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張愛玲與林徽因誰更懂愛?
張愛玲與林徽因誰更懂愛?
把人分成好與壞是荒謬的,人要麽迷人,要麽乏味。--王爾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缺了角的圓,終其一生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另一個自己,來使人生變得圓滿無缺。於是,在這個過程中便產生了愛。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更是女人一生的追求。但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又有多少女人跌跌撞撞,誤入歧途,以致最後落得個心碎的下場,於是不得不借古鑒今,尋找值得效仿的對象,借鑒她們的愛情經驗以期少走彎路。作為中國第一代現代知識女性,活躍在民國時期的才女張愛玲與林徽因自然首先成為了尋找的目標。
一個是傳奇女子張愛玲,一生情感著作無數,卻隻專注於一個男人的愛。失去了這唯一的愛情,她便像花朵一般萎謝了。另一個是女神級的女子林徽因,一生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盡享豐盛的愛情滋潤,像一朵盛開的塑料花,永不凋謝。她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不同,從而導致了她們的人生道路與結局也不盡相同。到底她們之中哪一個更懂得愛?更值得現代女性效仿呢?
在廣大張迷心中,無疑張愛玲是最懂得愛的。12歲開始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20歲便早早成名的她,擅長寫愛情故事,洞悉人情世故,精於男女之情的描寫。她那犀利,準確,冷靜,到位的筆觸,像一把手術刀一樣,刀刀見血,剖析了人世間存在的種種男女關係。她著名的言論“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以及”白玫瑰與紅玫瑰“等觀點,更是早早奠定了她愛情專家的地位。
雖然張愛玲是一個愛情專家,但她不是一個情場高手。她懂愛情,卻不懂男人。她所有的愛情經驗都來自於文字,而非從實踐中獲得。這種想象與現實的差距,就像高低不平的天枰一樣,給她帶去巨大的反差。以致當女人殺手胡蘭成第一次見到她 時,在他眼裏的她完全沒有女人味,也不像一個作家,而像是一個未成熟的中學生,一副幼稚可憐相。 他因此未費一槍一彈便輕易地俘獲了她的芳心。

張愛玲一生隻愛過一個人,為了這段在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短暫愛情,她耗盡一生的精力,哪怕隻是對方心中N個女人中的一個,她也把自己低到塵埃裏,再開出一朵泣血的玫瑰,刻骨又銘心。她懂得愛情,但不懂得如何對待愛情。她看透愛情,卻沒能看破愛情,在男女關係上,她的許多觀點仍然未能脫離傳統的中國女性在感情上依賴男性自甘弱勢的腐朽一麵,或許正是這些過於陳舊的觀念,導致了張愛玲在愛情上的痛苦與失敗。
“愛上一個人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裏,在土裏開出花來,如此卑微卻又如此欣喜。” 其實,愛一個人何須如此卑微?卑微隻能令對方鄙視。男人都是賤骨頭,喜歡仰視他高不可攀的女人。征服一座高山,比征服一條小溪,更令男人有成就感,而得之不易的東西,也更加會令男人珍惜。正是因為張愛玲在愛情上卑微的低姿態,才讓浪子胡蘭成有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感,令他能夠殘忍地隨心所欲地任意宰割張愛玲的那顆自動繳了械的柔弱降服毫不設防的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在男女關係上,與其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如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正是因為愛,張愛玲才能原諒胡蘭成的濫情,寬容他的放縱,甚至對他的其它女人不恨也 不妒忌。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因為張愛玲的慈悲,才導致了胡蘭成的放縱與肆無忌憚。也正是因為她的寬容,才成就了他們的分手結局。所以說,在愛情上,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智慧。有句話”女人不狠,地位不穩。“正說明了這一點。
