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頁
新聞
讀圖
財經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時尚
旅遊
影視
博客
群吧
論壇
電台
熱點
原創
時政
旅遊
美食
家居
健康
財經
教育
情感
星座
時尚
娛樂
曆史
文化
社區
幫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上)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上)
2010-07-08 17:23:26
夏仲夢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涓涓細流過,靜靜萬物洗。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
2010-02-09 13:43:45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
並非所有的英雄都能青史留名,特別是拘於客觀難以記載的無名英雄,但他們的傳奇在人們的口中流傳吟誦。
“在講古5中,前麵文革的血腥場麵與後麵七爺網師園遇虎的章節不太相融,為了讓新來的朋友能看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我把5後麵一小節,略加改動一並貼出來,使本文能夠慣氣,老朋友可略過,直接進入下文。”
這是耳福對自己在講古5裏過激描寫的一段歉意,為此重新開了6,去掉了這段。但我反複斟酌,覺得這一段曆史盡管血腥,看後鬱悶,但還是留在我們腦海中提醒我們過去那些並非如煙的往事,祈禱今後不會再發生。。。
當我在腦子裏捕捉七爺留下的故事時候,另外的一些畫麵卻在眼前閃來閃去,這些畫麵和前麵提到的宋徽宗鳥語花香的畫麵有著天壤之別,一個是在古老優雅的絹上,一個是在我異常恐怖的記憶裏,盡管我想努力擺脫它們但收效甚微,那就索性先從這些畫麵說起:
***(下麵的文字將要涉及到痛苦,血腥和暴力,和武俠小說裏的不一樣,看了後會不舒服,不適合的朋友不必讀下去,可以看我下麵的其他故事。)
你聽過豹子交配的聲音嗎?此時七爺的嚎叫比那種聲音難聽不知道多少倍:“啊唉--- --- !! 嗷-------!!!唉------!!!!
我等了五十來年啦!!!來吧!小子(音:賊)報應的時候到啦!!!!!------ --------- -----------”兩寸寬,雙層加厚帆布,刀一般鋒利的電鍍鋼頭,這就是當時最時髦的軍用武裝帶,被十六七歲的壯小夥子掄圓了在空中發出“嗚---嗚---”的呼嘯聲,下去的時候那鋼頭便立著隔著衣服切進七爺的肉裏。
“出手吧!啊呦------!!我早就該死啦!!!哎噢!!!報應啊!!!” 他在為了自己年輕時鏟掉北魏帝後禮佛圖浮雕的事做最後的懺悔。武裝帶的鋼頭劈頭蓋臉而下-----
七爺的眼睛,血紅了,武裝帶的鋼頭,血紅了,天,血紅了------。
“你們砸啦那麽多老祖宗的家當,早晚跟我一樣,也它媽好不了!!”‘刀斧手’們被七爺的話激怒了,一個臉瘦胳膊粗的家夥抄起一把邊上施工用的鎬頭:“老丫挺的!沒見過你丫的這麽找死的。”鎬頭隨話音落下,七爺在地上翻轉了一下身體,隻聽到掘柴禾般“哢嚓!”一聲,鎬尖直穿過七爺右腿的漆蓋骨插進土裏,隻見七爺身子挪動了一下,便什麽聲都沒有了-------。
不知是誰家的嬰兒在哇哇的哭個沒完-----。
小操場把角的電線杆上吊著隔壁院裏的小官阿姨,繩子的一頭綁在她的頭發上,另一頭繞過高高的路燈垂下來係著一雙半高跟鞋,被風搖晃著從容的拍打著小官阿姨的臉,她兩手被綁在身後,雙腳死命的伸直著腳尖似乎將將能沾到地皮兒,她的頭皮沿著一條傷口已裂開了一道肉縫----- (人物,情景均非虛構)
靠小紅樓邊上四五個被五花大綁的人跪在地上,頭上戴著紙糊的高帽子,脖子上用鐵絲掛著寫著他們名子並打著紅叉的大牌子,幾個年輕人在他們身上練著拳腳。
小操場中間象扔破爛一樣堆滿了被砸爛的老紅木家具,古書畫,古瓷器----等等。其中,僅七爺用一生心血收藏的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的瓷器就有不下幾十件,古代,近代的名人墨跡,碑拓,古籍善本等不計其數.
