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無名

網上無名 名博

學期小結

網上無名 (2009-01-12 22:59:21) 評論 (20)

期末考試結束了。對我們全家而言,有史以來最最漫長的一個學期也終於隨之過去。

在這個學期裏,三個孩子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阿小T記性特好,所以認字很多,已經能夠不借助拚音進行簡單的閱讀和寫話了;阿小N腦子很靈,奧數老師給他跳級,教了兩個月,已經教完了二年級的奧數內容;而進步堪稱飛速的,自然是阿小J。她從學期開始的語數雙零和認字不足一百,達到了期末的語文77分和數學99分,並且能夠獨立完成三年級水平的命題作文。老師們充分肯定了她的進步,不過恐怕隻有夜夜燈下陪讀的我們,才真正清楚她這巨大進步背後的艱辛。幾乎每一天,她都是從放學開始,大約下午四、五點鍾吧,一直學到晚上十點或者十一點。而周末呢,則往往是整整兩天的學習。除去吃飯,她永遠坐在桌子前邊,不住地做著一項又一項的功課,唯一的休息,是洗澡和刷牙。

人們都說,孩子的適應能力是極強的,這一點我完全同意。這麽樣的辛勞,阿小J幾乎從來都不抱怨,一律都在默默承受。有時候弟弟完成了作業,在客廳裏打鬧,她隻是把自己的房門關緊,沒有提出休息。她的作息時間裏沒有遊戲,她隻知道,吃完了飯就去做作業,一刻不停的話,便不必做到半夜才能睡覺。如果好的話,或許還能讀一會兒她喜歡的adventure book呢,好開心好開心!

如果換了是我,一定達不到她的韌性。她的開心與不開心,在我看來,都是壓力。看著她沉默的背影,我時常在想,孩子的適應,其實何嚐不是一種無奈呢。她卻仿佛麵對再重的壓力,都可以不動聲色地扛過去,之後還是笑眯眯的,痛苦在她的身上不著痕跡。

有時候我也問她,要不要homeschooling。她想了又想,總是下不定決心,因為怕失去她在學校的好朋友。有一次我們跟一個homeschooled的女孩子聊天,我問她喜歡不喜歡homeschooling,有沒有覺得少了朋友。那個女孩聳了聳肩膀說:“well, either lots of friends, or lots of homework, up to you. I chose to have less homework, and I think I can live with less friends.”

阿小J做出的,是跟那個女孩相反的選擇。於是我隻好一麵心疼著她,一麵束手無策。

經常情急之下,抄起孩子的作業本,幫他們把需要熬夜才能完成的作業寫完。一邊寫,我一邊想,老師都瘋了。我不是在開玩笑——孩子們的作業量之大,真像是出自瘋子的作為。一年級的孩子,需要從下午四點半開始,做作業直到十點,甚至十一點。周末則要做一天半時間。家長也知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了那麽久,但是仍舊不得不逼TA坐上一天,不住手地做功課。因為一旦允許TA去玩一小會兒,那麽一天的功課,就得拖成兩天,孩子的整個周末,就全部泡湯了。

大俠去找學校老師談話,為孩子爭取一些特權,比如少做作業,比如不打成績。我們明確告訴老師,我們送孩子來上學,隻是希望他們能夠學點東西。至於考試成績,我們並不在意。如果校方需要靠成績評估,我們也不介意將孩子轉為編外學生。這些要求,有的被批準了,有的則沒有。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是理解的,明白盡管老師和學校確有過分之處,其出發點畢竟是好的。中國教育體製的重大弊病,不可能通過任何人或者任何舉措,在短期之內一舉根除。校方隻能在它的管製之下毫無性格地獲得生存權。而我們呢,也同樣沒有能力去推動什麽變革,隻能希望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這些弊病的犧牲品。

