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建房記(三十)

非非的爸媽 (2012-03-03 19:38:33) 評論 (25)

我們現住的townhouse在上市21天後,以高於我們2%價,找到了合適的買主。我們的“略低於市場價”的sale strategy 應該還是對的,但也並沒有出現我們希望的“搶購潮”。來看房的人雖然很多,但實際出價的卻寥寥無幾瞎熱鬧了一陣。給人感覺是大家還在觀望,很小心地探路,開價。貸款問題也拖累了一批人。有個來看房的年輕小醫生,文質彬彬,又高又帥,長得就像英俊版的威廉王子,極其喜歡我們的房子,連看了兩次,但他隻拿到50萬的貸款,暫時還沒有能力買下,估計學生貸款還背了不少,很讓人遺憾。

我們鄰居的房子在我們的上市後立刻減價3萬,不久也賣掉了,賣價比我們低了2萬。不過他們既不是邊間,也不是model home,差這2萬其實也合理,當初我們可是比他們高出至少5萬買進的。由此可見,內部裝修絕對是消耗品,賣房時起不了什麽作用,多付的那部分錢,是不能指望今後的市場回報的,還是location最要緊。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些漂亮的裝修在過去九年的每一天所帶來的享受又豈是金錢能完全衡量的呢?

我們小區的鄰居們紛紛惋惜我們賣價稍低了點,但我們卻覺得形勢比人強,欣然接受了市場的定價,快速翻過賣房這一頁,專注於即將遷入的新房。同2007 年比,我們的賣價低了20%, 但同 2003買入價比,又上漲了16%。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期望好事都能占盡,房地產還遠沒有複蘇。在這充滿變數的房地產市場上,我們既買又賣,像是在倆邊下注,風險被對衝了。賣房雖沒有摸到最高位,但這衰弱的市場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自己造房的契機:建築成本比高峰時便宜不少,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得與失的辯證關係吧。

我們正在建的房子已經通過了countyinspection,也就是說,經過11個月的努力,該房理論上已經完成並可以入住了。這次inspection builder 而言,像是畢業考試,難怪這“畢業證”在第一時間從工地傳回了office, 老O又馬上轉給了非爸,Our house project just passed a most important mile stone!

房子裏麵的油漆已經全部完成,效果令人非常滿意。在做budget的時候,非爸還很驚訝油漆的費用為何挺貴的,但後來看到他們所費的工時和最終的效果也覺得物有所值。小d是油漆和drywall的承包商。老o說這兩部分若不是同一contractor,就會陷入互相指責的怪圈:做油漆的常會怪做drywall的沒把牆弄平整,同一家公司的就隻能自己想辦法,努力達到最好質量。小d上崗第一天就邀請非爸上車,去Mclean一個正在開發的小區,看看他的team正在油漆的那些300萬以上的房子,看完後非爸頗受鼓舞。平心而論,美國造房是人工最貴,而油漆又是個人工高消費的產業,光準備工作就好幾天。這朵花,非爸看一個工人花了3個小時貼上保護tape

所有的trim在油漆前還要進行dust control,絕不能讓小粉塵沾在trim上。trim都是木頭做的,然後用釘子訂上去。那釘子的小洞就要一個一個的補好,一個門框就有幾十個補丁,整幢房子少說有上萬個補丁要靠人手一個一個補上。

drywall也要磨得很平,先上兩遍白漆,每上一遍就要磨一次。第三遍開始上色,上完後用太陽燈斜斜地照在每個牆麵,檢查光潔度,再磨,再補,最後上完第四遍才算大功告成。

十幾個工人花了差不多三個星期才完工。我們算是明白為什麽builder大多喜歡用淡色或者幹脆用“builder white”做最後的顏色,因為在燈光照射下,”builder white” 不易暴露缺點!

選顏色真是頗費心思,本來我們決定所有的trim上本白色的,但老o堅決不同意。他召集我們開會,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你們在trimcoffered ceiling上花了大錢,如果上本白色的,那trim的細節不會顯現得很完美,一定要用cream奶油色,這樣一輪一輪的線條才能呈現立體感,coffered ceiling的高雅才能完美體現出來,千萬不要前功盡棄啊!我們采納了老o的建議,果然還是老將有經驗,最後出來的效果的確令人驚豔。

非媽和非爸各自的衣帽間也開始油漆,小d說采用“stain”的方法,要油了磨,磨了再漆,共6遍才能把普通的木材打造成高級家具的味道,嗬嗬,沒想到油漆還有如此“造假”功能!

至於大門,材料是 mahogany, 我們就用“traditional Mahogany” 顏色做stain,盡顯原木的”rich color feeling”.



 

 


超大鏡子


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