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恐懼!科學家目睹黑洞“拍扁”恒星全過程(圖)
文章來源: 國際在線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50547 次)

圖1: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圖2: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圖3: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圖4: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圖5: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圖6:這顆恒星進入了黑洞周圍的引力控製區,恒星的一側在強大引力的作用下被拉伸了,形成了一條線的外觀,恒星並不立刻落入黑洞中,可能形成了一個物質盤,但黑洞注定要吞下這顆恒星的大部分物質。

圖7:這顆恒星進入了黑洞周圍的引力控製區,恒星的一側在強大引力的作用下被拉伸了,形成了一條線的外觀,恒星並不立刻落入黑洞中,可能形成了一個物質盤,但黑洞注定要吞下這顆恒星的大部分物質。

圖8:這顆恒星進入了黑洞周圍的引力控製區,恒星的一側在強大引力的作用下被拉伸了,形成了一條線的外觀,恒星並不立刻落入黑洞中,可能形成了一個物質盤,但黑洞注定要吞下這顆恒星的大部分物質。
原標題:科學家目睹恒星被黑洞控製撕裂“拍扁”過程(組圖)
據國外媒體報道,黑洞是宇宙中的恐怖天體,擁有可怕的引力環境,接近黑洞周圍的時空會被黑洞引力所控製,如果一顆恒星接近黑洞的控製區域,黑洞將其逐漸拉長,最後撕裂成意大利麵條。來自麥克唐納天文台的科學家目前觀測到這一真實的場景,他們相信自己親眼目睹了大質量黑洞將恒星撕裂的過程,從模擬圖上可以看出,這顆恒星被黑洞強大的引力“拍扁”。本項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計算機模擬過程由哈佛大學研究人員James Guillochon完成。
在2009年1月21日,麥克唐納ROTSE IIIb望遠鏡捕捉到一次非常明亮的宇宙閃光事件,科學家本來計劃通過望遠鏡的廣域視角掃描大部分的天區,尋找超新星爆發,但突如其來的明亮閃光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初步的觀測表明,這可能像是一顆恒星爆發或者伽瑪射線暴現象,於是該團隊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超新星事件,並著手尋找超新星的宿主星係,其距離我們大約30億光年。
為了進一步確定其身份,科學家提出使用紫外波段進行分析,並動用了斯威夫特望遠鏡尋找線索。匈牙利塞格德大學科學家Jozsef Vinko是本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認為我們發現這個不明閃光後推測這可能是一顆超新星,當我們不斷通過其他手段驗證時,我們意識到這個結論可能是錯誤的,這很有可能是一起超大質量黑洞吃掉一顆恒星的現場。團隊成員Craig Wheeler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超新星小組,他認為射電圖像出現了黑洞巨大引力拖拽並把恒星“拍扁”痕跡。
這顆恒星進入了黑洞周圍的引力控製區,恒星的一側在強大引力的作用下被拉伸了,形成了一條線的外觀,恒星並不立刻落入黑洞中,可能形成了一個物質盤,但黑洞注定要吞下這顆恒星的大部分物質。
houtou72 發表評論於
無知者的疑問:5 以下的問題不參與光速是否不變和是否有超光速可能性的討論:
點燃一顆禮花,一個天體的爆發,他們光球的直徑以2倍光束擴張(兩年前的帖子)。光球表麵隨其直徑的增加而擴展,求光球表麵任意相鄰兩個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
A, 在10秒時,
B, 在132億光年後,
C, 如果可能的話,何時起,上述兩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達到6。283倍光速?
D, 上述兩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達到6。283倍光速後是否保持恒定?
***bbs.wenxuecity***/kxtw/21972.html
點燃一顆禮花,一個天體的爆發,他們光球的直徑以2倍光束擴張(兩年前的帖子)。光球表麵隨其直徑的增加而擴展,求光球表麵任意相鄰兩個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
A, 在10秒時,
B, 在132億光年後,
C, 如果可能的話,何時起,上述兩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達到6。283倍光速?
D, 上述兩光子之間的分離速度達到6。283倍光速後是否保持恒定?
