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軍事兵器漫話:手槍(組圖)
豬鋼鬃
(2012-09-25 14:11:37)
評論
(0)
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台灣 港澳 財經 軍事 法治 社會 網評 體育 文娛 傳媒 科技 互聯網 教育 校園 論壇 圖片 資料 |
 |
新華軍事首頁 要聞 軍事縱深 中國軍情 環球軍情 外媒報道 軍事圖片 視頻 名家專欄 軍史回眸 趣聞雜談 兵器大觀 軍旅文藝 軍事專題 |
 | 手槍,是一種可以單手完成持握、瞄準、射擊全過程的短槍管武器,絕大多數有效射程在50米範圍內,用於自衛或近距離發動突然襲擊。針對其這樣的特點,手槍常由指揮官或特種兵隨身攜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征。 |
 |  | 
短小的火繩手槍完全可以單手持握並隨身攜帶 |
早期的槍械體積大且威力有限,操作起來也十分不便,但是人們從沒有放棄單手使用槍支的想法。這不僅促進了手槍的誕生,也加速了槍械的發展。1331年,普魯士的黑色騎兵就使用了一種短小的點火槍,騎兵把點火槍吊在脖子上,一手握槍靠在胸前,另一手拿點火繩引燃火藥進行射擊。這是歐洲最早出現的手槍雛形。在15世紀,歐洲的手槍由點火槍改進為火繩槍。火繩式手槍克服了點火槍射擊時需一手持槍,另一手拿點火繩點火的不便,實現了真正的單手射擊。到了17世紀,火繩手槍為燧發式手槍所取代,它已具備現代手槍的某些特點,如擊發機構具有擊錘、扳機、保險等裝置,並且槍膛也由滑膛和直線開線膛發展為螺旋形線膛。1825年,美國人德林格發明的德林格手槍,采用了雷汞擊發火帽裝置,提高了手槍的射擊性能。1864年,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遭刺身亡,凶手使用的就是這種手槍。 | 
美國南北戰爭 | 左輪手槍作為第一代現代手槍,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得到迅速發展。……[詳細] |  |  |  | 轉輪手槍是帶有轉輪式多彈膛的手槍,屬於轉膛槍的種。轉輪上通常有5—6個彈膛,在發射過程中轉輪自動轉動,逐個對正槍管發射。由於轉輪手槍使用可靠,處理瞎火彈十分方便,至今在一些國家仍有使用,左輪手槍是轉輪手槍常見的一種類型。裝彈時其轉輪從左側擺出,故名左輪手槍。……[詳細] | 自動手槍是射擊中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可實現再次裝彈入膛的手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隻能打單發的半自動手槍,又稱自動裝填手槍。由於半自動手槍使用最為廣泛,習慣上也稱為自動手槍。另一種是可以打連發的全自動手槍,又稱衝鋒手槍。世界上最早被廣泛使用的衝鋒手槍是1932年德國製造的毛瑟衝鋒手槍。……[詳細] |  |
 | 與其他槍械比,手槍的主要特點是: 1.質量小,體積小,滿裝槍彈手槍的總質量:軍用手槍一般在1kg左右,警用手槍在800左右,便於隨身攜帶。 2.槍管較短,口徑多在7.62~11.43mm之間,也有采用小口徑的,但大多采用9mm口徑,適合於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 3.彈匣供彈,自動手槍彈匣容量大,多為6~12發,有的可達20發;左輪手槍則容彈量小,一般為5~6發。 4.多采用半自動(單發)射擊,但也有少數手槍(如衝鋒手槍)采用全自動(連發)射擊方式。前者戰鬥射速為30~40發/min,後者戰鬥射速高達120發/min左右。 5.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於大批量生產,成本低。手槍的不足之處是有效射程近,一般為50m左右,衝鋒手槍的有效射程遠些,但也不超過150m。由於衝鋒手槍質量較大,連發精度差,火力不及衝鋒槍,因此,尚未被廣泛采用。 |
| 手槍顯然是比匕首更好的刺殺工具。自手槍設計走向成熟以後,刺殺事件就頻頻發生,其中數次都對世界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觀看喜劇被南方奴隸主派遣的奸細布斯槍擊頭部,次日晨逝世,終年56歲。……[詳細]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亞被一位塞爾維亞青年開槍射擊,斐迪南夫婦斃命。這一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總理拉賓在參加特拉維夫一個10萬人參加的和平集會後遭一名以色列極端右翼分子的槍殺,經搶救無效身亡,終年73歲。死後葬在耶路撒冷西的赫茨爾山國家公墓。……[詳細] ………… |
