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美國的中國媳婦:公婆住別墅我住地下室(圖)
文章來源: 鳳凰時尚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51403 次)

國內的朋友對我說,現時不少年輕人的婚房,都是家長給買的,我聽後感到有些吃驚。因為我在美國生活了15年,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年輕人在結婚時要求父母給他(她)買房子;也沒有聽說過哪個父母在嫁女兒時要求未來女婿先有房再結婚;更沒有聽說過哪位父母在子女結婚時會把自己的大房子讓出來給小兩口住,而自己去租住小房子。我想,這主要取決於美國家庭,從小就注重對子女獨立自主精神的培養。

美國父母不給子女買婚房是一種普遍現象
1、裸婚幾乎是美國年輕人的潮流
在美國,凡我遇到的美國人,要結婚的或已結婚的,無一不是獨立自主、雙方共同負擔結婚所需要的一切以及未來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切,從沒有向父母索取財物的,更沒有要求父母買房的。
2004年,我正在讀博士。一天,我們係的教務秘書向係裏所有在讀的研究生發了一個通知:“某某研究生同學要結婚了,如果誰想送禮,請與我聯係。”我們係的研究生總共有20多位,大家彼此認識,常在一起活動。我知道,以這種通知形式向朋友、同學、同事告知將要結婚的消息,是美國人之間的慣例。於是,凡是願意送禮的,就去與那個教務秘書聯係,送禮品卡或現金都可以,多少不限。不送禮也沒有人說你。那麽,送多少算合適呢?當時我們都是學生,生活都不富裕,我想,就送10美元吧。我去了教務秘書那裏,給了秘書10美元。秘書一看,吃了一驚。很明顯,我的10美元在送禮的人中算是多的。
那位同學領了結婚證後,沒有再通知大家,更沒有擺婚宴招待同學與朋友。以後,我們在上課時經常見麵,絲毫不影響互相之間的關係,我們的友誼照舊。
順便說一下我這位同學的住房。他不是本地人,是從其他地方來這裏讀書的,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在校外租房子住,他的妻子也是如此。自結婚後,兩人就搬到一起,合租一房,繼續讀書和打工。
2、中國媳婦:美國公婆住別墅我們住地下室
2010年以後,我定居在美國中部城市聖路易市。不久,認識了一位朋友,她是嫁到美國來的一位中國女子。她的丈夫當時正在聖路易市的一間大學讀博士研究生,與父母住在一起。聖路易市就是她丈夫的家鄉。一次,她請我們全家去她家過中國春節,這是她與丈夫的家,也是她公公婆婆的家。
這是一棟漂亮的單體別墅,房子裝修一新,整潔幹淨,有前後花園。別墅的第一層是客廳與餐廳,二層是臥室。令我吃驚的是,她的公公婆婆住在這棟房子的第二層,而他們小兩口卻住在地下室的一間窄小的房子裏,房子外就是公公的工作室,裏麵堆放著不少工具與雜物。父母房間與兒子房間的差異,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
事後,我問那位中國媳婦:“你的公公婆婆這樣對待你們倆,太不公平了吧。”她回答:“他們能讓我們住地下室,已經不錯了,省了我們不少在外租房的錢。我剛來美國時,見此狀況,曾氣憤得不行,與公公婆婆爭吵,問他們為什麽讓我們住地下室,而他們卻住在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裏。你猜他們說什麽?他們說:‘這是我們的房子,不是你們的。讓你們倆住地下室,也是暫時的,因為你現在沒有工作,我兒子也正在讀書,等以後你們有了工作,就得搬出去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來檢查我們的房間,如果不整潔,就命令我們立即打掃整理;此外,還要求我們定期打掃客廳與餐廳。有一次,我堅決不打掃,我婆婆就十分嚴厲地說:‘你們住在我們這裏,用我們的客廳與餐廳,就有責任打掃。’把我弄得沒話可說。不過,我現在想通了,這是美國的習俗,入鄉隨俗吧!”
