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頁
新聞
讀圖
財經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時尚
旅遊
影視
博客
群吧
論壇
電台
熱點
原創
時政
旅遊
美食
家居
健康
財經
教育
情感
星座
時尚
娛樂
曆史
文化
社區
幫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從沙漠到高原(6)- 高原聖地(配樂)
從沙漠到高原(6)- 高原聖地(配樂)
2009-12-06 05:28:01
北京西城區
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建議大家先靜靜地聽歌,然後關掉配樂再讀文章)
醒來時天已蒙蒙亮,睜眼看了看這破舊的房間,心裏隻有一個念頭:要盡快離開這裏。
從暖和的睡袋出來感到室內溫度很低,我迅速地穿好衣服,發現高原反應已全無,看來已經適應了新的高度。現在上街找車還早,恐怕師傅們還沒出來。收好了睡袋,拿出壓縮餅幹,速溶咖啡和多種維他命作為早餐,忽然想起昨晚的老鼠,總不至於現在跳下來跟我搶食吧,如果真的來了,把他們往哪兒趕呢?想來想去,幹脆把門打開了一條縫,這樣好,讓他們來去自由,與鼠與己都方便。
熱水衝下,咖啡泛起厚厚的泡沫,香氣立刻溢滿房間,我抱著杯子深吸了一口,啊,路途上所有的辛苦化為烏有,更有點洋洋自得的感覺。這樣的旅行我可以放棄一切奢侈,唯獨不能沒有咖啡,那絕對不在行李精簡範圍內,它熟悉的味道是我離開家門走進陌生世界的過度,更是我孤獨想家時的慰籍。
醇香徐徐,暖和了身子,放鬆了心情,我想起幾年前北京街頭一景:
那是一個平常的下午,走出辦公大樓,我繞過一條小街打算到對麵的停車場取車,突然旁邊的音像小店傳出一陣悠揚狂野的歌聲:
“高山下的情歌是這彎彎的河,
我的心在這河水裏遊。
藍天下的相思是這彎彎的路,
我的夢都裝在行囊中。。。
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
我的一生就選擇了你。
遇上你是我的緣,
守望你是我的歌!
親愛的親愛的親愛的。。。
我愛你!
就像山裏的雪蓮花。。。“
嘈雜的環境掩不住歌中的奔放超脫,我怔怔地站在街上聽完整首歌,便轉身衝進店裏,開口就對老板說:“剛才那首歌,我買!“
那是藏族歌手央金蘭澤的“遇上你是我的緣“,樸實的歌詞配以獨特的曲調,充滿了自由的氣息,令人忘我,眼前隻浮現雪山白雲草甸和湖泊,心中有釋放的衝動,思緒也隨著開闊起來。從那時起,我便許願一定要走進藏地,一定要看到歌唱的畫麵,那注定是此生的一份緣。
1
人生大致如此,匆忙奔波間既覺充實又略感迷失,兩者孰是孰非,久而久之似乎變得無關緊要。正當覺得一切都將順理成章按部就班時,卻在不經意間被一件小事觸動,開始了一個遙遠而又平常的夢,從此改變生活軌跡。一首歌許下了一個願,有了願望心中便有份惦記,最終促成我一段段旅程。
天光大亮時,在石渠縣城唯一的馬路邊,我遇到了一黑一白一壯一瘦兩位康巴男子。黑壯高大的是司機洛桑,另一位白淨文靜些的藏人名叫秋根。 我和洛桑很快談好包車價錢,準備馬上出發前往德格,站在一旁的秋根顯得有點失望,他原以為我和他一樣,也是等著拚車的乘客。 見此狀,我便對他說:“我們一起走吧,反正車裏地方很大”。秋根馬上高興起來, 笑得有些靦腆仍能看見白白的牙齒,他把自己那份車費塞給我,我不肯收,開玩笑地說:“不用了,就算我撿的你。“ 他有點著急地答道:“一定給!“ 我又仔細打量了他一眼, 年齡在三十來歲吧,幹淨利索的一身漢裝,腳上白色的運動鞋特別顯眼,消瘦的臉龐上一對濃眉大眼看起來坦誠淡定。
一路閑聊得知,原來秋根是警察,工作在石渠,家在德格,雖然不遠,但已經整整一年沒有回過家了。 “我剛過見習期,現在可以休假了,回家看看。”秋根眼裏閃著興奮的亮光。
“工作開心嘛?是不是很辛苦?你的漢話很標準,是不是做警察都有要求的?”我好奇地問他。
“不苦,我們住宿舍,人多了可熱鬧嘞。甘孜的警察除了理塘,我們這裏待遇最高,因為海拔高。 考警察要求必須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甘孜地區還要藏漢文聽說讀寫都要流利。”這時我才意識到秋根應該在二十歲出頭,高原的陽光卻已經在他的額頭和眼角布下了皺紋。
