致仇恨,仇恨導致痛苦(或煎熬)。”是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