這時另一個學生跑過來湊到氣喘籲籲的瘦臉兒耳邊說了幾句,瘦臉眨著眼睛瞥了一下地下被打爛了的七爺:“一會兒有首長視察咱們的戰利品,把這老王八蛋先拖醫院去,首長說留著他還得讓他交待問題,中間那堆破爛等會兒再燒。
”快五點了,一輛軍用吉普車裹著塵土停在操場裏,車上下來幾個穿軍大衣的人,中間的一個披著大衣戴眼鏡的瘦老頭向這邊微微點了點頭,大家在遠處一眼就認出來了;“魯赤水”----康生。(魯赤水,是康生針對齊白石給自己起的筆名,魯對齊,赤對白,水對石。)它讓身邊一個大個子去應付小將們,自己專心的在那堆“戰利品”中挑揀著,他身旁的人順著他的指指點點不停把一些畫軸,字帖往車上抱。待車上塞得快坐不下人的時候,幾個人才鑽進車裏拖著灰塵走了----。
太陽要下去了,風更冷了,操場中堆著的東西冒著黑煙閃著最後的火苗,紅衛兵們也走了,吊在電線杆上的小官阿姨的頭皮已掀起了一半,腳下已經不用力了,幾個跪在那的人差不多都倒下了,在七爺被拖走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長長的黑紅的血跡-----。
(上麵這段因為基本上是真的,所以打得我真TM悶得慌)
七奶奶走了兩年了,再加上運動炒家鬧得,屋子裏那還象人住的地方。----
我用僅剩下的一點玉米麵加水煮熟,再掰開七爺被幹血粘住的嘴往裏灌;“噗!”的一下全噴出來了,噴了再灌,灌了再噴-----。
六天後七爺說了句話把我高興壞了:“唉--疼死我啦書子,-----能----弄口---弄口酒來嗎?” 我撒丫子奔到高台階上的小鋪,一進門就給王伯伯跪下了連哭帶喊:“王伯伯,借我一兩燒酒吧,我到時候撿廢紙賣了錢準保還您,不騙你!求求您啦!求求您啦!我七爺疼--- ”
(當時老白幹散著賣七分錢一兩,我靠,寫不下去了)
“酒來了七爺!”我一手輕輕把七爺的頭托起來一點,一手把酒杯送到七爺的嘴邊上說:“我都找了,連口鹹菜也沒有了。”七爺吃力得咽下一口酒,耷拉在床上的手慢慢搖了搖又順著鋪板往下摸,半天摸出了一根鐵釘子,慢慢的放到嘴裏抿了抿,湊上來又喝下一口才順出一口氣,合上眼皮疲勞的靠下去。 我呆了!-------鏽釘下酒嗬!
山裏晚上的空氣象洗過一般,晚飯是我和七爺每人半個野菜團子(如果我說它比現在的魚翅香你肯定罵我,那就隨你了)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然隔三差五地吃得上飛禽,是我用彈弓打的。有時我把挖來的草藥到鎮上偷偷的換幾兩燒酒,待七爺謅下肚後,眼裏開始有了光亮。我就緊著趁機問:“七爺,咱這森林裏怎麽沒有老虎嗬?您看見過老虎嗎?今晚上您給我講個大老虎的故事行嗎?”七爺尋思了半晌:“老虎----見過,但不是在森林裏,要是在森林裏見過老虎,今天的故事怕是講不成啦。早前呐,在一個姓張的老頭家見過-----”
老北京講古----
城南那複有閑廛,
生翠叢中築數椽;
他日買魚雙艇子,
定應先詣網師園。
這是清代文人洪亮吉詠網師園的句子。
在蘇州城南闊家頭巷內的網師園,起先是南宋史正誌的私宅也叫萬卷堂,她與南園、滄浪亭遙遙相望。乾隆年間宋宗元退隱之後,又重新折騰翻建一回,取名網師園。網師者,就是打魚的老頭,園主以此作園名隱寓其漁隱之意:老子不幹了,回家抱孫子去了。過去的能人都這樣,脾氣大。(不像現在的當官的,老得都認不清誰是誰啦,可就是死把著不放。) 這網師園你別看它小,她是以精巧緊湊、以小見大著稱,當時張爰(大千,排行老八),張善(善仔,排行老二)兄弟倆就住在網師園。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仿照網師園“殿春簃”,建造了中國古典庭園“明軒”,據說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從蘇州運來的。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不知傾倒了多少各國的觀眾。)
記得是小日本兒打進南京的前兩年,那時候七爺剛出徒,在竄貨場上摟貨幾次得手,受到師傅的信任,掌櫃的讓七爺去南方辦貨同時交待給張八爺(大千)捎封信。七爺在揚州蔣鳳白家裏住了三日後就徑直奔了蘇州。當時聽說張大千私購了一批石濤的真印,他仿的石濤的畫經過中間人騙過了張學良,之後為此八爺也心裏犯了好一陣嘀咕,這事圈裏的老人都知道。 張大千在收藏上也絕對是個行家,張八爺當年用買房子的500兩黃金從琉璃廠玉池山房買下“韓熙載夜宴圖”一時名震京城。此次送信七爺心裏捉摸著是掌櫃的和張八爺又有買賣的事要商量了。
到的時候天已經晚啦,開門的夥計探出頭,七爺把來意告訴他,他邊把我迎進去邊說“不巧,我家八爺有事外出,二爺也剛回來,正在發火呐。” 七爺胡亂點著頭跟著往裏走忍不住地左右看著園子裏的景致,雖說在京城時大小皇家王府的園林沒少看過可南方北方到底是不一樣,花草樹木都透著那麽秀雅滋潤,此時也顧不上多尋思,隻是心裏覺著稱這裏是人間仙境那是一點都不過分!