兩年後,她丈夫博士畢業了,在德克薩斯州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兩人就一同搬到那裏,並以按揭的方式買了自己的房子。而她的公公婆婆自感年紀大了,無人照顧不方便,就賣了自己的房子,搬到養老院。他們賣房子的錢沒有給兒子一分,全部用於自己在養老院的開銷與業餘生活。不時,老兩口還去德克薩斯州看望兒子一家。一年前,這位中國媳婦生了一個兒子,老兩口很高興,常常去德克薩斯州看望他們和孫子,但卻不長期居住。

美國父母不為兒女做牛馬(圖片來源:華蓋創意。圖文無關。)
3、不為兒女做牛馬的美國父母們
我小的時候,就常聽大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不想在美國,我看到了真正不為兒孫做馬牛的父母。美國父母既不給兒子做馬牛,也不會讓兒女來照顧自己。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看過的電影《狼》,片中的小狼長大後,老狼就不顧一切地將小狼趕走,讓它去獨立生活。美國人的家庭關係,就很像影片中的情節。不同的是,美國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會因此一刀兩斷,而是保持著較密切的聯係,互相關注著對方,特別是遇到美國傳統節日,如感恩節和聖誕節,一般都會全家團聚,但卻不再有過多的經濟關係。所以,一些嫁到美國來的中國媳婦在抱怨的同時,也慶幸與公公婆婆相處容易,因為公公婆婆從不幹涉自己與丈夫的小日子。
2012年,我在聖路易市北部地區買了房子,房子一側的鄰居是一對50多歲的夫婦。女主人性格開朗,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在我們搬來的第一天,就主動來與我們聊天,之後就成了好鄰居。
2014年,我們全家回中國探親遊玩了40天,這段時間,是他們替我們留意房子的安全、接收信件,中間還給我們割了兩次草。
從平日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們夫婦隻有一個兒子,兒子有一個女朋友,兩人在外麵租房子住,自己付房租。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女主人買的。女主人的母親也住在這條街,有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說,女主人就出生在我們這條街上。在她結婚時,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她買房子。她的工資應該比丈夫高,在結婚前,就自己做主在這裏買了房子。
鄰居家有兩條大狗,是我3歲女兒的好朋友。他們夫婦隻要一聽到我女兒到後院玩,就會把狗放出來,讓它們與我女兒隔著籬笆一起玩。有時候,他們的後院會突然出現4條狗。原來,鄰居的兒子回來了,帶回自己的兩條狗。
一次,我看到鄰居夫婦從一輛大車上往家裏搬東西。一問方知,他們的兒子與女朋友鬧翻分手,沒有房子住了(估計原租住的房讓給了前女友),隻好回家暫住幾日。
我就乘機問他們:“為什麽不讓兒子住在家裏?這樣不是省錢嗎?將來兒子結婚,你們會不會幫他買房嗎?”他們聽後直笑,說:“他早就超過18歲了,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我們不會給他買房子的,就像我們父母沒有給我們買房子一樣。但是,他現在有困難,我們可以幫幫他,但不會在金錢上幫他。從今天起,他就應該在外麵找新房子住,將來用自己的錢買房子和結婚。”
4、財物捐給博物館可以,給兒女買房不可能
我的鄰居不為獨生子買房,活得真瀟灑。那麽,他們的錢都花在什麽地方了呢?他們的具體花銷,我當然不可能知道,但從表麵觀察也能略知一二。他們夫婦倆有一輛房車,專為出外旅行用的。這種房車內部有一個小型的臥室與廚房,裏麵還能看電視,可以開到任何一個露營地待幾天。隻要有空,他們就請母親代為看管一下家,然後兩人就開著自己的房車出去。
一天,鄰居女主人告訴我,他們剛剛從科羅拉多州看賽車回來。原來,他們是與朋友相約一起去那裏看賽車的,從我們居住的州開車去科羅拉多州,要橫跨兩個州。女主人還說,他們有兩匹馬,在專門的馬場裏養著,也就是租用馬場並雇人養著。他們一有空就去馬場看望他們的馬和騎馬玩,可以想象,養這兩匹馬,花費一定不菲。
我心裏感到奇怪,他們不在獨生子租房與買房上花一分錢,卻花錢給自己的馬租馬場住。但仔細一想,就明白過來,美國的父母們在子女18歲以後,就隻為自己的生活幸福著想了。
也許有人會問,你的鄰居是不是孤例啊?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孤例,這種情況在美國極為普遍。
我在博物館工作過,很清楚美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是怎樣建立的。美國博物館的藏品,大都是由富人捐獻的。美國是一個熱愛藝術的國度,有相當一批富人在致富之後,喜歡從事藝術品收藏,並在自己年老時立下遺囑,將畢生所得的藏品捐獻給某個博物館,像美國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把自己的藏品全都捐給了博物館。
有的富人則花錢建立自己的博物館,或在某個博物館裏建立自己的展廳,擺放和展出自己捐出的藏品。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讓自己流芳百世,二是為了服務社會。博物館藏品展出時,說明牌上往往寫著捐贈者的名字。
還有的富人,用自己的錢與名字來建立基金會,從各方麵幫助窮人和讚助科學研究,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建立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因此,在美國,不論是富人還是一般人,花錢給子女買婚房,是想也沒有想過的事。
作者介紹:常青,美籍華人,博士,現從事亞洲藝術史教學與研究。

美國父母不給子女買婚房是一種普遍現象
在美國,凡我遇到的美國人,要結婚的或已結婚的,無一不是獨立自主、雙方共同負擔結婚所需要的一切以及未來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切,從沒有向父母索取財物的,更沒有要求父母買房的。
2004年,我正在讀博士。一天,我們係的教務秘書向係裏所有在讀的研究生發了一個通知:“某某研究生同學要結婚了,如果誰想送禮,請與我聯係。”我們係的研究生總共有20多位,大家彼此認識,常在一起活動。我知道,以這種通知形式向朋友、同學、同事告知將要結婚的消息,是美國人之間的慣例。於是,凡是願意送禮的,就去與那個教務秘書聯係,送禮品卡或現金都可以,多少不限。不送禮也沒有人說你。那麽,送多少算合適呢?當時我們都是學生,生活都不富裕,我想,就送10美元吧。我去了教務秘書那裏,給了秘書10美元。秘書一看,吃了一驚。很明顯,我的10美元在送禮的人中算是多的。
那位同學領了結婚證後,沒有再通知大家,更沒有擺婚宴招待同學與朋友。以後,我們在上課時經常見麵,絲毫不影響互相之間的關係,我們的友誼照舊。
順便說一下我這位同學的住房。他不是本地人,是從其他地方來這裏讀書的,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在校外租房子住,他的妻子也是如此。自結婚後,兩人就搬到一起,合租一房,繼續讀書和打工。
2、中國媳婦:美國公婆住別墅我們住地下室
2010年以後,我定居在美國中部城市聖路易市。不久,認識了一位朋友,她是嫁到美國來的一位中國女子。她的丈夫當時正在聖路易市的一間大學讀博士研究生,與父母住在一起。聖路易市就是她丈夫的家鄉。一次,她請我們全家去她家過中國春節,這是她與丈夫的家,也是她公公婆婆的家。
這是一棟漂亮的單體別墅,房子裝修一新,整潔幹淨,有前後花園。別墅的第一層是客廳與餐廳,二層是臥室。令我吃驚的是,她的公公婆婆住在這棟房子的第二層,而他們小兩口卻住在地下室的一間窄小的房子裏,房子外就是公公的工作室,裏麵堆放著不少工具與雜物。父母房間與兒子房間的差異,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
事後,我問那位中國媳婦:“你的公公婆婆這樣對待你們倆,太不公平了吧。”她回答:“他們能讓我們住地下室,已經不錯了,省了我們不少在外租房的錢。我剛來美國時,見此狀況,曾氣憤得不行,與公公婆婆爭吵,問他們為什麽讓我們住地下室,而他們卻住在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裏。你猜他們說什麽?他們說:‘這是我們的房子,不是你們的。讓你們倆住地下室,也是暫時的,因為你現在沒有工作,我兒子也正在讀書,等以後你們有了工作,就得搬出去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來檢查我們的房間,如果不整潔,就命令我們立即打掃整理;此外,還要求我們定期打掃客廳與餐廳。有一次,我堅決不打掃,我婆婆就十分嚴厲地說:‘你們住在我們這裏,用我們的客廳與餐廳,就有責任打掃。’把我弄得沒話可說。不過,我現在想通了,這是美國的習俗,入鄉隨俗吧!”