“愛不要問值不值得,隻有願不願意。“這句話聽起來隱忍高尚,實則痛苦不堪。是一種愛上自己的愛情。即使張愛玲願意為一個浪子付出一切,到最後也終究難以忍受隻有付出沒有回報的結局。愛情當然要有回報。世界上隻有兩種愛是無需回報的,那就是母愛與上帝的愛。
張愛玲還說”愛是一生的磨難。”沒錯,愛必然伴隨著磨難,所謂“痛並快樂著” 是多數愛情的主題曲。但隻有磨難的愛情不是圓滿的愛情。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快樂多於痛苦。張愛玲所經曆的災難性的愛情,令她一生受盡磨難,這不能不說是她人生的悲劇。也是她一生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沒有遇到對的人,沒有享受到真正的甜蜜的愛情,而張愛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愛就是磨難,不能不說是她做女人的失敗。
縱觀張愛玲的一生,雖然與導演桑弧有過一段曖昧之情,但終究有緣無份,失之交臂。雖然也 曾與胡適有過一段來往,但最終也止乎於禮,未能更近一步。後來與大她三十歲的美國作家賴雅結了婚,並且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也未曾見她為此留下一筆一墨。有人說:愛他,就把他留在紙上。顯然陪伴她時間最長的這個美國男人, 不是張愛玲的最愛。相比之下,與她一起生活過隻有短暫三年的胡蘭成,卻耗盡了她一生的筆墨,無疑是她的最愛。同時,也是那個帶給她最多痛楚與傷痕的“最恨”。

反觀才女林徽因,之所以被人稱之為”女神“而非”傳奇“,在她身上的確有一股女神獨有的氣質與特質。她幾乎成了那個時代的標杆:出眾的才,完美的貌,以及浪漫如童話般的感情生活。相比較張愛玲,林徽因的一生沒有經曆過那麽多的感情磨難,在愛情上一路高奏幸福甜蜜的華美樂章。她寫的詩詞語句也總是充滿了歡快明朗的曲調,她的那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更是深入人心,溫暖心窩。
相比較張愛玲,林徽因的才藝顯得更加全麵些。她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 畫、翻譯等方麵皆成就斐然。但流傳至今的卻並不是她的那些作品,而是她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不同於一生隻愛一人的張愛玲,林徽因的愛如同她多方麵的才華一 樣,能夠做到多方綻放,絢麗多姿。她一生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他們是詩人徐誌摩、 建築學家梁思成以及哲學家金嶽霖。一個為她神魂顛倒魂歸夢裏;一個心甘情願與其廝守終身,一個為其終身不娶縈繞身邊。林徽因一生撲朔迷離的感情生活,另類 闡釋了何謂”愛情“。
如果說張愛玲懂得愛,那麽林徽因不僅懂得愛,還懂得享受愛,更加懂得掌控愛情。
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橋段:有一天,詩人徐誌摩收到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的電報,一個女子向他款款傾訴自己在美國的孤單苦悶,並梨花帶雨地訴說隻有他的來電,才能讓自己感到安慰。大詩人欣喜若狂,一顆心貓抓似的。第二天一早,便衝到郵局,要把自己熬夜寫下的情意綿綿的文字,發到遙遠的美人手中。經辦人看了內容,麵露驚愕:“今天在你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給這位密斯林發去電報了。”詩人搶過名單,全是熟人,遂一一對質,沒奈何,人家都收到了同樣內容的來信。沒錯,這位為了排解寂寞,同時向五位男士copy了一模一樣的情書 的女子,正是年僅20歲的林徽因。可見少女時的林徽因已經是個多情種子,小小年紀已經懂得怎樣掌控男人。