說話到了廳房的廊子外邊,屋裏點著燈,隔著大花窗格子看見一排下人打扮的有男有女一個個都低著頭,背對著窗子穿大褂的大概是二爺,操著四川口音:“還是不講!你們眼裏還有我沒有?到底是誰?說嘛!”這當口不知打哪傳來一陣“呼--呼---”的聲音,聽上去,有點像雍和宮裏做法事的時候喇嘛吹的老長老長的長號拖出的尾音。正納悶呐,壞啦!突然七爺覺得眼睛出毛病拉!使勁揉了揉再睜開,要不是看門的夥計扶著,肯聽坐地上了;一隻足有八尺長的老虎,嘴裏拖著個腿腳直蹬歪的六七歲的小孩!!!從後廳“呼---呼---”的出來啦!!
七爺是被嚇暈過去了,等他醒過來的時候,門房的夥計已把他扶到了偏房,沏上了上等的毛尖綠茶,並給七爺講了如下這般-----
二爺(張善仔)以畫虎著稱於世,自號虎癡,先前從貴陽得一小虎仔,在園中精心喂養,從來舍不得用鎖鏈拴著,平時反複觀察虎的各種姿態,終使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因為二爺對待這老虎跟對自己親生兒子似的,加上是從小養大的,這老虎已能略通人性,在園子裏常跟隨主人左右,來了生的客人也是極其溫順,每次還要跟隨主人送客,當送到離大門十幾步的時候,便自動停下。時間長了,熟的常客都知道二爺家中養著老虎,也不害怕了,有一次上海書家馬公愚先生來拜訪,二爺還請馬先生騎在虎背上攝影留念。要是生人來的時候,門房都會事先打聲招呼,以免嚇著客人。
記得隻有一次老虎真的發脾氣了。一位掏泔水的外地人來到園子裏,剛把肩上擔的水桶放下,隻聽那老虎“嗡”一聲大吼,撲過來一掌一個把那兩隻水桶拍得稀爛,還氣得猛喘粗氣,把那個掏泔水的下個半死。後來才明白過來,這虎當時是被獵人在山上用木桶捉到的,隻要看見木桶便會發怒,從此家裏用捅的時候都要格外回避。
今天事出的意外,怎麽個意外法呢?二爺平時規矩大,對家中的子女和下人要求十分的嚴格。本來二爺中午外出的時候,說晚上不回來啦,趕巧八爺(張大千)也不在家,這下家裏的孩子和下人們都有鬆口氣兒的感覺。
下午我家的小少爺從私塾念完書回來,嘴饞了,就自己從青花瓷缸裏抓出把瓜子磕開了,這要在平時二爺在家的時候是不敢的,因為二爺最反對慣孩子這些零碎毛病,可今天大家都知道主人不回來,傭人們也就沒顧得上打掃,有的料理手頭的私事,有的就在廳裏玩開了麻將。可沒曾想二爺臨時回來啦,一回家看見幾個傭人在打麻將,客廳裏滿地的瓜子皮,本來二爺的脾氣就大,看見這場麵能不生氣嗎?先是問誰磕的瓜子皮為什麽不掃了,下人們沒想到二爺會突然回來了,又怕說出來小少爺會挨揍,自然是沒人敢言語,這下二爺更火啦;當時這場麵我也懵了,又恰巧趕上七爺你來敲門,就把應該事先告訴你園子裏有老虎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的。要說這老虎通人性呢,它看見大家夥受委屈,主人又幹著急,就跑到小少爺屋裏把正睡的五迷三道的孩子從床上拖出來哩-----。
都是小的的疏忽才讓七爺您受了驚嚇,還請您在二爺那裏幫小的擔待-----。
七爺聽過夥計的這番故事饒有興致:“老師傅盡管放寬心,我老七心中有數,好一個虎癡嗬!”(上麵老虎的故事群部屬實)
第二天早晨,七爺用過早飯後正用綠茶漱著口,見二爺手裏捧著個大花瓷壇子進來了:“昨晚上的事讓七弟受驚拉---。”
“哪裏,哪裏!是我沒見過世麵讓二爺見笑啦。”
“你來得正好幫我看看這個玩意,上海鑒雲堂的四公子詹天和送來的,開價不低,我看字畫還馬馬虎虎,看瓷器是外行,你是行家幫我拿個主意。”
七爺一手托底,一手抓住沿口從二爺手中接過罐子,二尺高二尺左右寬,上麵畫著赤,黃,褐,綠,紫外加底色藍花的雲龍藻紋,海水疆崖,圖案古雅華貴,釉色溫潤豔麗,翻過來再看缸口,透過汙漬看得出胎質緊密,青料雙圈內工工整整地寫著“大明萬曆年製”六個宋體字。
二爺接著說:“明代青花我是情有獨鍾,家裏收了不少,不過象這樣品相出眾的萬曆五彩官窯大件,我還是頭一次見識,範金農,崔玉侯幫我看過都說不錯,今天還請你這京城來的行家給個說法。”
七爺上下左右端詳一遍,然後閉上眼,把罐子靠近耳邊,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輕彈了兩下,再彈了兩下,“咚,咚”聲音沉悶,沒有飄浮的尾音。七爺睜開眼:“底兒是萬曆的不錯,接口處是後掛的彩,應該是北京詹遠廣的絕活。”
“老七呀,你是說這玩藝是拚起來的,除了罐子底其他的都是糊弄人的?”