***bbs.wenxuecity***/kxtw/21972.html
houtou72 發表評論於
無知者的疑問:3
由於落入黑洞‘史瓦茨’半徑內的任何物質包括光子都不能逃離黑洞的引力,而相對論有認為光速是不變的。那麽: 上述‘2’中的“該恒星向黑洞引力方向相反(180度)方向發出的光子”在黑洞‘史瓦茨’半徑內的任何物質包括光子都不能逃離黑洞的引力的作用下如何保持其速度不變。
***bbs.wenxuecity***/kxtw/21970.html
由於落入黑洞‘史瓦茨’半徑內的任何物質包括光子都不能逃離黑洞的引力,而相對論有認為光速是不變的。那麽: 上述‘2’中的“該恒星向黑洞引力方向相反(180度)方向發出的光子”在黑洞‘史瓦茨’半徑內的任何物質包括光子都不能逃離黑洞的引力的作用下如何保持其速度不變。
***bbs.wenxuecity***/kxtw/21970.html
houtou72 發表評論於
無知者的疑問:2
該顆恒星的殘骸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進入‘史瓦茨’半徑內,其向著黑洞引力方向發出的光子,與該恒星向黑洞引力方向相反(180度)方向發出的光子,最終都被黑洞‘吞噬’,但兩者是否會由於他們的方向不同而受黑洞強大引力的作用不同,而因此速度不同?
***bbs.wenxuecity***/kxtw/21969.html
該顆恒星的殘骸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進入‘史瓦茨’半徑內,其向著黑洞引力方向發出的光子,與該恒星向黑洞引力方向相反(180度)方向發出的光子,最終都被黑洞‘吞噬’,但兩者是否會由於他們的方向不同而受黑洞強大引力的作用不同,而因此速度不同?
***bbs.wenxuecity***/kxtw/21969.html
houtou72 發表評論於
如果以物體質量大到其引力能禁錮光子作為黑洞的概念, 那麽黑洞是存在的。
這種物體存在的證據不僅可以輕易地在螺旋星係及其內部的結構得到證明,而且還可以在橢圓星係的存在的本身也可得到證明/解釋。
盡管受到嘲笑,但我還是堅持認為,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如從‘外宇宙’來看):1,我們的宇宙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巨大的黑洞。2,(再從我們的宇宙內部來看)黑洞幾乎無處不在。
***bbs.wenxuecity***/kxtw/26185.html
冰精靈 發表評論於
想不到在文學城還能看到這麽有學問的人,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公道者 發表評論於
Weipan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8:48:17
首先望遠鏡看出去需要30億光年才到達黑洞。怎麽可能看到?望遠鏡發明才有多少時
間?------------------是30億年的光才到達地球。
首先望遠鏡看出去需要30億光年才到達黑洞。怎麽可能看到?望遠鏡發明才有多少時
間?------------------是30億年的光才到達地球。
公道者 發表評論於
加國閑人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12:50:28 無知不要緊,今後好好學習,但無知還要亂發言,就丟人丟大了,千萬別學毛少將,還是少說話多學習吧!