兩年後,她丈夫博士畢業了,在德克薩斯州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兩人就一同搬到那裏,並以按揭的方式買了自己的房子。而她的公公婆婆自感年紀大了,無人照顧不方便,就賣了自己的房子,搬到養老院。他們賣房子的錢沒有給兒子一分,全部用於自己在養老院的開銷與業餘生活。不時,老兩口還去德克薩斯州看望兒子一家。一年前,這位中國媳婦生了一個兒子,老兩口很高興,常常去德克薩斯州看望他們和孫子,但卻不長期居住。

美國父母不為兒女做牛馬(圖片來源:華蓋創意。圖文無關。)
3、不為兒女做牛馬的美國父母們
我小的時候,就常聽大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不想在美國,我看到了真正不為兒孫做馬牛的父母。美國父母既不給兒子做馬牛,也不會讓兒女來照顧自己。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看過的電影《狼》,片中的小狼長大後,老狼就不顧一切地將小狼趕走,讓它去獨立生活。美國人的家庭關係,就很像影片中的情節。不同的是,美國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會因此一刀兩斷,而是保持著較密切的聯係,互相關注著對方,特別是遇到美國傳統節日,如感恩節和聖誕節,一般都會全家團聚,但卻不再有過多的經濟關係。所以,一些嫁到美國來的中國媳婦在抱怨的同時,也慶幸與公公婆婆相處容易,因為公公婆婆從不幹涉自己與丈夫的小日子。
2012年,我在聖路易市北部地區買了房子,房子一側的鄰居是一對50多歲的夫婦。女主人性格開朗,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在我們搬來的第一天,就主動來與我們聊天,之後就成了好鄰居。
2014年,我們全家回中國探親遊玩了40天,這段時間,是他們替我們留意房子的安全、接收信件,中間還給我們割了兩次草。
從平日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們夫婦隻有一個兒子,兒子有一個女朋友,兩人在外麵租房子住,自己付房租。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女主人買的。女主人的母親也住在這條街,有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說,女主人就出生在我們這條街上。在她結婚時,她的父母並沒有給她買房子。她的工資應該比丈夫高,在結婚前,就自己做主在這裏買了房子。
鄰居家有兩條大狗,是我3歲女兒的好朋友。他們夫婦隻要一聽到我女兒到後院玩,就會把狗放出來,讓它們與我女兒隔著籬笆一起玩。有時候,他們的後院會突然出現4條狗。原來,鄰居的兒子回來了,帶回自己的兩條狗。
一次,我看到鄰居夫婦從一輛大車上往家裏搬東西。一問方知,他們的兒子與女朋友鬧翻分手,沒有房子住了(估計原租住的房讓給了前女友),隻好回家暫住幾日。
我就乘機問他們:“為什麽不讓兒子住在家裏?這樣不是省錢嗎?將來兒子結婚,你們會不會幫他買房嗎?”他們聽後直笑,說:“他早就超過18歲了,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我們不會給他買房子的,就像我們父母沒有給我們買房子一樣。但是,他現在有困難,我們可以幫幫他,但不會在金錢上幫他。從今天起,他就應該在外麵找新房子住,將來用自己的錢買房子和結婚。”
4、財物捐給博物館可以,給兒女買房不可能
我的鄰居不為獨生子買房,活得真瀟灑。那麽,他們的錢都花在什麽地方了呢?他們的具體花銷,我當然不可能知道,但從表麵觀察也能略知一二。他們夫婦倆有一輛房車,專為出外旅行用的。這種房車內部有一個小型的臥室與廚房,裏麵還能看電視,可以開到任何一個露營地待幾天。隻要有空,他們就請母親代為看管一下家,然後兩人就開著自己的房車出去。
一天,鄰居女主人告訴我,他們剛剛從科羅拉多州看賽車回來。原來,他們是與朋友相約一起去那裏看賽車的,從我們居住的州開車去科羅拉多州,要橫跨兩個州。女主人還說,他們有兩匹馬,在專門的馬場裏養著,也就是租用馬場並雇人養著。他們一有空就去馬場看望他們的馬和騎馬玩,可以想象,養這兩匹馬,花費一定不菲。
我心裏感到奇怪,他們不在獨生子租房與買房上花一分錢,卻花錢給自己的馬租馬場住。但仔細一想,就明白過來,美國的父母們在子女18歲以後,就隻為自己的生活幸福著想了。
也許有人會問,你的鄰居是不是孤例啊?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孤例,這種情況在美國極為普遍。
我在博物館工作過,很清楚美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是怎樣建立的。美國博物館的藏品,大都是由富人捐獻的。美國是一個熱愛藝術的國度,有相當一批富人在致富之後,喜歡從事藝術品收藏,並在自己年老時立下遺囑,將畢生所得的藏品捐獻給某個博物館,像美國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把自己的藏品全都捐給了博物館。
有的富人則花錢建立自己的博物館,或在某個博物館裏建立自己的展廳,擺放和展出自己捐出的藏品。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讓自己流芳百世,二是為了服務社會。博物館藏品展出時,說明牌上往往寫著捐贈者的名字。
還有的富人,用自己的錢與名字來建立基金會,從各方麵幫助窮人和讚助科學研究,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建立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因此,在美國,不論是富人還是一般人,花錢給子女買婚房,是想也沒有想過的事。
作者介紹:常青,美籍華人,博士,現從事亞洲藝術史教學與研究。

Zmylmr02 發表評論於
作者很做作,見識短,10美元。。。。。。人家吃驚是因為你當人家討飯的吧。
heaven_俄67 發表評論於
應該說經濟形勢是決定何種生活方式的關鍵!