同屬四川甘孜州的石渠距離德格雖然隻有330公裏,因要翻越雀兒山,成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最艱險的一段。雀兒山海拔高於5000米的雪峰有100多座,終年積雪不化,其中“絨麥昂紮”海拔6168米為康北第一峰,藏語意為“鷹飛不過的山峰”。雀兒山埡口海拔5050米,是川藏線的最高點,也是第一險。
古人雲“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一路上兩旁的雪峰比肩並踵,陽光照耀下泛著粼粼寒光,隨著峰回路轉,怪石突兀危聳入雲的山巔好像衛士般不斷變換著位置,緊盯著我們這些闖入領地的陌生人。山坳裏偶爾得見幾個村莊稀疏散落,古樸寧靜地隻有炊煙慢慢飄浮,給這氣勢磅礴的峰巒增添了些悠閑安逸,遠望去那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園,走近才能看到人們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中努力地生存抗擊,那些詩畫般的描述往往略過了其中的細節。
2
3
山路彎曲,跌宕爬升。中午到達了茶馬古道要衝馬尼幹戈小鎮,我和洛桑,秋根一起來到一家麵館吃午飯。街上強烈的陽光刺得人眼痛,屋內高壓鍋呲呲地冒著熱氣,這時我越發地覺得胸悶,人也昏昏欲睡,新一輪的高反又開始了。漸漸地感覺板凳上實在坐不住了,我便用胳膊肘支撐在桌上,努力不倒下去。秋根看我難受的樣子一直問要不要去買藥,我示意他把背包遞給我,從裏麵拿出一塊西洋參放進嘴裏,然後顧不得眾目睽睽幹脆整個人靠到了秋根的身上,他並沒有躲閃,反而大手一伸,從背後抱住了我的肩。
就那樣半倚半靠著秋根,我強迫自己吃了半碗麵,又就著麵湯吃了片止疼片,漸漸暖和的身子開始覺得體力在恢複,便提議趕緊上路,隻要翻過雀兒山,到了德格海拔就下來了。
秋根扶我站起來,並主動幫我背上了攝影包,洛桑做狀要背上我,店主和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我想笑卻感到又是一陣暈眩。
離開小鎮我們馬上再次陷入重山的包圍。 距離海拔5050米的埡口越來越近,山上的雪也越來越厚。勁風夾帶著積雪,高高吹起旋轉著衝向天空,然後又像鞭子一樣狠狠地抽回地麵,車子在呼呼的狂風中左右搖晃,飛揚的雪塵反射著七彩陽光,精靈般美麗卻毫不給情麵,似乎是故意捉弄我們,來去無蹤難以預料,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不知是西洋參和止疼片起了作用,還是崎嶇險峻的山道把我驚醒,此時高反消失得無影無蹤,我隻瞪大了眼睛一直盯著前方,不斷地提醒洛桑要減速。
“莫要怕,我天天走這條路,很熟悉的。”他不這麽說還好,越這樣講我心裏越打鼓。“今年的雪來得早,下得大呢。”秋根好像也有些擔心的樣子。又是一陣飆風呼嘯雪霧迷茫後,我們看到前方上坡處幾輛藏民的拖拉機陷在雪裏,路被堵住了。
洛桑把車停在了幾十米開外的地方,對秋根說了幾句藏話,又對我說:“我們去幫他們,你就在車裏等著,外麵風大。”說完他從車後拿出兩把鐵鍬就和秋根頂著大風上去了。眼看著不到一會兒功夫,坡上那群人全都披上了“雪衣”. 我在車內等得著急,便拿出小相機,打算過去到現場紀錄一下這艱難的蜀道。誰料想,剛一下車,還沒來得及關上車門便被風旋兒掀了一個跟頭,著著實實地摔進了雪地裏。我試圖站起來,卻發現風之強勁真的有可能被捎到山下去,於是,不敢再亂動,匍匐爬到車邊抓住門框氣喘籲籲地回到了車裏。。。
4
大概又過了半小時,藏民的拖拉機被挖了出來,一輛一輛地被推著前進,慢慢地突突冒著煙緩緩駛離。堵在對麵的車早已排出了長隊,洛桑和秋根顧不得撣掉身上頭上的雪,跳上車趕緊向上駛進。窄窄的山道上錯車又是驚心動魄的幾幕,懸崖忽兒在左忽兒在右,我的手一直沒有離開過門把手,心裏打算著但凡車的動靜不對,就跳下去。。。
漫長的一個多小時,翻過了最險峻的路段,坡度緩和了許多,風也小了,洛桑這才告訴我,剛才藏民車陷的地方就是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埡口。難怪風雪那麽大!