frog- 發表評論於
謝謝各位的回答,很受益。晚安。
旁觀客之一 發表評論於
回frog關於天體距離的問題。
天文學家測量天體距離,經過很多級轉換,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1.地球的大小,最初是通過地麵上三角測量得到的。(第一次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2.通過地麵上不同點看月亮的視角差,可以得出月亮的距離。
3.通過萬有引力公式,可以由此得到地球繞太陽軌道的大小。
4.通過相隔半年觀測恒星的視角差,可以算出靠我們近的恒星的距離。
5.知道距離和觀測到的亮度,就可以算出恒星的絕對亮度。
6.有一種亮度周期性變化的恒星,造父變星,變化的周期和亮度有很嚴格的關係。所以這些星無論多遠,我們都能知道它們的絕對亮度。再跟觀測到的亮度比較,就可以知道距離。
7.哈勃用當時最好的望遠鏡,看到被稱為“星雲”的小斑點裏也有造父變星,原來它們都是星係,遠在銀河之外。
天文學家測量天體距離,經過很多級轉換,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1.地球的大小,最初是通過地麵上三角測量得到的。(第一次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2.通過地麵上不同點看月亮的視角差,可以得出月亮的距離。
3.通過萬有引力公式,可以由此得到地球繞太陽軌道的大小。
4.通過相隔半年觀測恒星的視角差,可以算出靠我們近的恒星的距離。
5.知道距離和觀測到的亮度,就可以算出恒星的絕對亮度。
6.有一種亮度周期性變化的恒星,造父變星,變化的周期和亮度有很嚴格的關係。所以這些星無論多遠,我們都能知道它們的絕對亮度。再跟觀測到的亮度比較,就可以知道距離。
7.哈勃用當時最好的望遠鏡,看到被稱為“星雲”的小斑點裏也有造父變星,原來它們都是星係,遠在銀河之外。
輕風掠過2 發表評論於
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體。宇宙大爆炸形成了宇宙,同時產生了空間與時間。大爆炸前,宇宙中的所有物質與能量都被壓縮在一個無限小的空間。沒有物質與能量的虛空是無法形成空間與時間的概念的。
frog- 發表評論於
有真才實學的人還是挺多的,看來前幾天那篇論文還不足以動搖顛覆愛恩斯坦的理論。
旁觀客之一 發表評論於
令人恐懼!科學家目睹黑洞“拍扁”恒星全過程
------------------------
其實既沒有目睹,也不是全過程。弄清楚後也不令人恐懼。標題剩下來的部分全對。
------------------------
其實既沒有目睹,也不是全過程。弄清楚後也不令人恐懼。標題剩下來的部分全對。
旁觀客之一 發表評論於
frog-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9:33:47
這裏有一篇關於光的專業論文,咱不是全懂,和黑道有關係嗎,有沒有高水平專業人士評論一下,價值如何?
******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1/21/science.aaa3035.short?rss=1&ssource=mfr
------------------------
不是專業人士,但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你引的是前幾天關於光速變慢的論文,說的是用不同的振動狀態組合成的光束,其總體速度比單一平麵光波慢。
這與黑洞無關。黑洞是引力現象。本文中提到光,隻是說我們是從30億年前傳來的光,加上計算機模擬,推斷出黑洞吞恒星的事件。
另外,這個“目睹”,大約原文是“witness",其實是“看到事件發生的證據“的意思,不是”看到事件發生的過程“的意思。
這裏有一篇關於光的專業論文,咱不是全懂,和黑道有關係嗎,有沒有高水平專業人士評論一下,價值如何?
******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1/21/science.aaa3035.short?rss=1&ssource=mfr
------------------------
不是專業人士,但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你引的是前幾天關於光速變慢的論文,說的是用不同的振動狀態組合成的光束,其總體速度比單一平麵光波慢。
這與黑洞無關。黑洞是引力現象。本文中提到光,隻是說我們是從30億年前傳來的光,加上計算機模擬,推斷出黑洞吞恒星的事件。
另外,這個“目睹”,大約原文是“witness",其實是“看到事件發生的證據“的意思,不是”看到事件發生的過程“的意思。
frog- 發表評論於
這麽說黑洞是某些天體死亡後留下的殘骸? 學點天體物理學挺有意思。有人說宇宙大爆炸是宇宙的開始,也是時間的開始,這說法成立嗎? 扯遠了。
輕風掠過2 發表評論於
黑洞其實類似一個小的宇宙,由一個質量超過太陽三倍的恒星坍塌而形成的。到一定時候,類似宇宙大爆炸,黑洞會向外拋大量物質直至完全解體。
Filing 發表評論於
加國閑人,hx177這些文科生就不要對科學,理工科問題發表意見了,丟人現眼!
frog- 發表評論於
如果黑洞真的存在,什麽時候開始有的?會存在多長時間?形成後會消失嗎?
輕風掠過2 發表評論於
連宇宙邊緣的紅移現象都能變為相片,30億光年以外的星球為何不能變成相片?這些照片都是通過射電望遠鏡長時間地收集遙遠的宇宙天體射電波段輻射射而形成的。事實上,遙遠的星係、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都是通過射電望遠鏡發現,並可形成照片。
5HILLS 發表評論於
看文學城回貼有感:夏蟲不可語冰!
