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象牙塔中的女人

紅玫瑰花 (2015-06-09 14:35:40) 評論 (44)

       

“82對28”,這組數字,也許對大多數的華人並不陌生。因為它意味著當年82歲的諾貝爾獲獎者楊振寧,娶了28歲的翁帆。

如今,這一組數字已經被“93對39”所取代了。而楊翁兩人的婚姻也已經走過十一個年頭了。人們難免會好奇他們倆是如何走過如此漫長的歲月的?他們又是如何詮釋他們之間的婚姻關係的呢?最近一期的楊瀾訪談錄,為我們揭曉了這個秘密。

“無論今天大家對我們的婚姻是什麽看法,到三十年、四十年以後,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浪漫史。我知道也相信這是將來世界對於我們的一個結論。“今年93歲,精神依然矍鑠,口齒與思維依然清晰的楊振寧對於他與翁帆這一十年的婚姻做了如此一個結論。

“回頭看我這十一年,我覺得我這種生活非常平靜,很穩定。我覺得非常享受。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一點,就是是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中,而這種狀況,我覺得非常好, 我自己可能當初也沒有想到我會這麽喜歡這種狀態,就一個很純淨的世界他給了我。“ 如今看來依舊年輕,依舊單純的翁帆對她與楊振寧這十一年的婚姻做了如是的總結。

翁帆在說這番話時,引用了她最喜歡的一首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來做進一步的詮釋:”這首詩是講詩人在森林裏頭看到兩條路,然後他猶豫要選哪一 條,但是他最終做了自己的選擇。我記得最後的兩句就是: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我想從某個方麵講,我也是選擇了一條更加人跡稀少的路,但是這一切就使得我今天的生活有這樣的不同。“翁帆同時認為楊是她“生命中的帶路人”。

作為翁帆的父親當初又是如何看待女兒的婚事的?他用了”犧牲“這個詞:”我們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兒的選擇,小帆願意為照顧楊教授的晚年生活做出犧牲,這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光榮。“而作為年紀比嶽父還要大許多的楊教授卻不這麽認為:”我想翁帆在那個時候跟我,那個時候,跟我們後來,都並沒有覺得她是做了一個犧牲。盡管從客觀的立場上講起來,是有犧牲的成分在裏頭。但我不會用‘犧牲’這一個名詞。因為‘犧牲’還有更多的意義。我當時不會,現在也不會用‘犧牲’這個詞。“

這個對物理學持嚴謹態度,對人類發展進程持保守態度,對愛情卻持浪漫主義態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堅持認為比他小近54歲的妻子嫁給他不是一種犧牲。他甚至在理性上認為翁帆在他死後應該改嫁,而感性上他卻認為她不應該再嫁。可見”愛情是自私的“這句話適合於普天下所有的有情人。

當被問到”崇拜是如何變成了愛情“這個問題時,翁帆從容地回答道:”你不覺得一個女人,假如她崇拜一個男人的話,然後假如這個男人又喜歡她或者愛她,其實她很容易愛上這個男人的。“這句話倒是應驗了張愛玲的那句名言:”女人要崇拜才快樂,男人要被崇拜才快樂。“隻是把男人當崇拜的對象,結果一旦失去便徹底萎謝了的張愛玲本身,留給世人的卻是一樁千瘡百孔的破碎的婚姻。

采訪一上來,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清華園裏一個安靜的小院。陽光照射下的院子,一隻被收養的流浪貓慵懶地匍匐在翁帆的腳下,乖巧而溫順。鏡頭回到室內,翁帆坐在黑色的鋼琴旁,優雅、嫻靜地彈著鋼琴,旁邊一個看上去很滑稽的通常用來置於室外的吊藍式的沙發上,坐著戴著老花眼鏡看書的楊振寧,猛一眼看上去好一番爺孫彈琴讀書的美好和諧的景象。後來,當他們肩並肩坐在一起,對著采訪者楊瀾侃侃而談時,從他們四目交涉,滿目深情,言辭堅定的情景來看,他們又儼然一對恩愛夫妻。這樣的場景不由不令人想起黑格爾的一句話:”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句話延伸下來,也可以理解為:凡是存在的婚姻,都是合理的,也都有他們存在的必然性。隻是這樣的婚姻值得提倡和標榜嗎?

      

在他們的談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翁帆的那句”我覺得自己有一點就是是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她說這話時的溫順、滿足的神態,令我聯想起匍匐在她腳下的那隻被收養的流浪貓。有人說女人如貓,神俠小說作者古龍曾在他的著作《歡樂英雄》中有過如此的論斷,而張愛玲在她的《女人如貓》的同名散文裏,也有過”對大多數的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這樣的名言。 在這篇散文裏,張愛玲還說過:“現代婚姻是一種保險,由女人發明的。”

我不能妄自斷言當年28歲的翁帆選擇嫁給82歲的楊振寧她所走的這條路是對是錯,正如她自己所說的她所選擇的是一條人跡稀少的小路,與大眾的選擇截然不同,而之所以不同,才有了今天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很滿足,也很享受這種生活。

她的人生選擇,令我想起了自己所走過的路。曾經的象牙塔也許是每個女孩子包括我所向往的無風險的生活方式。生來天性如貓的女孩兒哪個不想要尋找一個生活中的象牙塔,來逃避世俗的侵襲,避免人生的大風大浪,過一種安逸的生活?可是在海邊長大的我,從小就被父親常常帶到海邊去遊泳,連台風襲擊的風雨天也無例外。 每當我躲在平靜的沙坑裏不想要到海浪裏去傲遊時,父親便把我推到海浪裏,哪怕我嗆到鹹鹹的海水。他總是指著在風頭浪尖上翱翔的海鷗對我說,你要像海鷗一樣往上衝往外闖去闖出一番事業,而不要像貓一樣懶洋洋地呆在家中一事無成。雖然小時候還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話,但是長大之後,卻如父親所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雖然也愛過,痛過,在感情上掙紮過,在事業上摔打過,但每當有懈怠,想放棄的時候,便想起父親的話 ,不敢做一隻貓,而要做一隻海鷗,永遠不停地高飛。

當然,每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每個人的婚姻也都是自己決定的。對於別人的生活選擇,我們無權橫加指責,更沒有理由指手畫腳。但是作為女人,是否應該活得更有意義一些呢?是否可以從為人妻,為人母上來尋找更多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存在的價值呢?是否能夠與丈夫孩子們一起成長,共同去建築美好的未來, 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成熟,豐滿,具有完整人格的魅力女性呢?這樣的道路是否比人跡稀少的小路更加充滿著快樂呢?

也許,象牙塔中的生活,是許多女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從某一方麵來說,它與那些“掘金者”所走的路是不謀而合的,都是一條不用付出許多力氣的輕鬆的捷徑。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你關上一扇窗。凡事都是有代價的,所謂有得必有失,永遠是生活的辯證兩方麵。我們在給予翁帆祝福的同時,也要告誡自己未來的女兒們,應該選擇一條怎樣的人生道路,是充滿陽光的寬闊大道還是人跡稀少的羊腸小道?對此,我們對下一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最後,還是把翁帆最喜歡的那首詩人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獻給大家: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卻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歎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