七爺回到:“上半截子是清末的東西,人們看胎的質地和款兒主要看底,款兒寫在身上的單說,這罐子底兒一旦看真的話往往能唬住不少人。可話說回來,鄉下農民耪地的時候撿個帶款的官窯碗底不算誰麽。”
善仔還是一臉的疑惑:“可這釉子一點看不出接口嗬,你怎麽能說它是個半截子的東西呐?”
“您聽聽這聲兒,如果是完整的家夥,聲音必然清脆,後掛彩的聲音就不對了,尤其是在接口處聲音會發品,此外,透過釉子細看上麵和底的胎子不是一回事。”
“哎呀七弟嗬,今天我可長見識了,別人鑒定瓷器都是用眼睛看,你還加上用耳朵聽,替我保住了不少銀子,這樣吧,已經到了蘇州,就順便再去杭州轉轉,盤纏我出,你掌櫃的那邊我會去信,他不能不給我這點麵子。”
(講古5中,七爺被打個半死,今天特意讓他去杭州玩玩,算是對七爺和大家的一點補償吧,為了配合江南風景下麵的文字將取消京味)
江南好,最憶是杭州!
千年淨祠的鍾聲透過細雨,回蕩在南屏山麓,悠遠的餘音潛入綿綿的柳浪聞鶯深處。飛來峰下,靈隱的僧侶誦經不絕,香火引著澗水漫出山外,棲霞嶺的古樟翠柏擁裹著嶽王忠魂永垂千古,而“試問錢塘蘇小小,風流還似大蘇無”的名句更讓人神往西子的萬種風情西湖的岸邊,殘坡古柳一派天然。朦朦中的蘇堤如淡墨一筆-----。
倚湖濱縱看;斷橋鎖住孤山,轉徊西泠;古漢‘三老石室’已在高處,放鶴亭外;不知誰家的玉指撫弄琵琶,嫋嫋的弦韻隨著雨絲款款的撒進霜染的荷池。天水相接-----
一蓑梢公,一壇老酒,一個七爺,蓬船泛舟於湖上,渺渺如一葉,不知是在天上還是人間。
樓外樓上掌燈了,雨停了,酒壇空了,七爺醉了,梢公已睡在船頭。
次日,天氣似雨非雨,七爺遊興正濃,徒步上白堤,經孤山南麓轉入山門來到文瀾閣下,閣前曲廊挽綠水,亭榭傍雲石,閣分三層,重簷飛椽,勾欄望柱,簷下懸掛一巨匾,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文瀾閣”出自光緒帝禦筆,此處正是珍藏“四庫全書”的幾大書閣之一。石階回轉,碎石鋪成花莖,過粉牆,進了圓門又是蒲草疊石環繞的一泓碧水,臨池古亭上垂著一幅素聯:以文會友,以古為徒。眼前便是----西泠印社了。
此時七爺不無感慨,自幼喜好文章書畫,卻不想天公指引亂世裏做了商徒。遊至此處不免格外的心生崇敬之意。過潛泉,穿竹閣,拾級而上,仰視石坊,石柱上刻著丁輔仁的的句子,石坊的東側摩崖楷書四個字“漸入佳境”。山川雨露圖書室的門前匾是翁方剛手書,另有一聯“湖勝瀟湘,樓若煙雨,把酒高吟集遊客,峰有南北,月無故今,登山遠覽屬騷人。” 文泉,潛泉,印泉,仰賢亭,剔蘚亭,石交亭-----
步步是景,景景含典留詩。登高處回首遠眺西子,七爺吟哦道:“騁懷觀道,煙雲得失,湖天浩渺,此心誰知。”
煙雲處,華嚴經塔隱沒在晴晴雨雨中去了-------------------
《老北京講古(6)》BY耳福
登錄
後才可評論.
今日熱點
都外科醫生了,還被歧視?
老X
回鄉有感 (二)拉布布自由
兩問號
亞裔男性不可忽視的健康威協——前列腺癌
fubin
北大錄取通知書
天涯為客
俄烏戰爭停火的曙光出現
雅美之途
這才是中華民族該有的氣魄!過年去潮汕看英歌舞,熱血沸騰!
邊走邊看66
溫哥華 Airbnb – Case Study 2
楓葉糖漿007
重慶南濱路看朝天門兩江匯美景 - 2025回鄉探親
五湖以北
混在京城的日子 (1)
石頭村
再說風險和倉位管理
jenning
沉鬱的時候讀點書
貓冬兒
1952年聯合國否定了外蒙獨立
林向田
《護士日記》支援護士的生存之道
雲霞姐姐
長篇小說《穀雨立夏間》285 午夜的談判
可能成功的P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熱點
為什麽國內適合養老
危言
人性的醜陋
淩水
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海外感思“漢奸”式思維
SUDreamers
退個休, 中國又爆了?
