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 名博

雜翁:< 源 遠 流 長, 奧 妙 無 窮 > - 漫談圍棋

亞特蘭大筆會 (2009-09-20 11:28:34) 評論 (23)

各位筆友 , 周末好 . 看亞城華訊網 , 知各位周末活動頗多 , 同鄉會 , 校友會 , 目不暇接 , 不一而足 . 更有北京聯誼會聚會 , 老禿兄為主持人 , 居然也不告老翁一聲 , 不夠意思啊 ! 老翁和北京可有一生的淵源嗬 !

由咱們笑主持打響第一炮 , 專欄出籠 , 得到各位捧場 . 老翁這裏感謝了 . 為了避免旁人認為老翁是一個隻會講笑話的山中老伯 , 今天這裏不談笑話 , 而講點別的 – 圍棋 . 老翁自幼愛好廣泛 , 如下 ( 圍 ) 棋 , 打 ( 橋 ) 牌 , 球類 ( 足 , 籃 , 乒乓 ), 及遊泳等 . 說到遊泳 , 大學時曾是校隊的 , 足球 , 是大學班隊的 . 幾年前 , 舉家乘遊輪去巴哈馬度假時 , 輪上閑暇 , 參加遊輪上的乒乓球比賽 , 竟也橫掃群雄 , 奪得冠軍桂冠 , 至今獎牌高懸在家中主牆上 . 圍棋則是我幼時的最愛 . 曾熟讀吳清源全集 . 初中時 , 因迷於下棋 , 一日醒來 , 竟有頭發脫落 . 母親大驚 , 禁我下棋一周 .

不知筆友中可有圍棋愛好者 . 下麵這篇散文 , 是數十年前為大學廣播台而寫的 . 給各位周末一讀一笑 .

雜翁
------------------------------------------------------------

   ,     >

-- 散記“圍棋”

“兩軍對陣,涇渭分明。不聞槍炮聲,但見人馬衝,硝煙起,將軍坐帳中。”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圍棋這種高深奧秘而又趣味無窮的棋藝的讚語。


  圍棋”,是起源於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棋藝。相傳二千年前,一個失意的學者,酷愛棋類遊戲暇時常與友人鬥智遊戲。一日,偶經山寨,途中觀幾樵夫正事休息,席地而坐,以石為子地位盤,兩人捕圍,多者為勝,十分有趣。學者看後,不由大喜,隨周遊各地,集民間類似遊戲之大成, 圍棋誕生矣。翻開我國文化的寶庫,有關圍棋的記載更是俯拾皆是,不乏有其。三國誌裏“邊寨風煙起,幾處聞躍騎,諸葛武侯亭中亦,手中兵馬巧迎敵。”


被後人譽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足不出戶,手不離棋,安居平五路,美談天下傳。還有大觀圓中,口含通靈驕憨癡呆的寶玉,每每與姐妹們對弈,堂堂男子漢,竟幾番予林妹妹之不敵,絞盡腦汁,終是無濟。才思有限,隻好告饒,種種饒舌,又多麽有趣。在我國北方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說的是唐朝中葉,天津出了個著名棋手,人稱“石步夏”,是因人與他對弈,數十步內,必將敗下而得名。十步夏數年之內,天下無敵,於今日之說,可謂是當時的全國冠軍了。山西太原,有一癡少,棋藝低下, 屢遭人嘲,為此,一日癡少來到關帝廟內許願,求關公保他棋藝早成,揚眉吐氣。夜來,癡少得夢,關公顯靈,示他前往津地與石步夏對弈,癡少聞說,嚇的魂不附體,連聲告饒。關公言道,癡少莫怕,我自有寶物與你,賽時手中握好,棋盤上自會有亮點出現,教你落棋之處。醒來,手中果有玉石一塊,晶瑩剔透。暖如餘炭。癡少大喜,即日趕到天津請戰。聞說區區少年,來尋石某對弈,賽日,圍觀者之眾,水泄不通。初局開始,亮點生輝,石某落子不凡,來勢洶洶,癡少按點落子,倒也沉著應戰。不期殺至盤中,石某不愧堪稱國手,一子奇兵,直指癡少“咽喉”,天降神兵,四座皆驚。癡少左顧右盼,唯不見亮點出現,時辰久過,眾人催急,癡少滿頭愚汗,不見亮點,手中寶物也覺冷卻,他隻道關公有欺,連忙俯身服輸,掃興而歸。夜中,又夢關公,不由怨氣衝天,責關公騙他。隻見關公氣喘籲籲,紅臉更紅,連聲道:非也!非我欺你,實是石某棋術實在厲害,我非對手。那著棋,我百思不得對策,隻好趕到玉帝那裏討教,方才歸來…………