為什麽美國人在概念中認為18歲就應該經濟獨立呢?這個必須了解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
過去,在美國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一般家庭的子女,高中畢業後基本可以找到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於是就會搬出去結婚獨立,開始自己的生活,父母不再需要過多的付出,就能讓子女們從無產過度到有產,並生兒育女。這也就是美國家庭素有高中畢業慶祝party的成人禮的緣由!而這也是為何美國社會普遍不重視高等教育的緣由!既然高中畢業就能找到養家糊口的工作,何必要花錢費勁地接受高等教育呢!
但如今,這種模式越來越無法適應經濟的要求啦!任何一個稍微好點兒的工作,沒有至少本科的畢業文憑,是根本找不到的!而高中畢業所能找到的工作,根本無法承擔一個家庭的支出!
應該說,目前的美國社會的家庭結構和模式正在發生著緩慢而劇烈的變化中,也就是說,正在朝著中國的社會模式轉變中!
為什麽美國人在概念中認為18歲就應該經濟獨立呢?這個必須了解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
過去,在美國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一般家庭的子女,高中畢業後基本可以找到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於是就會搬出去結婚獨立,開始自己的生活,父母不再需要過多的付出,就能讓子女們從無產過度到有產,並生兒育女。這也就是美國家庭素有高中畢業慶祝party的成人禮的緣由!而這也是為何美國社會普遍不重視高等教育的緣由!既然高中畢業就能找到養家糊口的工作,何必要花錢費勁地接受高等教育呢!
但如今,這種模式越來越無法適應經濟的要求啦!任何一個稍微好點兒的工作,沒有至少本科的畢業文憑,是根本找不到的!而高中畢業所能找到的工作,根本無法承擔一個家庭的支出!
應該說,目前的美國社會的家庭結構和模式正在發生著緩慢而劇烈的變化中,也就是說,正在朝著中國的社會模式轉變中!
海上飄萍 發表評論於
這個還是因人而異,我見過的老外大多是要預備出子女上大學的費用的,如果有女兒,婚禮費用也是要準備的。經濟條件差沒錢備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和中國父母不同的是,美國父母的為兒女的付出是不指望經濟上的回報的
nova.nova 發表評論於
本人的老外鄰居,
孩子成年,正攢錢買房,
暫租住父母地下室,
每月交房租,還很高興.
孩子成年,正攢錢買房,
暫租住父母地下室,
每月交房租,還很高興.
萬綠叢中 發表評論於
見到有能力幫子女付學費的美國人裏,有幫孩子全付大學學費,有部分幫助,也有一毛不拔的父母。我認識的父母不肯付學費的孩子也沒有太抱怨父母,關係還不錯。
現在很多婚禮是雙方家裏和結婚男女共同出資舉辦。
10 塊美金婚禮湊份子肯定是太少了。
TheLimited 發表評論於 2015-10-20 23:01:04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現在很多婚禮是雙方家裏和結婚男女共同出資舉辦。
10 塊美金婚禮湊份子肯定是太少了。
TheLimited 發表評論於 2015-10-20 23:01:04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prettysundress 發表評論於
10美元太多?笑死了。我們給的是200刀.
nova.nova 發表評論於
文章顯然不了解美國國情.
國外哪有別墅概念,隻有房子概念.
國外孩子成年,理應搬離父母居住,自己搞定房子.
還賴在家的,能住地下室已經很不錯了,
父母不向你收房租,讓你白住算是太客氣了.
這世界上哪有不勞而獲,成年了還啃老的道理?
中國人有孝敬老人的美德,啃老是不是很缺德?
國外哪有別墅概念,隻有房子概念.
國外孩子成年,理應搬離父母居住,自己搞定房子.
還賴在家的,能住地下室已經很不錯了,
父母不向你收房租,讓你白住算是太客氣了.
這世界上哪有不勞而獲,成年了還啃老的道理?
中國人有孝敬老人的美德,啃老是不是很缺德?