加國閑人 發表評論於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7:18:00
"其距離我們大約30億光年。"
光跑了大約30億年的距離, 30億年的時間......
愛怎麽說怎麽說, 有經費,有工作就好.
===============================================
經濟不好,到處都裁減經費,工作要緊呀!
"其距離我們大約30億光年。"
光跑了大約30億年的距離, 30億年的時間......
愛怎麽說怎麽說, 有經費,有工作就好.
===============================================
經濟不好,到處都裁減經費,工作要緊呀!
lalagua 發表評論於
Etonado 老是發幹貨帖啊,頂你。
frog- 發表評論於
網上google來的:
一般來說,100光年以內的恒星,可以一根源的恒星作為背景,在地球冬天的時候對著它拍一張照,在夏天的時候再對它拍一張照。地球冬天和夏天的距離就是地球公轉的半徑。再利用兩個角度,用三角測量法就可以計算出來。 至於100光年以外的,由於頂角太小了,別的測量方法就比較多了,比如先分析這個恒星的光譜,算出多普勒效應,計算出恒星運動的速度,再根據別的恒星的比較,用三角法計算出。
再聽樓下兩位一解說,有點概念了 :))
一般來說,100光年以內的恒星,可以一根源的恒星作為背景,在地球冬天的時候對著它拍一張照,在夏天的時候再對它拍一張照。地球冬天和夏天的距離就是地球公轉的半徑。再利用兩個角度,用三角測量法就可以計算出來。 至於100光年以外的,由於頂角太小了,別的測量方法就比較多了,比如先分析這個恒星的光譜,算出多普勒效應,計算出恒星運動的速度,再根據別的恒星的比較,用三角法計算出。
再聽樓下兩位一解說,有點概念了 :))
frog- 發表評論於
Etornado和shamble兩位可以當老師。其他人都不行。
Etornado 發表評論於
沒法,跟文科生討論科學就是費勁,就如和小崔討論轉基因一樣。他們連高中基礎物理都沒學過!
shambles 發表評論於
Etornado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11:13:49
對於超過500光年遠的恒星去測量其距離就複雜得多,因為測量的位置的變化變得太微小,變化的限製更觀察和計算更加複雜。
簡單來說吧,在這種的技術上,也使用所謂的分光視差,但是利用了一個顏色和其大小(即它的亮度)之間的已知關係。分量值可以以兩種方式來測量:通過它的表觀大小(即,我們從地球測量的亮度,這不僅依賴於它的溫度,而且還取決於它是從我們有多遠),並通過它的絕對大小,例如從10秒差距(=32.6光年)。
----------------------------------------------------------------------------
很專業啊。當年高中物理最後一年有一章是光譜分析。其實就是按光譜中的射線衰變來推算時間的長度。不過,最近城裏有文章說,光會減速。這樣看來也許很多理論又要重寫了。比如,如果光可以減速,那麽也許可以加速?
對於超過500光年遠的恒星去測量其距離就複雜得多,因為測量的位置的變化變得太微小,變化的限製更觀察和計算更加複雜。
簡單來說吧,在這種的技術上,也使用所謂的分光視差,但是利用了一個顏色和其大小(即它的亮度)之間的已知關係。分量值可以以兩種方式來測量:通過它的表觀大小(即,我們從地球測量的亮度,這不僅依賴於它的溫度,而且還取決於它是從我們有多遠),並通過它的絕對大小,例如從10秒差距(=32.6光年)。
----------------------------------------------------------------------------
很專業啊。當年高中物理最後一年有一章是光譜分析。其實就是按光譜中的射線衰變來推算時間的長度。不過,最近城裏有文章說,光會減速。這樣看來也許很多理論又要重寫了。比如,如果光可以減速,那麽也許可以加速?
