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個筆畫的完成,需要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大到橫豎撇捺,小到一個點都是有這個動作過程的。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筆而不去關注收筆,這是不對的。古人對於收筆十分重視,無不小心翼翼。有來必有收,這樣一個字才算寫完整,而不是丟了一塊。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我們以《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收筆規律做了分析,希望對各位書友有用。
文章源於 網絡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我們知道,一個筆畫的完成,需要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大到橫豎撇捺,小到一個點都是有這個動作過程的。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筆而不去關注收筆,這是不對的。古人對於收筆十分重視,無不小心翼翼。有來必有收,這樣一個字才算寫完整,而不是丟了一塊。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我們以《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收筆規律做了分析,希望對各位書友有用。
文章源於 網絡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