與張愛玲在愛情上的隱忍與慈悲相比,林徽因在愛情上則更加跋扈與強勢。她一生愛過三個男人,最初是浪漫詩人徐誌摩。但是初戀的短暫,未能填補林徽因一生的感情空缺,後來,她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憨厚的丈夫帶給林徽因的是一份沉穩,嗬護,值得托付終身的感情,但不是她向往的那種充滿著激情的愛。再後來,當哲學家金嶽霖出現時,這個與當年的徐誌摩一樣,充滿了浪漫氣息的男 人,帶給了林徽因一種非同一般的感覺,令這個在婚姻的牢籠裏桎楛了多年幾近窒息的女人終於尋找到了光明,兩人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同時又對命運的安排無可 奈何,隻能以知己的形式相伴終身。
雖然,當有人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時,梁思成竭力反對,並將之改為:“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但這個盡心盡力歌頌老婆的可憐老公仍然成不了眾星捧月的“女神”心中的最愛,充其量隻是個高級“備胎”而已。有句話這麽說:”你如果愛上第二個,說明你不夠愛第一個,否則你就不會愛上第二個。“如果林徽因深愛梁思成,她就不會愛上金嶽霖。而林徽因愛上了金嶽霖,說明她對梁思成的愛不夠深,至少不像張愛玲愛胡蘭成那樣刻骨銘心,一輩子隻愛一個人。
而同樣地,梁思成也感受到了他與林徽因之間不均等的愛,前者更多的是給予,而後者更多地是在接受。當林徽因死後,一個與 林徽因截然相反的女性--林洙出現在梁思成的生活中時,61歲的梁思成不顧子女們的激烈反對,決然選擇了續弦。“我不否認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時很累”,並在給林洙的求愛“申請書”中,談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真空”。梁在“申請書”中說道:“不瞞你說,多年來我心底深處是暗藏著一個‘真空’地帶的;這幾天來, 我意識到這‘真空’有一點‘漏氣’,一婆溫暖幸福的‘新鮮空氣’好像在絲絲漏進來。這種‘真空’得到填補,一方麵是極大的幸福、一方麵也帶來不少的煩惱……我隻知道,我已經完全被你“俘虜”了!嚇壞了嗎?——心神不定的成。”

可見,林徽因的多情,給丈夫梁思成帶去的是莫大的感情真空,以至於需要在多年之後由另一個女子來填補,他那顆傷痕累累受盡創傷的心,也需要另外一個女子來撫慰。 這對懂愛又懂男人的林徽因不咎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原來王子公主的愛情也並不完美。而林徽因在婚姻中的不完美也已經由另一個她生命中重要的男人來加以完善。 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金嶽霖為她寫下深情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總是用來指豔日,豐盛與富饒。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 的人間四月天。即使在林徽因去世多年之後,金仍然會鄭重其事地召集至交好友為她開生日會。他為了她終身未娶。在他心目中, 林徽因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相比較張愛玲一生的顛沛流離,孤獨無依,客死他鄉。林徽 因是幸福的。雖然她也曾經曆過中年時的一貧如洗以及疾病纏身的折磨,但因為有愛她的男人的庇護,而得以幸免過度苦難。她終身徘徊在三個男人中間,享受著他 們給予她的豐盛的愛。她的臥室裏掛著舊愛徐誌摩飛機失事的殘骸,客廳裏有藍顏知己金嶽霖的身影經常出沒,身邊有順服而又忠心的丈夫伴隨左右。而最令人佩服 的是三個男人之間竟然從來沒有過明顯的爭風吃醋行為。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說張愛玲的愛情如飛蛾撲火般壯烈,那麽林徽因的愛情則如蜻蜓點水般輕盈。也許,正是徐誌摩的執著、梁思成的隱忍與金嶽霖的慷慨,成全了林徽因的多情,使得她的多情一直得以發揚光大,開花結果。至於林的心目中到底愛誰,也許隻有她自己知道。正如梁思成問林徽因:“你為什麽選擇了我?” 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說了一句話:“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來回答你。“
