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減肥的謠言和真相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如果你一直惦記著減肥。最近一定留意過一條“晚餐很重要,這樣吃、才能瘦”的“忠告”(文學城博文),實際上如果你冷靜冷靜,思考一下,就意識到內容不是有啥不妥的,隻是壓根兒跟晚餐無關,而且難道隻要晚飯照著做,早飯午飯就能胡來了嘛(【注2】)?
 
故此整篇內容無新意,標題完全誤導。
 
類似的還有:
你會這麽胖 原來都是晚餐吃錯了(文學城博文)
 
也說“胖是晚餐吃錯了”, “很多人都習慣‘早餐馬虎,午餐應付,晚餐豐富’”,不知道還是不是真的(有抄襲美國人說法的嫌疑),如果是,自然不是好習慣,提醒的也有道理;說睡前3小時不應進食,也是常識(按照一些醫生的說法就是“胃也得休息”),不過說起“晚餐吃幾成飽才合適”,也屬牽強,任何時候都不應吃得十分飽了,跟那一餐無關(【注3】)。
 
還是同一個問題,這些都是好的建議,就是標題純屬忽悠,常識,瞎聯係,堆砌內容,毫無(科學)依據。
 
對有建設性的建議,盡管我未必認可,也是無可厚非,我是覺得隨便就加了個結論,來個莫名其妙的標題屬於不負責任(算我吃飽了撐著了)。對於類似的傳言,我在一日三餐為什麽早餐最重要?一文裏頗費了功夫解釋很多大家相信、專家認可的“好習慣”也不是定論。
 
再舉幾個例子,如果微信朋友圈是你信息的來源,這是你會見到的幾例:
 
吃貨無罪!聰明夜宵吃不胖還減重
 
圖文並茂。其實通篇壓根兒就沒說如何“聰明夜宵吃”還“不胖還減重”,因為沒這回事。而這篇,那就是胡說了:
 
夜宵吃什麽減肥?十種減肥食品睡前吃不長胖
 
然而也不是要發牢騷,我倒真是有個為什麽晚飯夜宵長膘的科學證據。
 
《華盛頓郵報》2015.08.24
Why eating late at night may be particularly bad for you and your diet
《留聲機》2016.02.17
Why researchers say eating late at night is an especially bad idea
 
大家公認的是夜宵(晚飯後的額外食物)更易變成長膘,不過也許這沒設麽,正常的,就是你多吃了,可不是該長。但如果你總的熱量正常還長,那就可能另外有原因了。這個好研究,調查調查上夜班的人就行了。
 
結果是還是多長了。大家猜可能是生理周期引起體溫、荷爾蒙分泌程度和反應波動,從而打亂了新城代謝的功能。2013年的第一項有規模的研究說“主餐在下午3點以後就不宜減肥”。這句或說通了說俗了就是:晚飯一定不能多吃,晚飯後更不能吃零食、夜宵。隨後的一項調查也證明了這一現象。
 
醫生們說除了時間,還有你身體“燒脂周期”,大家都不知道是啥時候,還是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這一研究也沒完全定論。大家猜測最大的原因歸咎於人的進化,幾十萬年養成的生物規律,控製新陳代謝的荷爾蒙分泌是個關鍵。
晚餐長胖不是吃錯了,而是吃多了
 
【注】
【1】營養學、養生研究很難,沒有啥是絕對的“定論”,這裏說的是最靠譜最嚴謹的看法。
【2】更別說是抄來的了,這是出處之一
【3】該博文還是抄範誌紅的。
【4】也許範誌紅也沒讀到過這項研究。
【注4】。不僅僅是“夜宵”,任何晚飯都是嫌疑。中國人老祖宗養生第一要訣“八成飽”乃是真諦。
 
camy 發表評論於
不是說讓大家都按照北韓人那樣生活,吃的多少和好壞的標準對每個人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該吃和不該吃什麽以及吃多吃少。攝入大於消耗人必然會胖。唯有運動是消耗多餘脂肪的最後和最好的方法。少吃和吃得清淡寡油雖不至於長胖,但有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副作用。所以我說堅持有氧運動是關鍵。這也是我的經驗之談。
笨狼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my' 的評論 :

可不是嘛,無聊。

大家回到(北)朝鮮就好了。
camy 發表評論於
這種無休止的討論是否有將簡單事情複雜化之嫌?
遠的60、70年代不提,看看今天的北韓有幾個胖的,包括那些將軍和高幹們。人吃得好吃得多就得運動消耗掉那些過多的攝入,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笨狼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ree100' 的評論 :

主題不是“多吃多膘”,而是在攝取同樣熱量的前提下一日三餐攝取量的分布是否會導致不同結果。答案是確有其事。

舉例說吧,一日早午晚三餐的分布:
{4,2,4}(成數}
或者{1/3,1/3,1/3}
或者{3,2,5}(成數}

結果是都不好,不如
{4,4,2}(成數}

這一選擇在吃同樣的分量下最優。最關鍵的是這不是“感覺”,也不是“常識”,而是由實驗依據的(盡管還是初步)。

您說的“應該從早到晚,越吃越少的。日本人的食量是科學的”不知哪來的。
Tree100 發表評論於
吃的多=蓄積肥膘,這是簡單的物理。

胖人比瘦人吃的多是真理,別信`我真的吃的不多,我就是喝涼水都長肉的人`

是有瘦人挺能吃的。

應該從早到晚,越吃越少的。
日本人的食量是科學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