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曬一曬我在俄國買的漂亮假郵票
曬一曬我在俄國買的漂亮假郵票
在聖彼得堡。
那天想去參觀冬宮。天下著毛毛細雨,可我們還是去早了,冬宮門沒開(俄國幾乎所有旅遊館所場地都是十點半開門,比別的地方稍晚),離開門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於是我們就沿著涅瓦河堤看風景,看著就往附近的一座頗雄偉的橋走去並過了橋。橋的那邊是著名的海上交易所廣場,矗立著更著名的兩根很醜的柱子,這兩根暗紅色的大柱子還是聖彼得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呢。
(上圖是網上刨來的,我自己嫌它們醜,沒拍照)
圖上可見柱子下麵有不少小商販在賣東西。雖然是陰雨天,我們還是碰到了好幾個無攤小販,手裏拿著各種小商品向我們兜售。我朋友險些就買了一頂仿蘇聯紅軍戴的絨帽,前麵鑲了鐮刀斧頭標誌的。那些小販幾乎都會幾句蹩腳中文,比如“ 二十塊!” “五塊!”什麽的。
我沒準備買任何東西,畢竟才剛到那裏沒兩天。可是一個兜售郵票本子的小販還是把我忽悠得下了手,買下了一本郵票,當然裏麵全都是俄國的郵票,有許多我熟悉的人物和事件。我知道我買的非常可能不是真貨,蓋因那小販隻要價三十美刀, 我最後給二十五刀買下了。
當時覺得假郵票即便是假,可這假能造得那樣的逼真,有那樣的視覺效果,花個二十五刀買下做個旅行紀念也不錯。回來後仔細端詳,更覺得每張郵票像是同一天出品的那般一致,更覺得是假票。但是那些圖畫展現的大都是我那麽熟悉的曆史人物和事件,全是曆史畫卷,能喚起許多感慨,於是又更覺得這旅遊紀念品買得不賴。本來去俄國就是滿足某種時代留下的情結,是好是壞不重要,這種情結是曆史遺留的東西,再回顧就是學習,必有收獲。
有一事不明:新郵票就被蓋了印,以前曾聽說叫做“蓋銷”。這正常麽?
不多說了,這裏擺一擺我的二十五刀的貨:
上麵一版的郵票,尤其左麵的,都是冬宮博物館的鎮館作品。
郵票總數並不多,且多是80-90年代發行的票。隻有幾張是70年代的,最老的一張是1968年發行。
來個特寫,下麵這一套是1989年版,克裏米亞戰爭(1853-1856,俄國戰敗)紀念票,幾個俄國海軍將領的頭像,這些頭像直到現在在俄國都有網上售賣的,很多人買來作偶像敬拜。他們是俄國的民族英雄。這紀念郵票在蘇聯解體前發行覺得有些意外。
這套郵票很能亂真呢,或許就是真的吧。
pupudelaclichy 發表評論於
不假,不值錢罷了。
行走北方 發表評論於
小型張是蓋銷的,其他是新票。
行走北方 發表評論於
這些都是真郵票,隻不過是蓋銷的商品票。九一年蘇聯解體,這些郵票就鋪天蓋地的湧入中國。那時我初三,第一次接觸這些東西。後來在北京月壇公園的郵市,蘇聯新郵票是整版整版的摞在那裏。其實這些郵票的發行量是遠遠小於中國郵票的發行量。 而且蘇聯強盛時期,一盧布可以換兩美元。
現在已經沒有人玩這些東西了。向我這樣的集郵愛好者,也隻是收集中國84年以前的郵品。現在的中國發行的郵票,也成了花紙頭。
發點感慨,勿怪。
哈小玫 發表評論於
謝樓下各位跟貼,受教了。
西洋東鏡網友,希望能勞煩你把你的套娃貼上來,讓我一睹風采。我發現套娃已成為俄羅斯的相當有規模旅遊產品工業,製造者可以想象從個體到小作坊到具規模的工廠。市場上的套娃的質量也千差萬別,高級的套娃果然是工藝水平極高,可以令人讚歎不已。低級套娃則不能細看。我姐姐在90年代中遊俄羅斯,回來也送給我一套娃,可比起我這次在小鎮的一個自製套娃的農村婦女手裏買來的可差遠了。
西洋東鏡 發表評論於
我2003年在莫斯科買了兩本郵票集,和你的類似。非常精美。每本才100盧布,按當年匯率約4美元。單集郵本本身就不止這個價錢。我覺得是比套娃更好的旅遊紀念品。(我當時買的幾個套娃也非常精美,比現在看到別人帶回來的好得太多。)
過路人過路 發表評論於
郵票不值錢,沒必要造價。做旅遊紀念品挺好的。
tora01 發表評論於
不是假郵票,比如那張巴哈的小型張,是1985年發行的,Scott #5346。1989年的 Ships and Admirals 是 Scott #5850。斯科特郵票目錄都有。
衍波襄平 發表評論於
這些是眞郵票,是前蘇聯的,可收著玩。
哈小玫 發表評論於
致樓下:
多謝跟貼!
你們這麽說我就立馬相信郵票不是假的了,多了幾分快樂。你們都是專家呢,見教了。
goldenman 發表評論於
我有絕大部份這些郵票,全是蘇解體前後買的,便宜到幾毛一套。蘇郵票還是比較大氣,不錯!
大榮確 發表評論於
看著不像假的。蘇聯郵票發行量很大,本身並不值錢,沒必要造假;蘇聯郵票選題豐富,設計、印刷均屬上乘,還是值得收藏的。蘇聯、東歐等國專門供集郵者的蓋銷票也很常見,比新票便宜,中國五六十年代也有不少蓋銷票。你這些郵票在美國買30刀肯定拿不下來。1989年那套俄羅斯海軍上將郵票選題確實不錯。花費不多,留著欣賞挺好的。
朽木1976 發表評論於
第一天蓋戳,叫首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