張愛玲說"女人在世上,一輩子想的、念的、怨的永遠都是男人。" 林徽因說“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其實,不僅像張、林這樣的絕世才女離不開感情的羈絆,逃脫不了感情的折磨,世上所有女性一生中都離不開感情的困擾,都免不了為情所困,為情所傷。
假如把張愛玲與林徽因比作《紅樓夢》裏的林黛玉與薛寶釵,哪一個更癡情,更值得同情?哪一個更聰慧,更值得讚賞?相信在多數現代女性的心目中,都有答案。但是值得讚賞不等於值得效仿。因為愛情是不能勉強的。寶玉心裏真正愛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黛玉。同樣地,每一個女人心中真正值得愛的人也隻有一個。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夠像林徽因那樣,有著無比寬廣的溫柔的懷抱,可以同時容納幾個男人的愛。也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像張愛玲那樣為愛隱忍,為愛卑微,為愛執著,甚至為愛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相比較悲情的張愛玲,在愛情上遊刃自如的林徽因,或許是許多中國女性心目中做女人的終極目標。她有才,有貌,有手段。她冷靜,理智,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能夠從男人那裏得到她想要的東西而從不失手。她不咎是女人心目中人人想成為的那種專門降服男人的”妖孽“嗎?隻是像林徽因這種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女人,百年才出一個。雖然她名垂青史,但並不值得現代女性仿效。而傾聽她們的愛情故事,從中借鑒她們的愛情經驗,避免她們所犯的錯誤,從而在愛情道路上少走彎路,才是每一個現代女性需要做的。
北美君子 發表評論於
兩人都懂愛,隻是一個任性,一個理性。
玫瑰周末愉快!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愛恨由我 發表評論於 2015-05-28 19:47:36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其實不能這麽說。張愛玲原本是個聰明女人,之所以變得癡呆,是因為愛得深。林徽因之所以理智,是因為她並沒有投入地去真愛一個人。現在的新女性把林當作表率,就是想從愛情當中抽離出來。隻有不被愛情所控,才能理性地麵對愛情。
--------------------------------------------------------------
你的觀點我大致同意。但是你隻解釋了癡呆,沒有揭示出文婦。張的癡呆,或者說對愛的癡呆,很大程度源於其讀書讀傻了。張從小官宦大小姐出身,讀的最多的也是一些舊式腐朽的才子佳人的愛情小說,缺乏對社會和現實的真實了解。張太過於看重自己心中的愛情和被別人愛的感覺了(這種人很容易被騙)。不理性自然也就不理智。而庶出的林則對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也就更理性的容易把握住現實。
愛恨由我 發表評論於
非常同意樓下的觀點:愛如人生,半點不如人。不陷入愛情,不知道愛的滋味,那真的是身不由己。即使明知前麵是個火坑也得要跳下去。
flyingcamel 發表評論於
張和胡是在文學上都有很高修為,倆人一投即合,傾心相愛。愛玲對胡是人和魂都交付出來的愛。但胡雖是個才情橫溢的文人騷客,愛過愛玲之前之後都愛過很多其他人,或因貌美,或因性情溫和。愛愛玲是因才高。典型的那個時代的情場浪蕩的男人,而他又是個有資格登樣的男人。有一些人持論傾心愛過,不論輸贏。但另有觀點是即使真愛也要講值不值得。是的,雖然我的觀點是愛情一如人生,半點不由人。愛情確實有令人心驚的謬誤。誰知是不是王熙鳳和尤二姐初見時傾心吐膽的一敘。誰不會為二姐心疼,怎不睜大眼認人呢?!可故事情節後來告訴我們,二姐自己也懂自己隻有躺坑一條路。遇到鳳姐那是遲早的事。像不像胡和愛玲的愛情?胡是春情昂然,須脈盡張地張著一張網,遇花折花,也飲風餐露,並不挑剔。愛玲的才驚到了他,猶如二姐的美貌和氣礙到了風姐。生辰鋼要過黃泥崗,過不過的了?嗯?!!!