BeijingGirl1
對遺囑,信托和委托的一些個人看法
庸貓0007
我很隨意地鄭重聲明 一下
mychina
車沒了
帕格尼尼
生活在兩個極端的退休同學
Y自然流露Y
馬德裏萬花筒:植牙
巴黎到羅馬
中國最大的鬼城沒鬼了
世界在我心中
回鄉有感 (一)家鄉一碗粉,足以慰風塵
兩問號
盛暑之下房市冷卻
唐山故鄉
2025回國 紀念抗戰,兩個人的悲劇。。。(圖)
菲兒天地
炒股奇跡:5年從$70萬炒到$2,100萬的奇跡
老X
advertisement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上)
切換到網頁版
夏仲夢
給我悄悄話
博文列表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上)
夏仲夢
(2010-07-08 17:23:26)
評論
(0)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
2010-02-09 13:43:45
雜談 印-6 南張北溥---張大千
並非所有的英雄都能青史留名,特別是拘於客觀難以記載的無名英雄,但他們的傳奇在人們的口中流傳吟誦。
“在講古5中,前麵文革的血腥場麵與後麵七爺網師園遇虎的章節不太相融,為了讓新來的朋友能看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我把5後麵一小節,略加改動一並貼出來,使本文能夠慣氣,老朋友可略過,直接進入下文。”
這是耳福對自己在講古5裏過激描寫的一段歉意,為此重新開了6,去掉了這段。但我反複斟酌,覺得這一段曆史盡管血腥,看後鬱悶,但還是留在我們腦海中提醒我們過去那些並非如煙的往事,祈禱今後不會再發生。。。
當我在腦子裏捕捉七爺留下的故事時候,另外的一些畫麵卻在眼前閃來閃去,這些畫麵和前麵提到的宋徽宗鳥語花香的畫麵有著天壤之別,一個是在古老優雅的絹上,一個是在我異常恐怖的記憶裏,盡管我想努力擺脫它們但收效甚微,那就索性先從這些畫麵說起:
***(下麵的文字將要涉及到痛苦,血腥和暴力,和武俠小說裏的不一樣,看了後會不舒服,不適合的朋友不必讀下去,可以看我下麵的其他故事。)
你聽過豹子交配的聲音嗎?此時七爺的嚎叫比那種聲音難聽不知道多少倍:“啊唉--- --- !! 嗷-------!!!唉------!!!!
我等了五十來年啦!!!來吧!小子(音:賊)報應的時候到啦!!!!!------ --------- -----------”兩寸寬,雙層加厚帆布,刀一般鋒利的電鍍鋼頭,這就是當時最時髦的軍用武裝帶,被十六七歲的壯小夥子掄圓了在空中發出“嗚---嗚---”的呼嘯聲,下去的時候那鋼頭便立著隔著衣服切進七爺的肉裏。
“出手吧!啊呦------!!我早就該死啦!!!哎噢!!!報應啊!!!” 他在為了自己年輕時鏟掉北魏帝後禮佛圖浮雕的事做最後的懺悔。武裝帶的鋼頭劈頭蓋臉而下-----
七爺的眼睛,血紅了,武裝帶的鋼頭,血紅了,天,血紅了------。
“你們砸啦那麽多老祖宗的家當,早晚跟我一樣,也它媽好不了!!”‘刀斧手’們被七爺的話激怒了,一個臉瘦胳膊粗的家夥抄起一把邊上施工用的鎬頭:“老丫挺的!沒見過你丫的這麽找死的。”鎬頭隨話音落下,七爺在地上翻轉了一下身體,隻聽到掘柴禾般“哢嚓!”一聲,鎬尖直穿過七爺右腿的漆蓋骨插進土裏,隻見七爺身子挪動了一下,便什麽聲都沒有了-------。
不知是誰家的嬰兒在哇哇的哭個沒完-----。
小操場把角的電線杆上吊著隔壁院裏的小官阿姨,繩子的一頭綁在她的頭發上,另一頭繞過高高的路燈垂下來係著一雙半高跟鞋,被風搖晃著從容的拍打著小官阿姨的臉,她兩手被綁在身後,雙腳死命的伸直著腳尖似乎將將能沾到地皮兒,她的頭皮沿著一條傷口已裂開了一道肉縫----- (人物,情景均非虛構)
靠小紅樓邊上四五個被五花大綁的人跪在地上,頭上戴著紙糊的高帽子,脖子上用鐵絲掛著寫著他們名子並打著紅叉的大牌子,幾個年輕人在他們身上練著拳腳。
小操場中間象扔破爛一樣堆滿了被砸爛的老紅木家具,古書畫,古瓷器----等等。其中,僅七爺用一生心血收藏的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的瓷器就有不下幾十件,古代,近代的名人墨跡,碑拓,古籍善本等不計其數.