9月 發表評論於
在美國也得看是那個族裔,族裔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 像意大利裔的和南歐,東歐,俄國來的都喜歡和父母住一起。
天地談 發表評論於
"嫁到美國的中國媳婦:公婆住別墅我住地下室"----
你肯定說的是中國女人? 中國女人有那麽好欺負的麽?敢這麽做的美國公婆早被中國女人掀翻在地;打掉門牙了!
lol
你肯定說的是中國女人? 中國女人有那麽好欺負的麽?敢這麽做的美國公婆早被中國女人掀翻在地;打掉門牙了!
lol
ecolio157h7 發表評論於
讚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樓下那些井底之蛙,你們說的才是少數,隻挑自己看到的那幾例說,能代表美國麽?知道全美有債務的家庭占多少比例麽?40%的美國家庭有信用卡債務,要是再加上房貸債務的那不知道要有多高比例了(85%+)。就這些還欠著債的父母,能給子女付頭款?做夢吧。
不過從側麵說明在美國的老中混得都不錯,認識的老美也都算是中產階級或以上,這是個好事。
俺因為工作關係,接觸的是老美的三教九流,什麽人都有,很多美國父母付不起子女上大學的學費,基本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子女自己學生貸款,然後工作後慢慢還;二是讓子女先上很便宜的社區大學,然後中間轉到好一點的大學,能省不少錢,當然如果連轉學也嫌貴的話那就社區大學上到畢業,拿的是副學士(associate)。
記住,這邊老中見到的都是少數,老中住的地方也都是中、高產階級住的地方,不代表貧窮的美國。。。
不過從側麵說明在美國的老中混得都不錯,認識的老美也都算是中產階級或以上,這是個好事。
俺因為工作關係,接觸的是老美的三教九流,什麽人都有,很多美國父母付不起子女上大學的學費,基本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子女自己學生貸款,然後工作後慢慢還;二是讓子女先上很便宜的社區大學,然後中間轉到好一點的大學,能省不少錢,當然如果連轉學也嫌貴的話那就社區大學上到畢業,拿的是副學士(associate)。
記住,這邊老中見到的都是少數,老中住的地方也都是中、高產階級住的地方,不代表貧窮的美國。。。
PussyGato 發表評論於
美國中產沒錢, 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本人確實看到富裕家庭給子女買結婚房,另外一些年輕人用富裕的祖父母給他們留下的 Trust 上學,旅遊。
smile2 發表評論於
其實周圍美國父母有很多是在幫助兒女的, 包括付大學學費, 生孩子,周末或兒女忙得時候幫助照顧孫子孫女等等, 但他們幫助的目的並不是出於養兒防老。 而在醫院也會見到中年的兒子女兒帶年老的父母看病。他們彼此相處是出於自然感情而不是還債,也不會在子女成年後過多的侵犯彼此的生活而已。
相對於他們中國父母也許是付出很多,但希望得到的也多,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 現在也有些中國父母說把孩子養大了就不管了,不幫助帶孫子孫女也不幫助做家務,可一到年老了就希望住到兒女家指望兒女全方位照顧。說到底中國人的這種孝道缺乏公平心,相當大成分是還債模式。西方和東方父母子女之間相處模式哪種更好,見仁見智。
相對於他們中國父母也許是付出很多,但希望得到的也多,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 現在也有些中國父母說把孩子養大了就不管了,不幫助帶孫子孫女也不幫助做家務,可一到年老了就希望住到兒女家指望兒女全方位照顧。說到底中國人的這種孝道缺乏公平心,相當大成分是還債模式。西方和東方父母子女之間相處模式哪種更好,見仁見智。
鳩絳子 發表評論於
以偏蓋全, 我的老美同事,負擔 孫子的私校學費, 給兒子們買房, 女兒結婚花老8萬美刀。
nanxun_ 發表評論於
其實美國老人挺寂寞的,要是身體不錯,住得靠孩子近點,幫孩子帶帶第三代,大家都愉快。俺現在看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心裏就特別想念他們小時候柔柔軟軟胖乎乎的樣子。可惜那時候太忙太累,都沒有很好地關注過他們。要是將來有機會幫他們帶帶孩子,也算是彌補一下遺憾吧。
nanxun_ 發表評論於
請多指教 發表評論於 2015-10-21 05:33:55
美國父母不為孩子做牛馬,也不指望孩子養老
@@@@@@@
這個說法是對的。美國父母有能力幫孩子的時候會幫,沒有能力,孩子也不會因此抱怨,所以不存在做牛做馬的強迫。有能力的父母幫了孩子,但他們會先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自然也不會要求孩子將來養老。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獨立的,沒有誰要求誰做什麽,也無所謂誰要報答誰,關心關懷出自於愛。
美國父母不為孩子做牛馬,也不指望孩子養老
@@@@@@@
這個說法是對的。美國父母有能力幫孩子的時候會幫,沒有能力,孩子也不會因此抱怨,所以不存在做牛做馬的強迫。有能力的父母幫了孩子,但他們會先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自然也不會要求孩子將來養老。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獨立的,沒有誰要求誰做什麽,也無所謂誰要報答誰,關心關懷出自於愛。
nanxun_ 發表評論於
的確有點以偏概全。俺以前有個鄰居是一對從外地剛退休回老家老人,兩個人每天早上手牽手去跑步,特別精神。他們的孩子都住在附近其他城市,每到周末來看望他們。因為我們那個小區學校很好,所以那些孫子孫女兒都轉到這裏跟他們兩老一起住。愛憐孩子的父母心,天下都一樣。要求孩子獨立也是一片拳拳父母心,真到了孩子有困難的時候,愛孩子的父母絕不會不管的,孩子對父母亦然。
這一世 發表評論於
和不算太多的老外相熟。但是有一位現在32歲,有工作的老外朋友,半年前才剛搬出家裏豪華帶泳池別墅開始獨立生活。另一位老外朋友不到30歲,爹媽就付了頭期給買了3房公寓。俺隔壁的老外老太鄰居,基本每個星期需要匯給有一份好工作的女兒一大筆錢,因為她愛買千元上下的衣物...... 列子是舉不完了。
其實,林子大什麽樣的鳥都有,沒有什麽稀奇滴。要說大部分的人如何是沒有問題滴。可非說都是如此,肯定不靠譜!!!
