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的店鋪和老人

石庫門 (2010-04-07 08:01:34) 評論 (8)




周莊許多店鋪大門還是沿用傳統的“排門板”。所謂“排門板”就是把一塊塊編了號的門板“排隊”。打烊了,把門板一塊塊肩並肩的,依次嵌進門檻的凹槽裏排上,排滿了,店門也就關上了;開門了,把門板一塊塊依次卸下,卸完了,店門也就大開了。卸下的門板排靠著店堂牆角落裏。門板很重,上門板和卸門板一般都是店裏年輕力壯的夥計幹的。記得以前弄堂口的槽坊,胭脂店,老虎灶,還有南貨店,布店等都用“排門板”,隻有淮海路上比較洋氣的店才用鐵拉門。


這家南貨店很典型,賣的都是南北幹貨,我們小時候的南貨店就是這樣子的,看見一大摞門板就靠在牆角落裏了吧。現在南京路上的邵萬生和三洋南貨店已和傳統的南貨店大相徑庭,隻有角落裏一小塊區域賣南北幹貨,好的“地段”都賣糖果,蜜餞什麽的。





老虎灶!在上海,大概已絕種了。誰還會去老虎灶泡開水呢?可是以前老虎灶很管用,尤其對家裏沒有煤氣的單身者來說。下班了,為了燒壺開水,還得生爐子,太不值了;去老虎灶,三分錢,一熱水瓶。小時候,冬天,要洗澡了,阿婆就去老虎灶叫一擔熱水。老虎灶的夥計就一條扁擔,兩大木桶熱水,晃悠晃悠,挑來了。 





中式酒吧!想來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大概就是這樣的。孔乙己站在櫃台邊,就著茴香豆,喝一盅紹興老酒……





邊聽說書,邊喝茶聊天,大概是小鎮居民的一大享受吧。我們去時時間尚早,茶館裏空蕩蕩的,還沒上市呢。





午後,藥鋪裏沒什麽生意,掌櫃和夥計正聊天呢。





編竹籃的老爹。





這個阿婆手好巧,這些漂亮的小鞋子都是她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我們經過麵人店鋪時,老人正在為一女孩捏麵人。



抽著煙,曬太陽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