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變遷(97):幫助、愛心、慈善

kylelong (2012-04-26 17:48:28) 評論 (0)

最早的“幫助與愛心”教育,是小學階段,從學習“草原英雄小姐妹”開始的。不過,現代人認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行為是不值得的,因為人的生命應該高於動物的生命。小學階段,學工學農學軍,大家在學校裏麵,也沒有什麽“好人好事”可做的,但每天都要寫日記,就得找一些“好人好事”來做,比如在校外,幫拖板車的工人推車;在校內,同學們故意把書本弄掉,然後,其他同學趕緊“幫忙”撿起來,算是有內容可以寫了。中學階段,第一次幫助他人,是老師統一宣布的,給一位家裏被盜的同學捐糧票,具體多少也不記得了。每年的年終,要寫自我鑒定,幫助他人,關心同學,這兩條一定不能少。“三好學生”人人想當啊!

 

中學階段,愛心教育隻有“政治課”。那時的德育教育,就完全是老師說,我們聽,沒有教材,隻有一個“學生守則”,而且與小學的“學生守則”大同小異。似乎到了90年代中期,中學才開始有“思想品德課”(簡稱“思品”)。而到了21世紀的當今,有的中學、大學則開設了《三字經》或《儒學》。有些什麽內容,我就不知道了。

 

大學時期,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