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戰略縱深和中國的崛起之路

pretty-bored (2011-05-01 00:52:45) 評論 (14)

剛從一個party回來, 睡不著, 就看著Goole地圖叨叨一下這個大事情。 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

西邊的太平洋以及鑲嵌在其中的島嶼從軍事角度來說, 是退可守進可攻的天然屏障。 關島, 夏威夷, 和阿拉斯加三點成犄角之勢的第一道防線, 不說固若金湯, 也算銅牆鐵壁。 當年小日本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偷襲了一個珍珠港, 反而弄巧成拙, 給了老美全國戰爭動員的借口。其實,在現代科技技術條件下,重新上演航母群“偷襲珍珠港”也已經很難很難。 唯一可以突破這道天然屏障的方法是依靠空軍和導彈力量從西北方向入手。這就凸顯出阿拉斯加的重要性,也就證明了老美當年花小錢從老毛子手裏買下阿拉斯加是多麽的明智。 再加上日本這個老美控製的同盟橫亙其中, 憑現有的力量, 老美冷戰為防範毛子建立的北方防禦係統還是很難被攻破的。

東麵的大西洋則是鏈接美國和其歐洲同盟的黃金通道,飛機三四個小時就可從美國東海岸飛到英國, 幾乎就像從北京飛到烏魯木齊一樣方便。 一旦有了大的戰事, 大西洋幾乎可以看作美國及其盟軍的內海。

北麵的加拿大和格林蘭島除了軍事屏障的作用以外, 還是能提供資源的大後方。 加拿大三千多萬人口, 國土麵積卻比中國還大, 並且北部大片尚未開發的土地蘊藏著豐富的各種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北冰洋解凍後會變成一個鏈接歐洲美洲的天然水道, 世界的中心恐怕要畫在北極了。

墨西哥是鏈接北美和南美的樞紐, 墨西哥灣也可所作內海。更為關鍵的是墨西哥, 澳大利亞, 南非組成的這個互相策應三角防線,讓其他人幾乎沒法打南美和南部非州的主義。 美國離非洲西海岸的距離並不太長, 大概相當於從北京到巴基斯坦那末遠。

有樓主說的對, 即使中國在努力, 不突破平均資源這個瓶頸, 想要國民過上西方人的好日子, 恐怕難上加難。 縱觀歐美工業化的曆史,要麽必須靠戰爭重新洗牌, 要麽靠殖民為自己輸血。 按以上的分析, 與美進行戰爭恐怕是得不償失。 可以殖民的地方已經為數不多了。 從地圖上看, 最佳突破口應是北方的西伯利亞。 當年中蘇交惡是, 咱也沒怕過, 現在蘇聯顏色革命分解後, 一落千丈, 應該更不在話下。 拿下西伯利亞, 資源, 土地, 戰略縱深就都有了, 也能在北冰洋戰上一席之地。

同誌們, 有沒有這個決心和勇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