愛恨由我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沈成涵' 的評論 :
其實不能這麽說。張愛玲原本是個聰明女人,之所以變得癡呆,是因為愛得深。林徽因之所以理智,是因為她並沒有投入地去真愛一個人。現在的新女性把林當作表率,就是想從愛情當中抽離出來。隻有不被愛情所控,才能理性地麵對愛情。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是做癡呆文婦,還是有理智的新女性,張和林就是各自類型的表率。
飛舞的精靈 發表評論於
每個人的愛情不由別人去評說, 冷暖自知, 即使後來知道結局了, 對張來說, 愛的當初也是透過恒荒亙古的一瞥,靈魂等待多年的邂逅, 而他們自有性情和文學上的契合, 自有驚天動地的美好。所以沒有什麽值不值得,愛過就不後悔, 造物弄人, 和愛沒有關係。不是所有的人有一次真正的動心和契合。
林是當小姐, 太太的,被追求著, 自己對誰有沒有真愛, 外人看不清。
世俗的評價對當事人沒有意義。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謝謝橫塘雨眠MM的提醒,讓我們一打開文章就看到胡蘭成的本來麵目。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人類所有的愛都是要回報的,人性所致,包括紅玫瑰妹妹所說的“母愛和上帝的愛”。上帝也隻愛愛他的人。不求回報,飛蛾撲火、低到塵埃的愛人世間有,但那也是一種回報,回報自己內心的需求。
無名小綠草 發表評論於
謝玫瑰好文,這兩個女人確有點讓人聊不膩。
luckystarweiwei 發表評論於
未曾深愛過的人當然不能體會到張愛玲所寫的,還在在乎誰輸誰贏誰付出多點的就不是真愛。也說明內心不夠強大,沒有自信。一個人隻要夠強,飛蛾撲火都不會怕。
flyingcamel 發表評論於
謝謝紅玫瑰紅的好文!胡蘭成是個非常懂情也多情的人,是個真正的文人騷客。張愛胡完全是倆人在文學上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契合。傾心愛過了,不論輸贏。有著深厚的時代色彩。男人三妻四妾,情場遊蕩,女人癡情且死心踏地。愛玲才氣驚人,但也不脫紅塵。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在拆除北京的曆史建築的問題上,毛和某黨惡業罄竹難書。
灜客 發表評論於
曾經讀過不少張愛玲的小說,但始終對她的文字表現方式無法產生共鳴。不過開始對張的戀人胡蘭成感興趣。那是一個相貌平平的老頭,是什麽引起年輕的女才子對他有那麽大的興趣呢?看完胡的一些傳記之後,找到了一些理由,那就是胡不是一個凡人,他身上的魅力吸引了張。當然張是少年老成,她能寫出那些愛情小說,一定是有很高明的對事對人的觀察力,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舉兩個例子,胡曾提出一個日本全麵退出中國,與西方國家媾和的【昭和維新】方案。還有,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胡曾向毛提出過一個國是建言,認為應當放棄對蘇一邊倒,全麵向世界開放。以及不搞階級鬥爭,進行經濟建設。與八十年代初的鄧的改革路線如出一轍。所以,認為張的不幸在於,她的初戀遇上了一個不同凡響的偉人,愛他,容忍他,為他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而且一旦失去他,對其他人世間的男人就沒有太大的興趣,難以激發出心中的愛。這也是張在以後的歲月裏,幾乎沒有哪個男人可以得到她的芳心,並值得讓她花費筆墨的原因。
另外,對林徽因的愛戀故事了解不多,就不贅言了。不過林與其說是病故,不如說是被氣死。她對中國的古建築的愛很可能超過對人的愛。在拆除北京的曆史建築的問題上,她受到了被中共豢養的奴才的圍剿,在會上當場吐血。或許,她以為與其看著自己珍愛的古建築被拆除,不如及早乘鶴歸去為好。這體現了她的不同流合汙的中國知識分子的高貴品格。至於,是張在美國雖然寂寞,但是自由逍遙好呢?還是林留在國內,與家人團聚,但眼睜睜地看著政府胡作非為好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不下結論了。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jjin09061999
----同意你的觀點。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周老虎 發表評論於 2015-05-27 08:20:23
林徽因可以說是當代的,顯得更冠冕堂皇的柳如是。
===============================
恰恰相反,像柳如是一樣嫁給”既無聊又無恥“的漢奸的不正是張愛玲嘛!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周老虎 發表評論於 2015-05-27 08:16:21
在愛情上遊刃自如的林徽因,或許是許多中國女性心目中做女人的終極目標。她有才,有貌,有手段。她冷靜,理智,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能夠從男人那裏得到她想要的東西而從不失手。
===================
這個永遠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情商”,這麽值得廣大中國女性學習嗎?
