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讀史鐵生《病隙碎筆》

長亭路 (2011-12-11 09:57:12) 評論 (23)

病中讀史鐵生《病隙碎筆》

生病真難受。我現在正生著一場重感冒(或是流感),每時每刻咳嗽、噴嚏不斷,頭暈目眩、全身酸痛。

回想起來,這樣嚴重的感冒我還是十幾年前得過一回,那次由感冒轉肺炎前前後後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徹底康複。從那以後我對感冒就有了一種特別的恐懼,每年一到秋天就早早跑到醫生那裏去打流感預防針,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幾年(隻有今年忘了去打針)。不知是不是預防針的作用,反正這些年我真就沒再得過重感冒,偶爾也會有些小傷風,那不過是三兩天的事。

這場病真耽誤事,年底我原本要參加很多活動,並且計劃著在家中請客,這下可全泡湯兒了,隻好臨時取消年前所有活動安排。唉!從今天起就在家安靜地養病吧,隻盼著這次能好得快一點,不要再用去我兩個月的時間才好。

吃過醫生開的強烈止咳藥水,迷迷糊糊靠在床頭,拿出我剛收到的聖誕禮物--IPad2打下這幾行字以後,用起來感覺還有些不習慣,可又懶得再開電腦。想找本書睡前讀,一眼看到了史鐵生的這本《病隙碎筆》。病中重讀這本書,不知會有怎樣的一番感受。

關於生病,誰能有史鐵生的感受深呢?他在輪椅上度過了三十年之後,又由於雙腎衰竭,每三天要去醫院做一次血液透析才能維持生命。這本書就寫在每次的透析治療後,那令他稍可喘息的夾縫之中,名副其實的病隙碎筆啊!

史鐵生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然而對於一個生命中一多半時間都在生病的人,我們在他的書中卻竟然找不到一絲的愁苦與哀怨,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顆開朗光明、閃爍著哲人智慧的高貴的心靈。

一個人的肉體曆盡苦難而精神依然健康,已屬難能可貴,而史鐵生對於生與死、苦難與信仰、殘缺與愛情、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的思考及精辟的論述,閃光的思想,超邁的感悟更是發人深省。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讀這本書,並希望和作者一起去思索、去覺悟、去理解世間的善惡美醜。

《病隙碎筆》一書“字字珠璣,充滿智慧與安詳(本書後記)”。說到生病,史鐵生這樣寫道:“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麵的遊曆。”他說:“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麽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麽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隻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麽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麵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書中還有許多關於信仰的思考。史鐵生這樣寫道:“當有人勸我去佛堂燒炷高香,求佛不斷送來好遠,或許能還給我各項健康時,我總猶豫。不是不願去朝拜(更不是不願忽然站起來),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確實不認為滿腹功利是對佛法的尊敬。便去燒香,也不該有那樣的要求,不該以為命運欠了你什麽。莫非是佛一時疏忽錯有安排,倒要你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惟當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貪迷。為求實惠去燒香磕頭念頌詞,總讓人擺脫不掉阿諛、行賄的感覺。就算是求人辦事吧,也最好不是這樣的邏輯。實在碰上貪官非送禮不可,也是鬼鬼祟祟的才對,怎麽竟敢大張旗鼓去佛門徇私舞弊?佛門清淨,憑一肚子委屈和一疊賬單還算什麽朝拜?”

他還寫道:“人間總是喧囂,因而佛陀領導清淨。人間總是汙濁,所以上帝主張清潔。那是一條路啊!皈依無處。皈依並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

“這樣的路上才有天堂。這樣的天堂有一個好處:不能爭搶。你要去嗎?好,上路就是。要上路嗎?好,爭搶無效,惟以愛的步伐。……任何所謂天堂隻要是許諾可以一勞永逸地到達,通向那兒的路都會擁擠著貪婪。天堂是一條路,這就好了,永遠是愛的步伐,又不擔心會到達無窮的寂寞。”

“皈依是一種心情,一種行走的姿態。”堅定地走在路上,這就是信仰的成立。

史鐵生是作家,更是哲學家,他的精神早已脫離了肉身凡胎的限製,一顆想飛的心插上了翅膀,才能感受到高瞻遠矚之下的萬千氣象。

……

我還是感覺全身酸痛,大概有些發燒吧,先睡了,明早再貼博客。

跟各位網友告個病假,我先踏實養病,文章等病好以後再寫。

祝各位朋友及家人聖誕、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讓我們來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