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 卐 本是中華文化智慧符號之一。出自《易經》卐與卍互用。
卍的發音是(當代):“萬”,通泰,富足。
卐的發音是(當代): “福”,吉祥,厚德。
中華佛教禪宗也使用這一符號。

《華嚴經》65卷入法界品:“胸標 卍字,七處平滿。”
唐朝的慧苑《華嚴音義》:“卍本非字,周長壽二年,權製此文,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曆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征,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征。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
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
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
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準,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


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
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
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準,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


左右 開旋 都是佛符


蒙古 佛教 汽車上的符號

納粹標誌 注意 不是正立 而是 斜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