====================================
可問題不是值不值得!而是現在的新女性、女權份子都是在這麽做的!
沈成涵 發表評論於
林比張多了些自愛,張比林多了些性愛。
林的愛更多在精神上,張的愛更多在身體上。
林更像新女性、女權份子,懂得索取;張更像傳統婦女,更願意奉獻。
林給人的經驗多是成功經驗,而張給人的多是失敗的教訓。
林所愛優秀!張所愛”既無聊又無恥“。
橫塘雨眠 發表評論於
回頤和園:樓主已經把照片改正了。上午我見到的是錢鍾書先生年輕時西裝革履的照片。
順便說一句,我與你有同感,對胡蘭成非常厭惡。我並不認為胡蘭成的文學成就有多高,他完全是港台那些小資文人吹捧出來的。曾經在影視劇中扮演過胡蘭成的台灣演員趙文瑄對胡有句非常中肯的評價:此人既無聊又無恥!
wumiao 發表評論於
武斷。
林在抗戰時的顛沛流離不比張愛玲少。張後來在美國又結婚,不管是為了身份還是愛,她一直在世俗地求生。
林不是塑料花,她的生命是美麗有生機的。愛她的男人都那麽優秀,難道不是她的優秀吸引著?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又見鏗鏘玫瑰的美文!
橫塘雨眠妹妹,那個白頭發老頭就是胡蘭成。這個長著一對兒小三角眼的醜惡男人卻因張愛玲而至今活在人們的口中。
螞蟻王子 發表評論於
徐誌摩電報什麽的明顯是後人編造的故事,居然還有人信,跟金嶽霖的事也是梁思成的後妻搞出來,可信度也很低
JusticeD 發表評論於
張、林都不甚懂愛情。前者將少女的深情錯置在一朝秦暮楚之大叔身上;後者則純粹在遊戲愛情。愛情,是相互的,也是唯一的。楊絳女士比較值得現代女性效仿。
huzi2015 發表評論於
表示不理解,為什麽一旦談起情阿愛的,總會用這兩個女人作樣。這些私人的事情怎麽天下人都知道?還比一比誰更懂愛,還表示看不出比一下有什麽現實和曆史意義。
huzi2015 發表評論於
表示不理解,為什麽一旦談起情阿愛的,總會用這兩個女人作樣。這些私人的事情怎麽天下人都知道?還比一比誰更懂愛,還表示看不出比一下有什麽意義。
螞蟻王子 發表評論於
都是些道聽途說的東西,真正的林徽因根本不已男人和愛情為中心, 以事業和做學問為重,所以才不被愛情所傷
jjin09061999 發表評論於
兩人的成長環境太不同了, 所以個性也完完全全的不同,很難比較。林徽因是在愛的環境中長大,被寵愛 溺愛大的,所以她很懂得愛,也會駕馭 利用情感,她無法在沒人痛愛中生活。而張愛玲是在沒有愛非常冷酷 孤獨的環境中長大,造就了她的孤僻性格, 所以一遇到胡蘭成,便墮入到他的愛河裏,而被他利用了。終其一生,蠻悲哀 可憐的。 反過來,沒有這樣的生活,不一定能造就她文學上的成功。 任何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孤立的看。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林微音太自私了。
橫塘雨眠 發表評論於
在張愛玲照片的旁邊放上錢鍾書先生的照片是什麽意思?莫非您以為這是胡蘭成?
周老虎 發表評論於
林徽因可以說是當代的,顯得更冠冕堂皇的柳如是。
周老虎 發表評論於
在愛情上遊刃自如的林徽因,或許是許多中國女性心目中做女人的終極目標。她有才,有貌,有手段。她冷靜,理智,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能夠從男人那裏得到她想要的東西而從不失手。
===================
這個永遠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情商”,這麽值得廣大中國女性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