這時另一個學生跑過來湊到氣喘籲籲的瘦臉兒耳邊說了幾句,瘦臉眨著眼睛瞥了一下地下被打爛了的七爺:“一會兒有首長視察咱們的戰利品,把這老王八蛋先拖醫院去,首長說留著他還得讓他交待問題,中間那堆破爛等會兒再燒。
”快五點了,一輛軍用吉普車裹著塵土停在操場裏,車上下來幾個穿軍大衣的人,中間的一個披著大衣戴眼鏡的瘦老頭向這邊微微點了點頭,大家在遠處一眼就認出來了;“魯赤水”----康生。(魯赤水,是康生針對齊白石給自己起的筆名,魯對齊,赤對白,水對石。)它讓身邊一個大個子去應付小將們,自己專心的在那堆“戰利品”中挑揀著,他身旁的人順著他的指指點點不停把一些畫軸,字帖往車上抱。待車上塞得快坐不下人的時候,幾個人才鑽進車裏拖著灰塵走了----。
太陽要下去了,風更冷了,操場中堆著的東西冒著黑煙閃著最後的火苗,紅衛兵們也走了,吊在電線杆上的小官阿姨的頭皮已掀起了一半,腳下已經不用力了,幾個跪在那的人差不多都倒下了,在七爺被拖走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長長的黑紅的血跡-----。
(上麵這段因為基本上是真的,所以打得我真TM悶得慌)
七奶奶走了兩年了,再加上運動炒家鬧得,屋子裏那還象人住的地方。----
我用僅剩下的一點玉米麵加水煮熟,再掰開七爺被幹血粘住的嘴往裏灌;“噗!”的一下全噴出來了,噴了再灌,灌了再噴-----。
六天後七爺說了句話把我高興壞了:“唉--疼死我啦書子,-----能----弄口---弄口酒來嗎?” 我撒丫子奔到高台階上的小鋪,一進門就給王伯伯跪下了連哭帶喊:“王伯伯,借我一兩燒酒吧,我到時候撿廢紙賣了錢準保還您,不騙你!求求您啦!求求您啦!我七爺疼--- ”
(當時老白幹散著賣七分錢一兩,我靠,寫不下去了)
“酒來了七爺!”我一手輕輕把七爺的頭托起來一點,一手把酒杯送到七爺的嘴邊上說:“我都找了,連口鹹菜也沒有了。”七爺吃力得咽下一口酒,耷拉在床上的手慢慢搖了搖又順著鋪板往下摸,半天摸出了一根鐵釘子,慢慢的放到嘴裏抿了抿,湊上來又喝下一口才順出一口氣,合上眼皮疲勞的靠下去。 我呆了!-------鏽釘下酒嗬!
山裏晚上的空氣象洗過一般,晚飯是我和七爺每人半個野菜團子(如果我說它比現在的魚翅香你肯定罵我,那就隨你了)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然隔三差五地吃得上飛禽,是我用彈弓打的。有時我把挖來的草藥到鎮上偷偷的換幾兩燒酒,待七爺謅下肚後,眼裏開始有了光亮。我就緊著趁機問:“七爺,咱這森林裏怎麽沒有老虎嗬?您看見過老虎嗎?今晚上您給我講個大老虎的故事行嗎?”七爺尋思了半晌:“老虎----見過,但不是在森林裏,要是在森林裏見過老虎,今天的故事怕是講不成啦。早前呐,在一個姓張的老頭家見過-----”
老北京講古----
城南那複有閑廛,
生翠叢中築數椽;
他日買魚雙艇子,
定應先詣網師園。
這是清代文人洪亮吉詠網師園的句子。
在蘇州城南闊家頭巷內的網師園,起先是南宋史正誌的私宅也叫萬卷堂,她與南園、滄浪亭遙遙相望。乾隆年間宋宗元退隱之後,又重新折騰翻建一回,取名網師園。網師者,就是打魚的老頭,園主以此作園名隱寓其漁隱之意:老子不幹了,回家抱孫子去了。過去的能人都這樣,脾氣大。(不像現在的當官的,老得都認不清誰是誰啦,可就是死把著不放。) 這網師園你別看它小,她是以精巧緊湊、以小見大著稱,當時張爰(大千,排行老八),張善(善仔,排行老二)兄弟倆就住在網師園。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仿照網師園“殿春簃”,建造了中國古典庭園“明軒”,據說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從蘇州運來的。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不知傾倒了多少各國的觀眾。)
記得是小日本兒打進南京的前兩年,那時候七爺剛出徒,在竄貨場上摟貨幾次得手,受到師傅的信任,掌櫃的讓七爺去南方辦貨同時交待給張八爺(大千)捎封信。七爺在揚州蔣鳳白家裏住了三日後就徑直奔了蘇州。當時聽說張大千私購了一批石濤的真印,他仿的石濤的畫經過中間人騙過了張學良,之後為此八爺也心裏犯了好一陣嘀咕,這事圈裏的老人都知道。 張大千在收藏上也絕對是個行家,張八爺當年用買房子的500兩黃金從琉璃廠玉池山房買下“韓熙載夜宴圖”一時名震京城。此次送信七爺心裏捉摸著是掌櫃的和張八爺又有買賣的事要商量了。
到的時候天已經晚啦,開門的夥計探出頭,七爺把來意告訴他,他邊把我迎進去邊說“不巧,我家八爺有事外出,二爺也剛回來,正在發火呐。” 七爺胡亂點著頭跟著往裏走忍不住地左右看著園子裏的景致,雖說在京城時大小皇家王府的園林沒少看過可南方北方到底是不一樣,花草樹木都透著那麽秀雅滋潤,此時也顧不上多尋思,隻是心裏覺著稱這裏是人間仙境那是一點都不過分!
