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目標在於全麵入侵加拿大

楊子 (2013-02-03 23:32:12) 評論 (12)

 
說美國的目標在全球,倒不如說美國的目標第一戰線就在加拿大。我以大百貨大零售為例,說明美國在加國的全麵戰線。

先說美國的老牌帝國Sears。在他最火的時候,在加拿大布下的天羅地網有70多家。由於貨品檔次低(至少不夠高),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至少跟不上加拿大主流的市場需求,過去10年每況愈下,大不如前,實在敵不過加拿大的本土百貨The Bay,節節敗退,目前它在加國的分店,還有40來家。看著加國的中高檔市場火爆,老美的NorthStorm開始垂眼北向,現在已經全麵北上,準備先開設十家店,以期分得一杯加國美羹。

再說美國IT時代的新貴BestBuy,在最火的時候進軍加國,一口氣買下加國本土最大的、時有100家連鎖店的電器商Future shop。接著,不僅發展FuturShop到137家,還在每家不遠的隔壁開有BestBuy本尊,也達100多家。把老美早年過界的Radio Shack,壓得沒了生存的空間。如今,The Best Buy宣布自行關閉15家店,減少2000員工,準備迎接美國第二大零售連鎖店Target的來戰。

本來,加國The Bay有自己的、幾十家的低檔連鎖店Zellers,現在全線出讓給美國的Target。Target宣布,今年要在全加拿大開設124家分店,其中很多就是原來Zellers的店麵。每家店約200人。Target在加國的傳媒經理Joanne Elson上周說,加國零售業發展迅速,很多消費者常跨境光顧美國Target,令公司早有北上想法。2011年,Target以18.25億元一次過購得加拿大 The Hudson's Bay旗下的連鎖店Zellers,並取得大部分店麵的租約,從而打開全麵進軍加國的大路。Target將為消費者提供與美國分店相同的購物體驗,種類與價格基本與美相同,相信可以讓南下美國的購物者在家門口消費。曾對加國消費者作出長期研究的Joanne Elson說,我發現除貨品多價格優之外,加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是明亮燈光、寬敞通道、色彩鮮豔、品味上陳。Target會對每間Zellers原店投入1千萬全麵裝修,滿足加國顧客的需求。
 
早已入侵加國多年的零售巨擘Walmart,去年底宣布加速擴展在加業務,以積極應對自己的兄弟部隊來犯。不過,同樣由於產品種類的檔次偏低,裝修太“黑暗”,被加國本土的The Canadian Superstore連鎖店、The Canadian Tire連鎖店,還有美國Costco在加國的連鎖店,多部夾擊,使Walmart在加國從來就沒展示出過什麽風采,一直沒什麽大作為。現在Target一下子開124家,相信最招架不住的其實就是Walmart了。

Target說,未來10年會在加國開200家分店。就是說他要覆蓋加國每個Shopping中心。想想看,The London Drug連鎖店,有Shoper Drug Mark一樣的化妝品;The Canadian Superstore有大量的南亞東南亞及本土消費者;旗下的幾十家The T&T有清一色的華人消費品和龐大的華人消費群;Walmart有什麽特色?所以說,不改風格的Walmart在加國的發展空間不大。說句直話:那種黑人的消費格調,除了安大略部分地區之外,實在不符合加國的消費風格和加國的消費文化。

過去我去過美國本土的幾家Sears,包括芝加哥的總部大樓,早就斷定他在加國的前途堪憂。過去十年確實印證了我的看法。現在,我先說,NorthStorm有點加國The Bay的格調,符合加國的中高大眾消費,(那種名牌最高檔消費除外)。我認為,它的進軍加國,八九不離十有作為,會和The Bay正麵交鋒,至少會迅速超越Sears在加國的業績。

美國軍團全麵進軍加國,目標在於能夠獲利。如同Best Buy在加國的表現,好過他在美國本土的表現一樣,Target也會如此。不過,隨著兄弟部隊的相向殺戮,競爭會更加慘烈。誰有特色,誰才會取勝,才能留下來,才能發展下去。否則,被淘汰,被出局。

一方土地一方人情。凡事你不能融入,隻搞搞走馬觀花或上麵號令,那是一定沒什麽前途的。真的,加國和美國在很多方麵太不一樣了。隻有長期生活親生經曆,才能感悟出真實的體驗,得出正確的比較,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