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議可以影響中國發展上百年

牛律博導 (2010-03-05 22:57:38) 評論 (7)

--剛給兩會的高教改革建議

 

          這是我們向祖國政府作的一個建議。建議如何使得國外各領域的學術權威為祖國的發展服務,且這種服務是長久的,低成本的。建議如何讓每年500 多萬的大學生,在不需要出國的前提下同步掌握世界水平的先進知識。

 

          這樣的好事聽起來天方夜譚,真要下決心去做並不難,那就是翻譯國外的大學教科書。

          大學教科書凝聚了各領域專家,教授的學術精化。知識函蓋各個領域,人員分布在高等教育,科研及實際應用等不同層次及領域。代表著各學科的前沿與權威。而每一本教科書都滲透著成百上千位專家的心血。不斷發展的科技及更新的知識,會隨著每隔幾年教科書版本的更新又融入新版教科書之中。因此,我們如果擁有這些教科書,就基本把握住了該領域的時代脈搏。全球最優秀的專家學者,在服務發達國家的同時,也在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他們的智慧。

          翻譯世界水平的大學教科書,是我們大學教育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我國每年約畢業500 萬大學生,如果這些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當今世界先進知識水平相一致,這個力量相比較每年派出的留學生而言大千萬倍。

          國外大學教科書作為國外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及思維方法的重要載體,它的大規模翻譯,不僅有利於增進中國大學生及學術人對世界高教的認識與了解,有利於我們的各學科領域,科研機構在世界範圍內吸收營養,壯大自己,更關係到我國的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有沒有基礎,能否成功的關鍵。TKTP金字塔有助於理解該問題:

 

Talent   (人才)                                      人才                                   --------- 專家,教授,科研人員

Knowledge (知識)                    知識                知識                      ----------專業書籍,教科書等

Technology   ( 技術)         技術       技術    技術       技術                 ----------各種應用技術

Product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產品      ------------多樣化的產品

 

          在這個四層金字塔結構裏,上兩層屬高端,下兩層屬低端。人才最終起決定作用。 逾是末端 ,投資逾高,影響力逾低。綜合四層,從世界範圍內吸收引進的角度看,第二層 --- 知識,當屬性價比最高,最易,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層。同時也看到,知識是科技的基礎。

          一旦擁有這個知識平台,我國就可以永遠保持在一個高水平之上。有人說書譯出來很快就過時了,其實不然。因為第一次翻譯是最難的(以至於我們翻譯了上百年,也找不出幾本完整係統的譯書),以後要跟進國外的新版本,隻要稍稍改動,要簡單得多。這也是我們讚成原版翻譯,不讚成改寫的原因。

 

          我們隻所以選擇大學教科書,而不是其它高科技著作,首先是因為大學教科書的理論多為成熟的,定論的。 其次,它具有普及性,是一個係統,通俗的知識平台。其三,教科書的內容是發展的,動態的,它是新技術,新理論的重要落腳點。

 

          如果不這樣做又有什麽影響呢?首先,有沒有翻譯西方教科書對中國的發展,是提前幾十年或滯後幾十年的影響。不借助這一推力,中國仍在慢軌道上發展。再就是其他的語言和知識體係更世界化的國家,可能會奪去我們的發展優勢,比如印度。

         不翻譯書,中國不僅沒有省錢,相反卻是極大的浪費。無論對大學生的質量,吸收引進西方技術與經驗的難易度,還是對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時間,機遇。以資金為理由否定這個問題,會使中國失去機會,非金錢能衡量。

   簡單說,擁有翻譯的國外高等教材,就相當於我國高教廉價雇傭了幾萬幾十萬的世界高水平專家教授。希望這次綱要征求意見小組能夠重視這個問題,在教材的內容上,教材的多層次方麵來個劃時代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