說話到了廳房的廊子外邊,屋裏點著燈,隔著大花窗格子看見一排下人打扮的有男有女一個個都低著頭,背對著窗子穿大褂的大概是二爺,操著四川口音:“還是不講!你們眼裏還有我沒有?到底是誰?說嘛!”這當口不知打哪傳來一陣“呼--呼---”的聲音,聽上去,有點像雍和宮裏做法事的時候喇嘛吹的老長老長的長號拖出的尾音。正納悶呐,壞啦!突然七爺覺得眼睛出毛病拉!使勁揉了揉再睜開,要不是看門的夥計扶著,肯聽坐地上了;一隻足有八尺長的老虎,嘴裏拖著個腿腳直蹬歪的六七歲的小孩!!!從後廳“呼---呼---”的出來啦!!
七爺是被嚇暈過去了,等他醒過來的時候,門房的夥計已把他扶到了偏房,沏上了上等的毛尖綠茶,並給七爺講了如下這般-----
二爺(張善仔)以畫虎著稱於世,自號虎癡,先前從貴陽得一小虎仔,在園中精心喂養,從來舍不得用鎖鏈拴著,平時反複觀察虎的各種姿態,終使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因為二爺對待這老虎跟對自己親生兒子似的,加上是從小養大的,這老虎已能略通人性,在園子裏常跟隨主人左右,來了生的客人也是極其溫順,每次還要跟隨主人送客,當送到離大門十幾步的時候,便自動停下。時間長了,熟的常客都知道二爺家中養著老虎,也不害怕了,有一次上海書家馬公愚先生來拜訪,二爺還請馬先生騎在虎背上攝影留念。要是生人來的時候,門房都會事先打聲招呼,以免嚇著客人。
記得隻有一次老虎真的發脾氣了。一位掏泔水的外地人來到園子裏,剛把肩上擔的水桶放下,隻聽那老虎“嗡”一聲大吼,撲過來一掌一個把那兩隻水桶拍得稀爛,還氣得猛喘粗氣,把那個掏泔水的下個半死。後來才明白過來,這虎當時是被獵人在山上用木桶捉到的,隻要看見木桶便會發怒,從此家裏用捅的時候都要格外回避。
今天事出的意外,怎麽個意外法呢?二爺平時規矩大,對家中的子女和下人要求十分的嚴格。本來二爺中午外出的時候,說晚上不回來啦,趕巧八爺(張大千)也不在家,這下家裏的孩子和下人們都有鬆口氣兒的感覺。
下午我家的小少爺從私塾念完書回來,嘴饞了,就自己從青花瓷缸裏抓出把瓜子磕開了,這要在平時二爺在家的時候是不敢的,因為二爺最反對慣孩子這些零碎毛病,可今天大家都知道主人不回來,傭人們也就沒顧得上打掃,有的料理手頭的私事,有的就在廳裏玩開了麻將。可沒曾想二爺臨時回來啦,一回家看見幾個傭人在打麻將,客廳裏滿地的瓜子皮,本來二爺的脾氣就大,看見這場麵能不生氣嗎?先是問誰磕的瓜子皮為什麽不掃了,下人們沒想到二爺會突然回來了,又怕說出來小少爺會挨揍,自然是沒人敢言語,這下二爺更火啦;當時這場麵我也懵了,又恰巧趕上七爺你來敲門,就把應該事先告訴你園子裏有老虎的事忘得一幹二淨的。要說這老虎通人性呢,它看見大家夥受委屈,主人又幹著急,就跑到小少爺屋裏把正睡的五迷三道的孩子從床上拖出來哩-----。
都是小的的疏忽才讓七爺您受了驚嚇,還請您在二爺那裏幫小的擔待-----。
七爺聽過夥計的這番故事饒有興致:“老師傅盡管放寬心,我老七心中有數,好一個虎癡嗬!”(上麵老虎的故事群部屬實)
第二天早晨,七爺用過早飯後正用綠茶漱著口,見二爺手裏捧著個大花瓷壇子進來了:“昨晚上的事讓七弟受驚拉---。”
“哪裏,哪裏!是我沒見過世麵讓二爺見笑啦。”
“你來得正好幫我看看這個玩意,上海鑒雲堂的四公子詹天和送來的,開價不低,我看字畫還馬馬虎虎,看瓷器是外行,你是行家幫我拿個主意。”
七爺一手托底,一手抓住沿口從二爺手中接過罐子,二尺高二尺左右寬,上麵畫著赤,黃,褐,綠,紫外加底色藍花的雲龍藻紋,海水疆崖,圖案古雅華貴,釉色溫潤豔麗,翻過來再看缸口,透過汙漬看得出胎質緊密,青料雙圈內工工整整地寫著“大明萬曆年製”六個宋體字。
二爺接著說:“明代青花我是情有獨鍾,家裏收了不少,不過象這樣品相出眾的萬曆五彩官窯大件,我還是頭一次見識,範金農,崔玉侯幫我看過都說不錯,今天還請你這京城來的行家給個說法。”
七爺上下左右端詳一遍,然後閉上眼,把罐子靠近耳邊,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輕彈了兩下,再彈了兩下,“咚,咚”聲音沉悶,沒有飄浮的尾音。七爺睜開眼:“底兒是萬曆的不錯,接口處是後掛的彩,應該是北京詹遠廣的絕活。”
“老七呀,你是說這玩藝是拚起來的,除了罐子底其他的都是糊弄人的?”