短短的330公裏竟然走了10個小時,進入德格縣城時天已經擦黑。秋根熱情地請大家去家裏吃晚飯,我卻一心隻想洗個熱水澡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分手時,我向秋根張開雙臂示意要擁抱一下,他正嘿嘿地笑著不好意思,卻被洛桑從後麵緊緊地把三人抱在了一起,引來路人的側目,我們也笑做一團,算是患難一場後的道別,也算是我對他們一路照顧的感謝。
德格縣城的海拔隻有3500米,經曆了石渠和雀兒山的高度,這就是小意思了。那一夜我休息得很好,體力完全得到了恢複。
之所以不懼山高路險特意繞道來訪德格,是那赫赫有名的印經院吸引了我。
德格印經院,建於1729年(雍正7年),院藏典籍830部之多,富集整個藏族文化典籍的70%以上,木刻印板近30萬餘塊,文字達5億之巨,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是藏文化學者必來之地,更備受藏人崇拜,奉這裏為高原聖地,很多信徒千裏迢迢前來朝拜。
德格古鎮與西藏拉薩,甘肅夏河齊名,屬藏地三大古文化所在之一。
5
6
7
印經院占地約5000多平方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有的藏文版“甘珠爾”是釋迦牟尼的經典著作,在全藏區享有盛譽,也是印經院的鎮院之寶,有些珍藏更是稀世孤版。
藏區有德格,拉薩和日喀則三座古老的印經院。日喀則印經院在文革中被毀。其他印經院的經版都以格魯派黃教的經文為主,隻有德格兼收黃,紅,白,花和黑各派經典, 規模在藏地最大最全,涉及藏傳佛教中的名著,傳記,詩詞,天文,醫藥,畫版和壁畫等方麵的大量資料。
在藏地,無論什麽書籍,如果是德格寺印版,人們都會肅然起敬。幾乎所有的寺院都珍藏有德格版的經書,幾乎所有的僧人都讀過德格版的經書,了解藏地,了解西藏文化,這是必訪之處。
8
版庫裏為了防火,沒有任何照明設施。所有經版的材料來自當地常見的紅樺木,要在秋天砍伐,經熏烤幹燥,還要放在畜糞裏漚製,半年後再經水煮,烘幹,刨光成形後才能刻版。刻好的經版要在酥油裏熬煮,最後完成。
9
10
11
印經院本身就是個大作坊,早先刻版,造紙,製墨,印刷等諸多工序都在院內完成,隨著現代生活進程的影響,造紙,製墨這些繁瑣的製作隻用於貴重的經書印刷,一般的工作需求就從市場上直接購買成品使用了。現在的工人也不都是僧人了,大部分是外來的打工人員。
印經一般兩人搭檔,一人負責往經版上塗墨,另一人左手鋪紙,右手滾筒,一上一下,快捷準確,一張經文印刷兩秒即可完成。
12
印經院集寺院與民居風格於一體,當年的建造前後耗時長達27年。它的外牆用了藏族最常見的棕紅色做主調,牆體上部有近一米高的黑色邊瑪牆,由一種草叫邊瑪草經過特殊處理製作而成。邊瑪草是當地生長的一種草,它的長度與牆體的厚度相等。其主要作用是減輕牆體的荷載,因為藏式建築多為土牆,重量太大。另外還可以起到通風的作用。
13
14
15
盡管事先做了很多功課,在印經院的參觀時間仍然比預計多用了兩小時。今晚計劃趕到色達是肯定來不及了,即使到達230公裏外的甘孜也還要再度翻越雀兒山 - 那令人頭疼,讓人膽寒的雀兒山,硬著頭皮也得過啊。