其實,林子大什麽樣的鳥都有,沒有什麽稀奇滴。要說大部分的人如何是沒有問題滴。可非說都是如此,肯定不靠譜!!!
Camouflage 發表評論於
太以偏概全,別人不談,President Obama小時大部分時間是靠美國媽媽的媽媽爸爸接濟的。
voicing 發表評論於
啃老和幫忙不是一回事。
voicing 發表評論於
純屬胡說八道。我們左鄰右舍都是很多代在美國長大的白人,父母都幫著帶孩子。倒是我們沒人幫忙,鄰居們都對我們的艱難表示同情。
蒙得 發表評論於
大部分美國中產是自己死後才有遺產給子女啦。
蒙得 發表評論於
美國各種人都有。文章裏說的也有。像中國人一樣給子女財產的也有。
柳浪聞鶯-馬路對麵 發表評論於
誤導。我的美國鄰居 三個孩子從 private kindergarten to private high school, 然後私立大學,都是他們幫助的。不過女兒讀醫學院,兒子讀研究生,他們就不管了。但是女兒結婚,還是他們出錢的。女主人常常去女兒家過周末幫助照看兩個幼兒,好讓女兒女婿有時間輕鬆一下。非常優雅,禮貌的好鄰居。他們的中國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好的很,可惜離的太遠,隻有感恩節和聖誕節才能見一麵
宅男 發表評論於
瀏覽了下標題,看到 “ 財物捐給博物館可以,給兒女買房不可能” ..., 嗬嗬,就沒有細看的必要了。
redapple02 發表評論於
文章太以偏概全, 哪裏人性都是一樣的, 父母經濟條件好都會照顧子女。我在銀行工作, 見到有些美國人的買房首付是父母給的,有些房貸還差不多了把房子送給孩子作為禮物, 孩子繼續還剩下不多的房貸, 還有的,兒子50多歲,單身 沒工作, 跟80多歲老母親住一起,買房子居然用老母親社保金和退休金作為買房貸款收入,兒子一個子兒也不出;在costco見過一個美國老太太推三個小小孩買菜, 吃飯時跟我坐一桌, 說是幫女兒看孩子, 女兒工作太忙,自己退休沒事就幫她了, 這樣幫子女看孩子的也不少, 不過沒象國內那麽普遍就是了。
DMV5 發表評論於
我們CEO的兒子在我們公司實習,臨畢業他告訴我們,父母已經給他付了從小到大一直上私立學校的學費,所以畢業以後如果他還住家裏他原來的房間就要交房租,一個月$1350,他覺得太貴,打算搬出來和別人合租一個公寓,一個月隻需要付$750。文中這家不讓兒子交房租算好的了。
20070604 發表評論於
我的美國同事給兒子買的衣服,交手機費,都記得清清楚楚,給我說要兒子一一還。兒子是剛畢業,搬回家,在找工作。
相比之下,我國內的親戚,兒子三十好幾了,信用卡媽媽給還,沒錢張手找媽要,兒子的兒子上幼兒園,媽媽交托兒費。真的是啃老呀。可親戚還是任勞任怨的給兒子掏錢。
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父母寵出來的。
相比之下,我國內的親戚,兒子三十好幾了,信用卡媽媽給還,沒錢張手找媽要,兒子的兒子上幼兒園,媽媽交托兒費。真的是啃老呀。可親戚還是任勞任怨的給兒子掏錢。
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父母寵出來的。
相思拌飯 發表評論於
我英國老板,給大兒子和小兒子的孩子出錢私立, 給小兒子出錢裝修廚房,小兒子求婚的鑽戒都是老板娘讚助的。
公司律師女兒結婚,十幾萬費用都是爹媽出的。
西方人啃老的也占相當比例。
公司律師女兒結婚,十幾萬費用都是爹媽出的。
西方人啃老的也占相當比例。
warara 發表評論於
自己去買房呀
JYYXHEN 發表評論於
這是我喜歡的美國, 空氣陽光, 人們相處簡單, 父母子女之間經濟上生活上相對獨立。
我們是中國長大的, 享受了父母無私的愛和幫助, 一定會好好照顧晚年的父母, 但是一定不會要求子女照顧我們。
我們是中國長大的, 享受了父母無私的愛和幫助, 一定會好好照顧晚年的父母, 但是一定不會要求子女照顧我們。
zhudi 發表評論於
我2002年在讀書做RA,美國同學結婚我給了50刀。同意樓下的,作者給10刀還認為多,太不可思議了。
luguoren 發表評論於
也沒看見美國父母逼迫兒子媳婦孝順付瞻養費的。如果過了門就拿媳婦當保姆使,婚前買房就是必需的。
Emma_mama 發表評論於
美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從小實打實跟父母一起長大的,中國的孩子從小沒跟父母分離過的都少,全由父母帶大的更少,理論上講應該是美國的父母跟孩子感情更好一些,所以能幫的他們都會幫;
父母幫孩子,都要滿足自己的生活基本需求才行,無非對美國人來說,生活基本需求更多一些,比如旅遊,他們會做生活基本需求來看待;而中國的父母,吃飯穿衣才是生活基本需求,其它都不算,也是小時候苦慣了的原因......