七爺回到:“上半截子是清末的東西,人們看胎的質地和款兒主要看底,款兒寫在身上的單說,這罐子底兒一旦看真的話往往能唬住不少人。可話說回來,鄉下農民耪地的時候撿個帶款的官窯碗底不算誰麽。”
善仔還是一臉的疑惑:“可這釉子一點看不出接口嗬,你怎麽能說它是個半截子的東西呐?”
“您聽聽這聲兒,如果是完整的家夥,聲音必然清脆,後掛彩的聲音就不對了,尤其是在接口處聲音會發品,此外,透過釉子細看上麵和底的胎子不是一回事。”
“哎呀七弟嗬,今天我可長見識了,別人鑒定瓷器都是用眼睛看,你還加上用耳朵聽,替我保住了不少銀子,這樣吧,已經到了蘇州,就順便再去杭州轉轉,盤纏我出,你掌櫃的那邊我會去信,他不能不給我這點麵子。”
(講古5中,七爺被打個半死,今天特意讓他去杭州玩玩,算是對七爺和大家的一點補償吧,為了配合江南風景下麵的文字將取消京味)
江南好,最憶是杭州!
千年淨祠的鍾聲透過細雨,回蕩在南屏山麓,悠遠的餘音潛入綿綿的柳浪聞鶯深處。飛來峰下,靈隱的僧侶誦經不絕,香火引著澗水漫出山外,棲霞嶺的古樟翠柏擁裹著嶽王忠魂永垂千古,而“試問錢塘蘇小小,風流還似大蘇無”的名句更讓人神往西子的萬種風情西湖的岸邊,殘坡古柳一派天然。朦朦中的蘇堤如淡墨一筆-----。
倚湖濱縱看;斷橋鎖住孤山,轉徊西泠;古漢‘三老石室’已在高處,放鶴亭外;不知誰家的玉指撫弄琵琶,嫋嫋的弦韻隨著雨絲款款的撒進霜染的荷池。天水相接-----
一蓑梢公,一壇老酒,一個七爺,蓬船泛舟於湖上,渺渺如一葉,不知是在天上還是人間。
樓外樓上掌燈了,雨停了,酒壇空了,七爺醉了,梢公已睡在船頭。
次日,天氣似雨非雨,七爺遊興正濃,徒步上白堤,經孤山南麓轉入山門來到文瀾閣下,閣前曲廊挽綠水,亭榭傍雲石,閣分三層,重簷飛椽,勾欄望柱,簷下懸掛一巨匾,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文瀾閣”出自光緒帝禦筆,此處正是珍藏“四庫全書”的幾大書閣之一。石階回轉,碎石鋪成花莖,過粉牆,進了圓門又是蒲草疊石環繞的一泓碧水,臨池古亭上垂著一幅素聯:以文會友,以古為徒。眼前便是----西泠印社了。
此時七爺不無感慨,自幼喜好文章書畫,卻不想天公指引亂世裏做了商徒。遊至此處不免格外的心生崇敬之意。過潛泉,穿竹閣,拾級而上,仰視石坊,石柱上刻著丁輔仁的的句子,石坊的東側摩崖楷書四個字“漸入佳境”。山川雨露圖書室的門前匾是翁方剛手書,另有一聯“湖勝瀟湘,樓若煙雨,把酒高吟集遊客,峰有南北,月無故今,登山遠覽屬騷人。” 文泉,潛泉,印泉,仰賢亭,剔蘚亭,石交亭-----
步步是景,景景含典留詩。登高處回首遠眺西子,七爺吟哦道:“騁懷觀道,煙雲得失,湖天浩渺,此心誰知。”
煙雲處,華嚴經塔隱沒在晴晴雨雨中去了-------------------
《老北京講古(6)》BY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