我打電話給洛桑,很幸運當時他沒有別的客人,5分鍾就趕到了印經院門口,接上我直奔甘孜。雀兒山仍然積雪漫天,也許正當中午,最險路段冰凍的路麵已被太陽曬軟,比昨天好走了很多,不那麽打滑,埡口風也小了些。一路還算平安,天黑前我們趕到了甘孜縣城。
距離甘孜縣城(海拔3400米)不遠,路旁的景色:
16
17
18
待續 -
旅行貼士:
1。交通
從昌都方向,或是甘孜繞白玉都可以到達德格,這兩條路都可以避開雀兒山。雀兒山山路確實險峻,估計雨季和寒冬路麵更加危險難走,要和當地人交流好,如果他們說不能過,還是不要冒然前往。我算是運氣,事後從網上看到,兩天前曾有車隊在雀兒山埡口遭遇暴風雪,被堵了兩天。雀兒山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1日分號單邊放車,有可能要行夜路,那可就更危險了。
石渠到德格330公裏,因雀兒山不好翻,包車800-900元。
德格包車翻越雀兒山(不經白玉)前往甘孜,230公裏,500元。洛桑和上集提到的斑鳩都不願在網絡上公布電話號碼,故省去。
路上包車基本都可以在當地的長途車站點找到。
2。住宿
德格縣城環境不錯,選擇很多。推薦雀兒山賓館,應該是縣裏最好的一家,沒有電梯,但是房間條件還算不錯,有暖風,熱水也足。
3。周圍景點
石渠到德格一路風景非常美麗,最著名和經典的屬新路海(玉隆拉措,如圖1),傳說是格薩爾王愛妃珠姆的梳妝台。海子旁邊的溪流也是驢友十分推崇的徒步線路,高原景致動人心魄。
從石渠方向過來,距離縣城40公裏的溝內,溪水清澈湍急,兩邊山岩陡峭卻非常有特點,估計盛夏或是11月中旬的秋景時景色會更加怡人。
19
德格周圍的景點不計其數:格薩爾王的故裏阿須草原,代表南派藏醫藥發祥地的德格藏醫院,格薩爾藏戲的發祥地竹慶寺,為寧瑪派祖寺,及其最大的朝聖地白玉寺(據說是中國單身者10大旅遊聖地之一,不明白單身的人都跑去寺裏幹嘛,嗬嗬),多瀑溝,康巴自然生態大峽穀,卡鬆渡涵蓋三溝六瀑十二溪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另行查尋。
4。友情提示
經版對僧人來說是神聖的,不可強拉僧人合照。即使拍了這樣的片子,被懂得藏傳佛教的人看到難免貽笑大方。拍經版時建議請教印經師傅,不要將文字拍反。
在高山湖泊的邊緣不宜大聲喧鬧,以免空氣振留而突降雨雪。
山中溪流水質結構複雜,不宜飲水解渴,以免中毒。
登錄
後才可評論.
今日熱點
在美國行醫幾十年,我發現有子女的老人確實不同 司徒
Kwseeto
[轉發夫人遺篇]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
牛經滄海
我的天塌了!
歐洲聯盟
正確認識膽固醇和心髒病的關係
光耀雨佳
玻璃缸裏的孫鳳 (126)
南瓜蘇
退休出遊7
音來小提琴
又來了一個“癌症克星”的新療法?希望大嗎?
北美愚醫
周末隨筆-溜一圈Costco
曉青
複製師傅的煎羅非魚塊
la-vie
誰欠中國的錢最多,一帶一路是福是禍?
雅酷原創
多倫多新開了一個最大的公園
傻貓兒
習近平公開叫板川普賣芯片
ShalakoW
人生短暫嗎?在於你是否善用時間
費城加菲貓
【偶遇】碰上斯大林(微小說)
renaulte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熱點
回國感受之三:東西太便宜了
彩葉
為什麽說上了60歲需要注意調整資產結構?