多麽詳盡的記載,多麽動聽的傳說……。“圍棋嗬”,是我們古老民族的驕傲,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珍寶……
有人說,圍棋是“智慧的體操”,“智者的遊戲”。不錯,正是這樣。可誰又見過一個愚蠢將軍的指揮能打勝一場最小的戰役。你看,區區盤上,黑白相間,你征我戰,東往西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神出鬼沒,變化多端,縱橫掊閡,曲折艱難。三十六計,應有盡有,七十二著,著著齊全,。這裏,不僅要狡黠、智慧,還需要大膽果敢。


有人說“觀圍棋比賽,猶如看一場巨大的戰鬥,扣人心弦。”說的多好嗬!古往今來,有多少愛好者們被圍棋它那巧巨匠心的布署,變化莫測的戰局,緊張激烈的搏殺,妙手回春的戰役,所傾倒、折服。歎為觀止,心醉神迷。多麽神奇的棋藝嗬!,小小棋盤上,竟會有深入敵後的襲擊,聲東擊西的妙計,圍城打援的攻堅,一屋一地的巷戰,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可惜啊,漫漫長夜遮日,幾千年的反動統治,不僅剝削壓迫著千百萬勞動人民,也扼殺窒息著燦爛文化的珍寶,奇葩,到解放前夕,偌大的中國,下棋之人,寥寥無幾
, 古老棋藝,奄奄待斃……

 

春雷響東方,紅旗揚華夏,新中國誕生了,圍棋也和其他民族文化珍寶一樣,重又獲得了新生。解放後,國家體委成立了,圍棋協會也成立了。敬愛的陳毅同誌,百忙之中不忘於此,格外偏愛,親自過問,兼任了我國圍棋協會的名譽會長。古老的棋藝嗬,終於在它的故鄉,重又普及光大,開花,滋長。不是嗎?你看書店裏,圍棋精譜一篇篇,各家絕技記於言。燈光下,你來我往指揮忙,黑兵白馬戰猶酣。作為燦爛文化的珍寶,盛唐時期,圍棋也和其他古代文化一起,漂揚過海,傳播它鄉,開出不少異地之花,在日本,就發展到了水準極高的程度。五十年代初期,剛剛恢複生機的我國棋壇,與日本相比,還相差甚遠,國內最好的棋手,不及日本五段之人,幾番比賽,全盤皆敗,屢遭洋人譏諷。祖國嗬!你是圍棋的故鄉,遭此失敗,怎肯甘休。黨在關切著,人民在期待著,陳老總嗬,更是親自鼓勵帶隊出征。祖國的圍棋手啊,不負眾望。趕上來了!1965年,當年的全國冠軍陳祖德第一次在國內打敗了日本最高段的九段棋手。消息傳來,多少圍棋的“摯友”,止不住熱淚盈眶。陳老總興奮嗬,周總理也高興嗬,他們親自接見了陳祖德和其他棋手。陳老總拉著當時還是小將聶衛平的手,親切的鼓勵他,樹雄心,立壯誌,有朝一日到日本去,震一震日本棋壇,揚一揚中華國威。


曆史的長河中雖會有暫時的逆流,喬裝的妖魔雖能一時橫行於中國,但是,我們的棋手怎忘人民的期望,領袖的囑托,他們在努力,他們在前進,九歲就威震北京棋壇的聶衛平,十幾年刻苦鑽研,身經百戰,連續蟬聯全國冠軍的寶座,並於
1978年訪問了日本。精湛棋藝席卷了東鄰島國。赫赫戰果,震驚了日本棋壇。他打敗了日本國內數名被人捧若神明,認為不可戰勝的國手大師。“聶旋風橫掃日本棋壇!”就是當時日本報紙的驚呼。小將嗬。終於實現了老總多年前的囑托……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展望今日祖國棋壇,聶衛平一支獨秀,眾小將群芳爭豔,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祖國的圍棋事業嗬,後繼有人,前程無限……


淺談圍棋,到此為止,讓我們熱情祝願棋壇新秀們,勤學苦練,不斷提高,百尺竿頭爭上遊。祝願將有更多的人熱愛圍棋,提高它普及它。讓這個古老的藝術之花在祖國大地發揚光大,大放異彩吧!

(正是: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祖國磈寶放光華,不盡人才滾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