CatcherInTheRye 發表評論於
和人有啥關係,恐怖個啥
Etornado 發表評論於
對於超過500光年遠的恒星去測量其距離就複雜得多,因為測量的位置的變化變得太微小,變化的限製更觀察和計算更加複雜。
簡單來說吧,在這種的技術上,也使用所謂的分光視差,但是利用了一個顏色和其大小(即它的亮度)之間的已知關係。分量值可以以兩種方式來測量:通過它的表觀大小(即,我們從地球測量的亮度,這不僅依賴於它的溫度,而且還取決於它是從我們有多遠),並通過它的絕對大小,例如從10秒差距(=32.6光年)。
簡單來說吧,在這種的技術上,也使用所謂的分光視差,但是利用了一個顏色和其大小(即它的亮度)之間的已知關係。分量值可以以兩種方式來測量:通過它的表觀大小(即,我們從地球測量的亮度,這不僅依賴於它的溫度,而且還取決於它是從我們有多遠),並通過它的絕對大小,例如從10秒差距(=32.6光年)。
Etornado 發表評論於
現在懂了嗎?如果你看不明白我也沒辦法了。去讀正規大學吧,社會大學不教這些。
Etornado 發表評論於
"懂行的說說,如何判斷那是30億光年遠的黑洞,而不是3光年遠?反正你測量不到影像傳播的時間。"
---天文學上會使用多種技術來測量遙遠星體的距離。第一種稱為三角視差,基於幾何形狀,但它是僅適合測量少於約500光年的距離。這種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地球圍繞太陽在一個已知的半徑,當地球在它的軌道的兩端時,被觀察的星體和它的背景會有一個偏差。這些偏差使我們能夠使用簡單的三角函數一個稍微不同的位置來計算它的距離。視差(用希臘字母,Θ表示)是一個橢圓弧和該星體和它空間的背景的夾角大小。因為 tanΘ= R / D。 R是地球軌道(等於1 AU)的半徑,以及D是星體的距離。於是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比較在拍攝照片確定視差,比如,6月和12月與地球半徑行之有效的值,就很容易計算出星體離地球的距離。
大家書要好好讀,書讀多了很多事情就了解了。
---天文學上會使用多種技術來測量遙遠星體的距離。第一種稱為三角視差,基於幾何形狀,但它是僅適合測量少於約500光年的距離。這種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地球圍繞太陽在一個已知的半徑,當地球在它的軌道的兩端時,被觀察的星體和它的背景會有一個偏差。這些偏差使我們能夠使用簡單的三角函數一個稍微不同的位置來計算它的距離。視差(用希臘字母,Θ表示)是一個橢圓弧和該星體和它空間的背景的夾角大小。因為 tanΘ= R / D。 R是地球軌道(等於1 AU)的半徑,以及D是星體的距離。於是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比較在拍攝照片確定視差,比如,6月和12月與地球半徑行之有效的值,就很容易計算出星體離地球的距離。
大家書要好好讀,書讀多了很多事情就了解了。
ridicu 發表評論於
樓下一堆外行對人家的工作指指點點,可笑不可笑。
eulerw 發表評論於
所以《星際航行》裏最後黑洞那段,簡直特麽純扯談!
蓬萊擊鼓 發表評論於
懂行的說說,如何判斷那是30億光年遠的黑洞,而不是3光年遠?反正你測量不到影像傳播的時間。
neoreturn 發表評論於
這是老新聞了, 最新觀察根本就沒有黑洞.黑洞也吞噬不了恒星.
frog- 發表評論於
Spatially structured photons that travel in free space slow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像豬一樣幸福 發表評論於
文學城裏很多人一般把在國外能找到個工作的人都定義為人才。。。這些科學家算個屁
frog- 發表評論於
這裏有一篇關於光的專業論文,咱不是全懂,和黑道有關係嗎,有沒有高水平專業人士評論一下,價值如何?
******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1/21/science.aaa3035.short?rss=1&ssource=mfr
******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1/21/science.aaa3035.short?rss=1&ssource=mfr
frog- 發表評論於
咱外行來猜猜,大概是光子花30億年時間,才能從宇宙的那個地方走到地球,被地球上的天體望遠鏡觀察到。
2貨他爹 發表評論於
文學城人別看平時掐架。但有一點是真的。人才濟濟。有的是科學家,專家或高學曆人士。
長袖馬甲 發表評論於
Weipan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8:48:17
首先望遠鏡看出去需要30億光年才到達黑洞。怎麽可能看到?望遠鏡發明才有多少時間?