袋鼠國Bob
退休後選擇平層房Ramble House的不利之處
如山
說不好英文怪誰...
BeijingGirl1
兩段觸動人心的台詞
多倫多橄欖樹
幫人之前先想因果 路終須自己走
康賽歐
醫路心語(65)醫生掙多少?
南山無言
回國雜談----醫療的優劣(一)
布魯司
我的一點飲食做“減法”的體會
碼農白蘭度
開通博客-回憶被離婚的那一瞬間
NinaLin23
以色列——被逐出歐洲家園猶太人的無奈歸宿(六)
橡溪
Costco 買,自己做,省錢 好吃 健康
菲兒天地
在美國行醫幾十年,我發現有子女的老人確實不同 司徒
Kwseeto
馬德裏萬花筒:打針驚魂
巴黎到羅馬
advertisement
從沙漠到高原(6)- 高原聖地(配樂)
切換到網頁版
北京西城區
給我悄悄話
博文列表
從沙漠到高原(6)- 高原聖地(配樂)
北京西城區
(2009-12-06 05:28:01)
評論
(0)
(建議大家先靜靜地聽歌,然後關掉配樂再讀文章)
醒來時天已蒙蒙亮,睜眼看了看這破舊的房間,心裏隻有一個念頭:要盡快離開這裏。
從暖和的睡袋出來感到室內溫度很低,我迅速地穿好衣服,發現高原反應已全無,看來已經適應了新的高度。現在上街找車還早,恐怕師傅們還沒出來。收好了睡袋,拿出壓縮餅幹,速溶咖啡和多種維他命作為早餐,忽然想起昨晚的老鼠,總不至於現在跳下來跟我搶食吧,如果真的來了,把他們往哪兒趕呢?想來想去,幹脆把門打開了一條縫,這樣好,讓他們來去自由,與鼠與己都方便。
熱水衝下,咖啡泛起厚厚的泡沫,香氣立刻溢滿房間,我抱著杯子深吸了一口,啊,路途上所有的辛苦化為烏有,更有點洋洋自得的感覺。這樣的旅行我可以放棄一切奢侈,唯獨不能沒有咖啡,那絕對不在行李精簡範圍內,它熟悉的味道是我離開家門走進陌生世界的過度,更是我孤獨想家時的慰籍。
醇香徐徐,暖和了身子,放鬆了心情,我想起幾年前北京街頭一景:
那是一個平常的下午,走出辦公大樓,我繞過一條小街打算到對麵的停車場取車,突然旁邊的音像小店傳出一陣悠揚狂野的歌聲:
“高山下的情歌是這彎彎的河,
我的心在這河水裏遊。
藍天下的相思是這彎彎的路,
我的夢都裝在行囊中。。。
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
我的一生就選擇了你。
遇上你是我的緣,
守望你是我的歌!
親愛的親愛的親愛的。。。
我愛你!