出於對此體係的仇恨,作業成了我無形的敵人。而沒有作業的日子,我會高興得跟過節一樣。隻可惜自從回國,節日也成了擺設。直到學期接近結束,最後兩天的作業,全部都是複習,老師沒法檢查那種,我才樂得當它是沒有作業,給全家放假過節。帶著孩子瘋玩兒,心情靚到在廚房一邊切菜一邊唱歌,唱的竟然是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這裏我得說句公道話——國內的教育體製並非一無是處,可惜是為獨生子女家庭設置的,對我們這種人口眾多的家庭很不適用。就算是隻養了一個孩子的人家,消受起這個體係來,都是不容易的。差不多每位我見過的家長都曾對我說過,他們一個孩子的學習,就能把全家六個大人(不包括保姆)給活活整死,真不知道我們兩公母是怎麽顧三個孩子的學習而大難不死的。我苦笑著說,苦中作樂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嗬嗬嗬嗬。

臨考之前的周末,家庭教師問我們,還要不要上課,要不要複習?據她所說,請家教的家庭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孩子學習太差,一種是孩子學習太好。前者的情況容易理解,後者的心理就有點微妙,主要是家長聽說別人家怎麽怎麽著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有家教而吃虧,所以就算沒必要,也一定要請,圖的是安心。逢節假日和臨考,家教授課的頻率當然就要更加密集,每少上一分鍾課,都是很大的損失啊。隻有我們家,老是得過且過,能把作業應付完就算完事大吉,每多上一分鍾課,都是很大的損失啊。現在好不容易盼到沒有家庭作業,我們早已為此樂得屁顛屁顛,多半不想再上課了吧?

我一聽樂了,說,要不你就照常來吧,幫孩子複習複習,意思一下唄。

她就來了。一進家門,看到我們全家正上竄下跳打WII,並為該誰上場爭得麵紅耳赤。她驚訝地睜大雙眼道:“哇!現在每一家的小孩都在忙著備考,隻有你們家,是一幅忙著打遊戲的快樂景象。當你們家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她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十分欣慰。總算是有人承認,當個不求上進的小學生,也有TA的幸福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從來不存奢望,沒有認為他們一定要成為建樹非凡的優秀人物。如果他們能夠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那就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非常非常如我的心願。

今天阿小N在回家的路上對我說:“媽媽你知道麽?實在是太可惜了,我的語文考試沒有得到一百分,隻得到了九十九分。”

走在我另外一邊的阿小T聽了這話,下意識地撅起嘴巴嘮叨說:“啊?九十九分呀。媽媽,那我的語文考試就更可惜了。”

“更可惜”,嗬嗬,可惜到什麽程度嘛。But you know what? 我沒有問下去。要不是老師總要把孩子的成績和排名發到我的手機上麵,我對他們的考試成績完全沒有興趣。我的孩子我天天帶,他們努力與否,他們能力如何,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至於成績,知道了又能怎樣?一個人能夠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麵有所成就,那自然是好事。然而凡事總要綜合考慮,任何成績都當與為之所付出的代價做個比較,看看為了它們,曾經或者將要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

最近我們有個比較熟悉的朋友,女兒送去美國讀書不久,因為同時修了兩個學位,臨近考試,疲勞過度,心力衰竭而死。她是朋友唯一的女兒,一位花季中的少女。我無法想象朋友中年喪女的痛該有多麽刻骨錐心,也不敢去想象。

幸福是一個魚龍混雜的package,而不是獨立存在的物品。它常常與很多其它事物捆綁在一起,隻有綜合之下,才能決定整個package的質量。在我們家的這個幸福體係裏,包括的內容有孩子的快樂,我和大俠的快樂,但它們都不是單獨的情感,它們總是交纏在一起。

孩子可能從成績的變化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效,並且為此感到快樂或者不快樂。而我作為家長,快樂卻並非來自他們的成績。我有自己評判孩子的標準,而且在我的標準裏,我的孩子們一直都很優秀,具有許多非常寶貴的品格。因此我作為母親的快樂,同這一學期裏麵帶回家的一張又一張試卷,還有一次又一次的考分,並不存在必然的聯係。

而所謂小結,也不過是容我在忙碌了四個多月之後,花點時間,細細想一回我們全家共同走過的這段特殊旅程,確認經過了所有這些,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幸福還是同樣的一個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