父母幫孩子,都要滿足自己的生活基本需求才行,無非對美國人來說,生活基本需求更多一些,比如旅遊,他們會做生活基本需求來看待;而中國的父母,吃飯穿衣才是生活基本需求,其它都不算,也是小時候苦慣了的原因......
gamlastan 發表評論於
住地下室也是你自己的選擇,為啥賴著不走?
gamlastan 發表評論於
這種跟公婆住的就少的可憐,即使住了這種情況也是少的更少。一般也就是臨時情況,買了房子立馬走人。
sonnenvogel 發表評論於
在德國27歲以後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就算不要臉了。因為家庭孩子補助,國家最多發到孩子27歲。父母願意補助孩子,沒有一定給孩子錢的道理。孩子不能自理生活,應當去找政府社保。借錢先去找銀行,沒有找父母親戚要錢的道理。當然,我們華人還是要講些大家庭,互相資助的傳統。
sonnenvogel 發表評論於
作為同事,送10美元結婚份子不錯了!我還送過5歐元呢,2歐元也可以,豐儉由人。即使送的錢不多,也收到同事的觀禮邀請,我還沒時間去。隻事後向邀請人說明了一下,並順致祝賀,也沒什麽不可以。
wish29 發表評論於
說的是在國外的很多中國父母依然想著操心子女成人之後房子首付... 那大陸的情況太特殊,不能和這兒的相提並論。
笑薇. 發表評論於
都是些個例,不能代表整體,除非是科學的統計,以偏概全是在誤導。結婚給10快秘書驚鄂是因為太少了。作者太自以為是。
那位研究生結婚還住在家裏,這與文中說的獨立精神相違。
繼承遺產,為子女付學費,中產階級通常做的。
那個孩子和鄰居的狗玩耍,隔著籬笆怎麽玩?
有博士的人是受過研究訓練的,怎麽拿幾個個例來說明一個諾大的社會和一個社會文化?哪個學校的博士?
那位研究生結婚還住在家裏,這與文中說的獨立精神相違。
繼承遺產,為子女付學費,中產階級通常做的。
那個孩子和鄰居的狗玩耍,隔著籬笆怎麽玩?
有博士的人是受過研究訓練的,怎麽拿幾個個例來說明一個諾大的社會和一個社會文化?哪個學校的博士?
wish29 發表評論於
如有經濟能力,多半會為子女支付大學學費,結婚費用(女方)也會付,但給成年子女主動付房子首期的不多,付了也不會大比例(如10%就不錯了),成人了買房就得靠自己,要不如何有獨立的意識。中國父母給自己子女動諸包攬,減低了子女奮鬥的動力和奮鬥所得之後的成就感,害了他們。至於那top百分之一的超富們,那就不好說了,人家那不屬普通慣例,想怎麽怎麽。那不也還有裸捐的嗎?
請多指教 發表評論於
美國父母不為孩子做牛馬,也不指望孩子養老
Bslrim 發表評論於
那是你沒見到而已,我英國的同事買房,爸媽就出了一半的首付。
當然,和中國人比起來,外國人確實沒有給孩子買房子的傳統,大部分人都是自己的錢是自己的,和親戚朋友孩子一點關係都沒有,住爸媽房子要收房租,爸媽住孩子的房子一樣收房租的比比皆是。
當然,和中國人比起來,外國人確實沒有給孩子買房子的傳統,大部分人都是自己的錢是自己的,和親戚朋友孩子一點關係都沒有,住爸媽房子要收房租,爸媽住孩子的房子一樣收房租的比比皆是。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布什弄一零遺產稅豁免年多少老頭老太太約著2010年死。沒有父母買房頭款哪來的gift letter?沒有父母交學費?兒女抵稅為什麽到24歲?大學收學生為什麽調查家庭收入來發放助學金?發這文章的人腦袋被驢踢了。
londonmist 發表評論於
美國人不像中國人愛儲蓄。隻有四分之一的人的儲蓄夠支付半年的生活。多數人沒法幫到小孩也正常不過。
我有個房客父母是警察和護士,做我房客的guarantor。房客丟了工作後,父母交房租,過了三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找我商量搬出。
我有個房客父母是警察和護士,做我房客的guarantor。房客丟了工作後,父母交房租,過了三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找我商量搬出。
money4ivy 發表評論於
美國人結婚送禮不是送錢,也不看價值大小。一般是交給百貨店一個清單,親友客人去指定的百貨店認買一件,都是些鍋碗瓢盆之類的不值幾個錢,多的幾十少的幾塊而已。
justfish 發表評論於
這個常青真夠高級的, 結婚送禮才10美元, 居然還覺得送多了, 還不如不送。
蕙蘭 發表評論於
如果社會福利事業,對後期的老年人,有比較好的照顧,使老年人心裏邊,有踏實的安心感.可能不一定會做牛做馬的了.我在國內,就見過這樣老夫婦.從來沒有管過兒子房子,孫子.連過年小孫子的紅包,都不舍得給呢.自個拚命存錢,要進好的養老院.
Redfox888 發表評論於
結婚份子錢10元錢會讓秘書感覺太多而吃驚?作者真夠嬌情的了!