就像山裏的雪蓮花。。。“
嘈雜的環境掩不住歌中的奔放超脫,我怔怔地站在街上聽完整首歌,便轉身衝進店裏,開口就對老板說:“剛才那首歌,我買!“
那是藏族歌手央金蘭澤的“遇上你是我的緣“,樸實的歌詞配以獨特的曲調,充滿了自由的氣息,令人忘我,眼前隻浮現雪山白雲草甸和湖泊,心中有釋放的衝動,思緒也隨著開闊起來。從那時起,我便許願一定要走進藏地,一定要看到歌唱的畫麵,那注定是此生的一份緣。
1
人生大致如此,匆忙奔波間既覺充實又略感迷失,兩者孰是孰非,久而久之似乎變得無關緊要。正當覺得一切都將順理成章按部就班時,卻在不經意間被一件小事觸動,開始了一個遙遠而又平常的夢,從此改變生活軌跡。一首歌許下了一個願,有了願望心中便有份惦記,最終促成我一段段旅程。
天光大亮時,在石渠縣城唯一的馬路邊,我遇到了一黑一白一壯一瘦兩位康巴男子。黑壯高大的是司機洛桑,另一位白淨文靜些的藏人名叫秋根。 我和洛桑很快談好包車價錢,準備馬上出發前往德格,站在一旁的秋根顯得有點失望,他原以為我和他一樣,也是等著拚車的乘客。 見此狀,我便對他說:“我們一起走吧,反正車裏地方很大”。秋根馬上高興起來, 笑得有些靦腆仍能看見白白的牙齒,他把自己那份車費塞給我,我不肯收,開玩笑地說:“不用了,就算我撿的你。“ 他有點著急地答道:“一定給!“ 我又仔細打量了他一眼, 年齡在三十來歲吧,幹淨利索的一身漢裝,腳上白色的運動鞋特別顯眼,消瘦的臉龐上一對濃眉大眼看起來坦誠淡定。
一路閑聊得知,原來秋根是警察,工作在石渠,家在德格,雖然不遠,但已經整整一年沒有回過家了。 “我剛過見習期,現在可以休假了,回家看看。”秋根眼裏閃著興奮的亮光。
“工作開心嘛?是不是很辛苦?你的漢話很標準,是不是做警察都有要求的?”我好奇地問他。
“不苦,我們住宿舍,人多了可熱鬧嘞。甘孜的警察除了理塘,我們這裏待遇最高,因為海拔高。 考警察要求必須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甘孜地區還要藏漢文聽說讀寫都要流利。”這時我才意識到秋根應該在二十歲出頭,高原的陽光卻已經在他的額頭和眼角布下了皺紋。
同屬四川甘孜州的石渠距離德格雖然隻有330公裏,因要翻越雀兒山,成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最艱險的一段。雀兒山海拔高於5000米的雪峰有100多座,終年積雪不化,其中“絨麥昂紮”海拔6168米為康北第一峰,藏語意為“鷹飛不過的山峰”。雀兒山埡口海拔5050米,是川藏線的最高點,也是第一險。
古人雲“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一路上兩旁的雪峰比肩並踵,陽光照耀下泛著粼粼寒光,隨著峰回路轉,怪石突兀危聳入雲的山巔好像衛士般不斷變換著位置,緊盯著我們這些闖入領地的陌生人。山坳裏偶爾得見幾個村莊稀疏散落,古樸寧靜地隻有炊煙慢慢飄浮,給這氣勢磅礴的峰巒增添了些悠閑安逸,遠望去那就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園,走近才能看到人們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中努力地生存抗擊,那些詩畫般的描述往往略過了其中的細節。
2
3
山路彎曲,跌宕爬升。中午到達了茶馬古道要衝馬尼幹戈小鎮,我和洛桑,秋根一起來到一家麵館吃午飯。街上強烈的陽光刺得人眼痛,屋內高壓鍋呲呲地冒著熱氣,這時我越發地覺得胸悶,人也昏昏欲睡,新一輪的高反又開始了。漸漸地感覺板凳上實在坐不住了,我便用胳膊肘支撐在桌上,努力不倒下去。秋根看我難受的樣子一直問要不要去買藥,我示意他把背包遞給我,從裏麵拿出一塊西洋參放進嘴裏,然後顧不得眾目睽睽幹脆整個人靠到了秋根的身上,他並沒有躲閃,反而大手一伸,從背後抱住了我的肩。
就那樣半倚半靠著秋根,我強迫自己吃了半碗麵,又就著麵湯吃了片止疼片,漸漸暖和的身子開始覺得體力在恢複,便提議趕緊上路,隻要翻過雀兒山,到了德格海拔就下來了。