=============================================================================
這位學文科的吧?
首先望遠鏡看出去需要30億光年才到達黑洞。怎麽可能看到?望遠鏡發明才有多少時間?
=============================================================================
這位學文科的吧?
frog- 發表評論於
天體物理學本身是嚴肅的科學,不是忽悠。但人們對忽悠有擔心不是不可以,不一定非要比頂尖科學家水平才能發表見解的。
nyfries 發表評論於
地球會不會被黑洞吸進去?如果真的發生,地球上的生命估計就沒戲了。
nanxun_ 發表評論於
這邊吞進去,那邊拉出來?
hxl77 發表評論於
科學已經進入了不可知的領域, 科學家們隻能說胡話了。
hxl77 發表評論於
從這個射電影像來看你無法確定那是什麽, 隻是一些會輻射的能量體而已, 天體物理就是拍到各種輻射然後給你一個很不靠譜的解釋, 並不比攝影學更有科學意義。
Weipan 發表評論於
首先望遠鏡看出去需要30億光年才到達黑洞。怎麽可能看到?望遠鏡發明才有多少時
間?
間?
音爆 發表評論於
樓下那麽多人認為是忽悠,
天體物理學難道不是科學? 愛因斯坦霍金不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
這個黑洞吞噬恒星的現象從被觀察到發表,涉及多個研究機構的合作,持續了5年,發表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難道都是忽悠,而不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偉大發現?
WXC裏人才真多,都蓋過頂尖科學家。
天體物理學難道不是科學? 愛因斯坦霍金不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
這個黑洞吞噬恒星的現象從被觀察到發表,涉及多個研究機構的合作,持續了5年,發表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難道都是忽悠,而不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偉大發現?
WXC裏人才真多,都蓋過頂尖科學家。
frog- 發表評論於
上帝的忽悠
簡單得很 發表評論於
研究這個是個無人可以證明真偽的騙經費的好課題,隻要有想像力編故事就行。
tiiannayuama 發表評論於
Long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 ...
簡單得很 發表評論於
一張像片就分析出30億年前的全過程,乎悠得可以
Europa1610 發表評論於
Basically we are looking at photos that were taken 3 billion years ago, when the first life forms on Earth. It took 3 billion years for the photos to get here. How amazing that is.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上帝正在黑洞那一邊組織材料,建造天堂或者地獄呢!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其距離我們大約30億光年。"
光跑了大約30億年的距離, 30億年的時間......
愛怎麽說怎麽說, 有經費,有工作就好.
光跑了大約30億年的距離, 30億年的時間......
愛怎麽說怎麽說, 有經費,有工作就好.
aChineseBostonian 發表評論於
破冰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6:03:07
回一樓,未必啊,得看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了
=========
你估計沒有嚐過黑洞的滋味。不管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哪怕是潘長江都會拉得比姚明長
回一樓,未必啊,得看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了
=========
你估計沒有嚐過黑洞的滋味。不管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哪怕是潘長江都會拉得比姚明長
milimili 發表評論於
主語混亂:
“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應為
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被強大的引力拉伸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應為
當恒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製區後,被強大的引力拉伸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
又一個無名氏 發表評論於
這是計算機模擬的效果,很多年前都看過。
專評 發表評論於
30億光年之外的照片竟然如此清晰?別忽悠人了,這隻是那幾個書呆子在吹牛騙經費。
股隆 發表評論於
一樓幽默
irvinelee 發表評論於
我們看到的這個事件已經是30億年前了。
5AGDG 發表評論於
破冰 發表評論於 2015-01-29 06:03:07
回一樓,未必啊,得看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了
------------------------------------------
人才啊,我代表NASA錄取你了!
回一樓,未必啊,得看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了
------------------------------------------
人才啊,我代表NASA錄取你了!
破冰 發表評論於
回一樓,未必啊,得看是豎著拉還是橫著拉了
mx3 發表評論於
最後那兩張像人體心髒。
二百五的看法 發表評論於
進了黑洞的人就會比姚明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