|
|
 |

意大利伯萊塔92F型手槍 1985年由意大利伯萊塔公司研製的伯萊塔92F型手槍力壓群雄,被美軍選為新一代製式軍用手槍、並在美軍中重新命名為M9手槍。從此伯萊塔92F型手槍便"一槍走紅"。 | 
奧地利格洛克17型手槍 Glock 17的外形非常簡潔,簡潔到看來起方頭方腦,完全不像傳統的手槍外形設計那樣講究曲線的運用。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十分符合實戰應用,便於隨身攜帶和使用。 | 
美國柯爾特M2000型手槍 早在1911年美國柯爾特公司就生產出了著名的M1911型手槍。到了1991年4月,柯爾特公司購買了由著名槍械設計師裏德·奈特和尤金·斯通納領銜研製設計的新式手槍,並命名為柯爾特M2000型手槍。 | 
德國P229型手槍 1991年,德國SIG公司將P220型手槍的碳鋼衝壓套筒改用不鏽鋼切削加工,並將原P228型手槍的口徑改為0.45英寸,製成了P229型手槍,這種看似簡單的改進,卻使P229型手槍在原槍基礎上性能大增,並成為一代名槍。 | 
中國QSG92式手槍 國產手槍的發展曆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如今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最具說服力的當屬1998年定型的國產QSG92式手槍。 | 
德國HKP7型手槍 如今,德國的華爾特公司已成為"世界頂級半自動手槍" 的代名詞,在其眾多產品中,20世紀70年代生產的HKP7型手槍非常具有代表性。 | 
美國魯格P85式手槍 20世紀80年代末,被吵得沸沸揚揚的美軍新手槍選型會第二輪競爭中,除伯萊塔公司、史密斯·韋森公司產品外,魯格公司的P85手槍也在競爭之列,雖然此槍最終敗北,但對喜愛魯格公司產品的人來說一直耿耿於懷。 | 
美國M1911A1式手槍 柯爾特作為世界"老牌"槍械製造公司,生產的M1911A1型手槍,在美軍中列裝長達70年,不論對美軍還是對世界手槍的發展都產生過深遠影響。 | 捷克CZ83型手槍
20世紀70年代推出了一支集其它世界名槍優點於一身的CZ75型9毫米雙動手槍。該手槍憑借其精巧的布局,合理的人機工效及能夠實施轉換套件的設計思想,令其一發而不可收,此後又出現了各種型號,而其中的CZ83是最具有代表性產品。 | 
前蘇聯托卡列夫手槍 20世紀前半期,蘇聯托卡列夫手槍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手槍之一,遍布於華約各國、朝鮮、越南及非洲許多國家。該槍發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全長196毫米。 |
|
 |  | 
與其他兵器相比,手槍顯然更加“文藝”一些。出於自身具備的特性,以及為體現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手槍家族中誕生了許多藝術品。這些價值不菲的槍支或許從不應用於實戰,卻輾轉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詳細] | 隨著使用要求的變化,手槍也在不斷發展。從目前看,主要的發展趨勢是:
1.重點發展雙動手槍:從安全和減少手槍操作程序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雙動手槍,這種手槍開火迅速,手槍意外落地也不會發生走火現象。 2.大力發展進攻型手槍:它的目的是既作為士兵的自衛武器,又在長槍受損時充當進攻性武器使用,而且可用不同的槍彈,對付不同的對象。 3.用衝鋒手槍和小口徑衝鋒槍取代手槍:手槍由於彈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製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國家提出用衝鋒手槍甚至小口徑衝鋒槍取而代之。 4.再度發展大口徑手槍:美國M1911A1式11.43mm手槍雖已被9mm手槍取代,但1986年4月邁阿密槍戰促使美國再度考慮大口徑手槍的發展,如美國聯邦調查局準備采用10mm口徑手槍。 5.手槍趨於係列化和彈藥通用化: 目前手槍除統一彈藥口徑,使其通用化外,還通過變換槍管、複進簧、彈匣等部件發射多種完全不同的槍彈,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展望未來,無論手槍如何發展,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仍會占居應有的位置。 | 上一期 兵器漫話:武裝直升機 下一期 兵器漫話:潛水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