秋根扶我站起來,並主動幫我背上了攝影包,洛桑做狀要背上我,店主和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我想笑卻感到又是一陣暈眩。
離開小鎮我們馬上再次陷入重山的包圍。 距離海拔5050米的埡口越來越近,山上的雪也越來越厚。勁風夾帶著積雪,高高吹起旋轉著衝向天空,然後又像鞭子一樣狠狠地抽回地麵,車子在呼呼的狂風中左右搖晃,飛揚的雪塵反射著七彩陽光,精靈般美麗卻毫不給情麵,似乎是故意捉弄我們,來去無蹤難以預料,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不知是西洋參和止疼片起了作用,還是崎嶇險峻的山道把我驚醒,此時高反消失得無影無蹤,我隻瞪大了眼睛一直盯著前方,不斷地提醒洛桑要減速。
“莫要怕,我天天走這條路,很熟悉的。”他不這麽說還好,越這樣講我心裏越打鼓。“今年的雪來得早,下得大呢。”秋根好像也有些擔心的樣子。又是一陣飆風呼嘯雪霧迷茫後,我們看到前方上坡處幾輛藏民的拖拉機陷在雪裏,路被堵住了。
洛桑把車停在了幾十米開外的地方,對秋根說了幾句藏話,又對我說:“我們去幫他們,你就在車裏等著,外麵風大。”說完他從車後拿出兩把鐵鍬就和秋根頂著大風上去了。眼看著不到一會兒功夫,坡上那群人全都披上了“雪衣”. 我在車內等得著急,便拿出小相機,打算過去到現場紀錄一下這艱難的蜀道。誰料想,剛一下車,還沒來得及關上車門便被風旋兒掀了一個跟頭,著著實實地摔進了雪地裏。我試圖站起來,卻發現風之強勁真的有可能被捎到山下去,於是,不敢再亂動,匍匐爬到車邊抓住門框氣喘籲籲地回到了車裏。。。
4
大概又過了半小時,藏民的拖拉機被挖了出來,一輛一輛地被推著前進,慢慢地突突冒著煙緩緩駛離。堵在對麵的車早已排出了長隊,洛桑和秋根顧不得撣掉身上頭上的雪,跳上車趕緊向上駛進。窄窄的山道上錯車又是驚心動魄的幾幕,懸崖忽兒在左忽兒在右,我的手一直沒有離開過門把手,心裏打算著但凡車的動靜不對,就跳下去。。。
漫長的一個多小時,翻過了最險峻的路段,坡度緩和了許多,風也小了,洛桑這才告訴我,剛才藏民車陷的地方就是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埡口。難怪風雪那麽大!
短短的330公裏竟然走了10個小時,進入德格縣城時天已經擦黑。秋根熱情地請大家去家裏吃晚飯,我卻一心隻想洗個熱水澡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分手時,我向秋根張開雙臂示意要擁抱一下,他正嘿嘿地笑著不好意思,卻被洛桑從後麵緊緊地把三人抱在了一起,引來路人的側目,我們也笑做一團,算是患難一場後的道別,也算是我對他們一路照顧的感謝。
德格縣城的海拔隻有3500米,經曆了石渠和雀兒山的高度,這就是小意思了。那一夜我休息得很好,體力完全得到了恢複。
之所以不懼山高路險特意繞道來訪德格,是那赫赫有名的印經院吸引了我。
德格印經院,建於1729年(雍正7年),院藏典籍830部之多,富集整個藏族文化典籍的70%以上,木刻印板近30萬餘塊,文字達5億之巨,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是藏文化學者必來之地,更備受藏人崇拜,奉這裏為高原聖地,很多信徒千裏迢迢前來朝拜。
德格古鎮與西藏拉薩,甘肅夏河齊名,屬藏地三大古文化所在之一。
5
6
7
印經院占地約5000多平方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有的藏文版“甘珠爾”是釋迦牟尼的經典著作,在全藏區享有盛譽,也是印經院的鎮院之寶,有些珍藏更是稀世孤版。
藏區有德格,拉薩和日喀則三座古老的印經院。日喀則印經院在文革中被毀。其他印經院的經版都以格魯派黃教的經文為主,隻有德格兼收黃,紅,白,花和黑各派經典, 規模在藏地最大最全,涉及藏傳佛教中的名著,傳記,詩詞,天文,醫藥,畫版和壁畫等方麵的大量資料。
