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昌琳
我是家裏最小的小孩,小時候爸媽因為工作忙碌,所以很少陪伴我,日常生活瑣事幾乎都是由姊姊幫我打點;不過因為跟姊姊年紀有落差,又加上回到家總是隻有我一人,所以從小就學會自己煮東西用餐、自己跟自己玩 ┅┅ , 也因此個性顯得較孤僻,常喜歡一人躲在房間,不喜歡出來與家人互動。媽媽對我這些行為,也頗有微詞,加上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並不好,不時會有口角,所以我一直很想搬到外麵住。
上大學後,終於讓我圓了 家的夢想。住宿在外的我就算放假也不愛回家,即使回家也隻有短暫停留,就匆匆又回學校宿舍了!這些舉動看在爸媽的眼裏很是生氣,總認為我似乎不是家裏的一份子,對這個家更沒有任何向心力。
剛好那時家裏又遇到經濟困境,但我認為自己還在求學,也很難幫得上忙,所以更不願與家人一起麵對這問題,每次回家對父母親的態度都是很冷漠。記得有一天我回家,停留不到幾小時就打算 回學校宿舍,就在臨出家門之際,媽媽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劈頭就賞了我一巴掌,問我∶「是不是看不起這家?」當時的我腦筋一片空白,眼淚直流卻說不出任何一句話,或許因為媽媽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我來不及有什厶反應吧!就這樣我 緊拿了行李就回學校宿舍了。而那一巴掌,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事情就這樣過了很多年,我還是一如往常我行我素,直到經由姊姊的推薦,我和媽媽有緣進入太極門跟隨師父學習陰陽智能;在這神氣大家族裏,終於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媽媽、和媽媽一起共同成長。
師父曾告訴我們「親」字,就是彼此的辛苦看得見才會親 ┅┅ 。當我回想到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時,當時的許多畫麵一幕幕浮現腦海,自己這才明白,當時我根本沒有好好體貼父母的心,沒有看到全家人正為了經濟問題而努力,卻隻想用學業來逃避現實,盡可能少回家,完全沒有考慮、體貼到家人的感受,更沒有站在父母親的角度去看自己行為。
當媽媽問我是不是看不起這個家時,我隻覺得媽媽是借機發泄她的壓力,才打我這巴掌,完全沒有體會到巴掌後麵的「愛」,也從未反省過自己。我很慶幸我們全家都能在老門派練功,讓彼此心氣更相通,也讓我們母子倆開始敞開心胸,盡情談心了。現在再回想這件事情,不僅不再傷心,真是充滿了感謝。自己不但能了解不對的地方,更可感受到媽媽其實是很愛我的,隻是不知如何表達她的那份「愛」,一時情急選擇用比較不理性的方式處理,就如同「愛之深,責之切」。
現在我會試著以媽媽的角度去看事情,也會凡事多從自己省思,我們全家在太極門練功,大家都可以互相體貼對方的心,感情是越來越麻吉呢!而這樣的「親」,讓家真正能成為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