討飯 發表評論於
我靠,又瞎扯,所有美國人都是吃遺產的,我一同事,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後,工作都辭了,在高尚區買了個大耗子
Jacy99 發表評論於
以前認識一外嫁女,老公沒本事但父母是中產,幫著兩口子換了兩套房了。這都算一般家庭,有些變態的寵孩子寵的中國人都看不下去。
sundry 發表評論於
少來了,不是窮人就是家庭情感很單薄的家庭。有錢或者重感情的父母哪裏都一樣幫孩子。我有同事一分學貸都沒有,全部父母支助讀大學還買房子卻又有同事背負著大量學貸。
Bornfree 發表評論於
有能力的美國人家庭教育肯定是父母買單的(有的甚至為孫子買單)。房子首付倒不一定。但是孩子有困難肯定是鼎力相助的,沒有不管的。美國人父母很獨立,自己有經濟能力的絕不拖累孩子。中國家長自己付出多,但是對孩子期望也高。
傻大目 發表評論於
文章並非普遍狀況。
ActRiot 發表評論於
有些也是和社會狀況有關。
以前澳洲房價便宜,如果考慮貸款,買個房子住是不能的。租房也就更便宜了。年輕人隻要成年有收入自然就巴不得離開父母獨立生活。
現在澳洲大城市房價無論是買還是租都不便宜,年輕人和父母同住就越來越普遍了
以前澳洲房價便宜,如果考慮貸款,買個房子住是不能的。租房也就更便宜了。年輕人隻要成年有收入自然就巴不得離開父母獨立生活。
現在澳洲大城市房價無論是買還是租都不便宜,年輕人和父母同住就越來越普遍了
ActRiot 發表評論於
澳洲這邊父母要是有足夠能力,都會資助自己孩子讀大學和買房。
很少見過父母富有卻不幫助孩子的。
很少見過父母富有卻不幫助孩子的。
C_talent 發表評論於
有地下室住,就不錯啦。
medigogo 發表評論於
10美元不多吧。吃驚肯定是裝的啦。美國人都喜歡誇張表情,好像什麽大不了的事。OMG,你真是太generous了。你千萬別當真。不過多少不拘倒是的。美國人就這樣。
百家爭鳴2012 發表評論於
我所居住的地區,左鄰右裏都是白人,其中還有一戶是猶太人,孩子都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聽說住地下室。左邊的那戶還是猶太人,三代同堂。其實重視家庭的人,都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幸福感也強一些,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又特麽編故事給天真的中國人聽。
elfen2299 發表評論於
TheLimited 發表評論於 2015-10-20 23:01:04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
基本同感,首付有不給的,有付學費不付租房等雜費的,但是沒見過有能力還一腳踢出不管的(除了一個小子太不爭氣,把自己玩進監獄了的)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
基本同感,首付有不給的,有付學費不付租房等雜費的,但是沒見過有能力還一腳踢出不管的(除了一個小子太不爭氣,把自己玩進監獄了的)
zhuniang 發表評論於
而且公司企業什麽的最後都還是給了自己的兒女繼承,基金會也大部分由兒女管理。
zhuniang 發表評論於
TheLimited 發表評論於 2015-10-20 23:01:04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 What I have seen around is the same.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 What I have seen around is the same.
gagaga 發表評論於
已經不錯了。。。
國內不少啃老的,自己沒能力就會啃老,照顧老人根本指不上。。。簡直不要臉
國內不少啃老的,自己沒能力就會啃老,照顧老人根本指不上。。。簡直不要臉
7Sle 發表評論於
在中國,父母為孩子付出多,也要求等老了,孩子對父母全管。
美國父母要求孩子獨立,他們老了,也比較獨立。
美國人常換工作,沒工作的時候,就去父母家過渡一下。我認識一對老夫婦,把地下室修好,有次同時兩個孩子都沒工作,帶著兩個小家庭來住,都擠在地下室,熱鬧了一陣。
美國父母要求孩子獨立,他們老了,也比較獨立。
美國人常換工作,沒工作的時候,就去父母家過渡一下。我認識一對老夫婦,把地下室修好,有次同時兩個孩子都沒工作,帶著兩個小家庭來住,都擠在地下室,熱鬧了一陣。
ymliu 發表評論於
故事寫的很精彩磨
TheLimited 發表評論於
我認識的美國人家庭,但凡父母有能力的,都給孩子付大學學費,付婚禮費用(女方),付買房的首付。沒錢的那是沒辦法,沒見過有錢也不付的。
邵誌尚 發表評論於
雖然孩子兩口將來都是牙醫,
我們還是要給他們一套獨立屋,
這畢竟是華人的傳統嘛。
外嫁的就遵守外國人的習慣吧。
我們還是要給他們一套獨立屋,
這畢竟是華人的傳統嘛。
外嫁的就遵守外國人的習慣吧。
cgh 發表評論於
我到一美國家庭,屋主老太太告訴我,她兒子都大學是她借錢給她兒子讀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還,現在兒子已工作幾年,錢還了差不多了,今年,老太太又借錢給她孫女讀大學。
elfen2299 發表評論於
“我想,就送 10美元吧。我去了教務秘書那裏,給了秘書10美元。秘書一看,吃了一驚。很明顯,我的10美元在送禮的人中算是多的。”
================
吃驚的是你直接送現金......買張百貨店咖啡店的gift card不會啊?
================
吃驚的是你直接送現金......買張百貨店咖啡店的gift card不會啊?
隨便說說280 發表評論於
父母讓已經結婚了的小孩住就是很難得的了,自己無能不能獨立。
mayor_ 發表評論於
很想80年代的文章
flyinging 發表評論於
吃驚是因為10美元少得他從沒見過吧
小矛 發表評論於
這倒是應該的。中國的孩子真的是寵壞了,甚至我聽說第三代都在啃祖父母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