在藏地,無論什麽書籍,如果是德格寺印版,人們都會肅然起敬。幾乎所有的寺院都珍藏有德格版的經書,幾乎所有的僧人都讀過德格版的經書,了解藏地,了解西藏文化,這是必訪之處。
8
版庫裏為了防火,沒有任何照明設施。所有經版的材料來自當地常見的紅樺木,要在秋天砍伐,經熏烤幹燥,還要放在畜糞裏漚製,半年後再經水煮,烘幹,刨光成形後才能刻版。刻好的經版要在酥油裏熬煮,最後完成。
9
10
11
印經院本身就是個大作坊,早先刻版,造紙,製墨,印刷等諸多工序都在院內完成,隨著現代生活進程的影響,造紙,製墨這些繁瑣的製作隻用於貴重的經書印刷,一般的工作需求就從市場上直接購買成品使用了。現在的工人也不都是僧人了,大部分是外來的打工人員。
印經一般兩人搭檔,一人負責往經版上塗墨,另一人左手鋪紙,右手滾筒,一上一下,快捷準確,一張經文印刷兩秒即可完成。
12
印經院集寺院與民居風格於一體,當年的建造前後耗時長達27年。它的外牆用了藏族最常見的棕紅色做主調,牆體上部有近一米高的黑色邊瑪牆,由一種草叫邊瑪草經過特殊處理製作而成。邊瑪草是當地生長的一種草,它的長度與牆體的厚度相等。其主要作用是減輕牆體的荷載,因為藏式建築多為土牆,重量太大。另外還可以起到通風的作用。
13
14
15
盡管事先做了很多功課,在印經院的參觀時間仍然比預計多用了兩小時。今晚計劃趕到色達是肯定來不及了,即使到達230公裏外的甘孜也還要再度翻越雀兒山 - 那令人頭疼,讓人膽寒的雀兒山,硬著頭皮也得過啊。
我打電話給洛桑,很幸運當時他沒有別的客人,5分鍾就趕到了印經院門口,接上我直奔甘孜。雀兒山仍然積雪漫天,也許正當中午,最險路段冰凍的路麵已被太陽曬軟,比昨天好走了很多,不那麽打滑,埡口風也小了些。一路還算平安,天黑前我們趕到了甘孜縣城。
距離甘孜縣城(海拔3400米)不遠,路旁的景色:
16
17
18
待續 -
旅行貼士:
1。交通
從昌都方向,或是甘孜繞白玉都可以到達德格,這兩條路都可以避開雀兒山。雀兒山山路確實險峻,估計雨季和寒冬路麵更加危險難走,要和當地人交流好,如果他們說不能過,還是不要冒然前往。我算是運氣,事後從網上看到,兩天前曾有車隊在雀兒山埡口遭遇暴風雪,被堵了兩天。雀兒山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1日分號單邊放車,有可能要行夜路,那可就更危險了。
石渠到德格330公裏,因雀兒山不好翻,包車800-900元。
德格包車翻越雀兒山(不經白玉)前往甘孜,230公裏,500元。洛桑和上集提到的斑鳩都不願在網絡上公布電話號碼,故省去。
路上包車基本都可以在當地的長途車站點找到。
2。住宿
德格縣城環境不錯,選擇很多。推薦雀兒山賓館,應該是縣裏最好的一家,沒有電梯,但是房間條件還算不錯,有暖風,熱水也足。
3。周圍景點
石渠到德格一路風景非常美麗,最著名和經典的屬新路海(玉隆拉措,如圖1),傳說是格薩爾王愛妃珠姆的梳妝台。海子旁邊的溪流也是驢友十分推崇的徒步線路,高原景致動人心魄。
從石渠方向過來,距離縣城40公裏的溝內,溪水清澈湍急,兩邊山岩陡峭卻非常有特點,估計盛夏或是11月中旬的秋景時景色會更加怡人。
19
德格周圍的景點不計其數:格薩爾王的故裏阿須草原,代表南派藏醫藥發祥地的德格藏醫院,格薩爾藏戲的發祥地竹慶寺,為寧瑪派祖寺,及其最大的朝聖地白玉寺(據說是中國單身者10大旅遊聖地之一,不明白單身的人都跑去寺裏幹嘛,嗬嗬),多瀑溝,康巴自然生態大峽穀,卡鬆渡涵蓋三溝六瀑十二溪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另行查尋。
4。友情提示
經版對僧人來說是神聖的,不可強拉僧人合照。即使拍了這樣的片子,被懂得藏傳佛教的人看到難免貽笑大方。拍經版時建議請教印經師傅,不要將文字拍反。
在高山湖泊的邊緣不宜大聲喧鬧,以免空氣振留而突降雨雪。
山中溪流水質結構複雜,不宜飲水解渴,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