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行(20):紮西德勒 (全文完)

77 (2007-10-14 19:03:20) 評論 (22)

一路顛簸,一路興奮,終於完成了甘孜境內的旅行,又回到了川藏公路的出發點—成都。我雖然收集了不少川西旅遊線路的資料,但一直都把重點放在甘孜地區,對成都這個西南大城市幾乎一無所知,隻是把成都當成進入甘孜地區的一塊跳板,幸虧在回程中安排了一天的時間遊覽市容。

國內的旅行者時髦地把“旅友”稱為“驢友”。早就聽說成都有一個自稱“驢友記”的青年旅社,價格合理,氣氛輕鬆,頗得國內外旅友青睞。從甘孜回到成都以後,我們這個旅行團就解散了,當晚要自理食宿。我想在“驢友記”住一個晚上,體驗一下這裏與其他旅店的不同,沒有想到那裏人滿為患,想住都沒有床位,隻好在對麵普通旅館住了一夜。第二天還不死心,一早就回來詢問才在“驢友記”爭取到了一個床位, 32 元人民幣就可以住一天。

拿了鑰匙開門一看,這是 4 人間的客房,要與另外 3 個不認識的人同住一室。如果是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可能還會猶豫一下,這次在甘孜,我連濕帳篷濕被褥都住過,我怕啥?任何不透風不漏雨的房間對我來說都是天堂。進門抬頭一看,左手邊上、下鋪住的人都不在,他(她)們床上的東西都印著英國國旗,看來他們不是從英國來,就是從澳大利亞或者新西蘭來。右手下鋪是我的床位,上鋪上坐著一個 20 歲上下的漂亮 MM ,剛從成都的熊貓苑回來。小姑娘稚氣未脫,手裏拿著一個從熊貓菀帶回來的熊貓玩具,興奮地給我講熊貓的故事,還主動給我介紹成都好玩的地方。


1.  驢友記的門口

“驢友記”價格公道,房間裏麵也還算幹淨,而且店內環境氣氛相當寬鬆、溫馨、人性化。牆上到處是塗鴉,有的內容很幽默、很有格調。看來在這裏住的人都是有錢、有閑、有情調的驢友。大家見麵都很客氣,與國內陌生人之間互相敵視、互相提防的風氣明顯不同。在“驢友記”住的年輕人,都把陌生的驢友當成可以信賴的朋友,沒有一點敵意,怪不得在年輕的驢友中口碑那麽好。


2. 驢友記內的小貓

在成都我有兩件事情要做:參觀郊區的都江堰和品嚐成都小吃。但我隻有一天的時間,去了都江堰就沒有時間品嚐成都小吃了,兩者之間必須選擇一個。我本來嘴就饞,在甘孜這一段時間雖然“吃飯管飽”但因為“菜多肉少”,肚子裏的油水不多,我的凡人俗子的本性徹底暴露出來,毅然放棄參觀都江堰,而選擇了成都小吃。 現在才知道“秀色可餐”純粹是騙人的說法,好看的景色不頂飯吃。肚子裏沒有油水,啥精神食糧都不好使。主意拿定,把東西往床上一扔,就跟著三個團友到市中心去找東西吃了。去甘孜以前,我就想在成都大吃一頓,但是聽了大周的建議,不敢隨便吃街上的東西,怕吃壞肚子耽誤正事,硬把流出來的口水往肚子裏咽,隻在小店裏吃了一頓包子果腹。現在好了,我們已經從亞丁回來,大事辦完了,什麽都不怕了,我發誓今天要吃個夠!

我們來到市中心的小吃街。從街口看進去,賣小吃的店一家挨著一家,一眼望不到頭:第一家賣豆腐腦,第二家賣煮玉米,第三家賣麻辣粉。我們從街口上第一個小攤吃起來,沿著小吃街一路吃進去,逢店必進,見攤必吃。“ 勃勃雞”是一種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吃法:用竹簽把雞腸、去骨雞爪、雞胗肝等等雞身上各種各樣的東西串好,煮熟後,放在一個大盆子裏。食客看上哪一串就拿哪一串。選了自己要吃的那一串,到盆底沾了濃濃的麻辣佐料吃。我看大家手裏都抓了 2 、 3 串,就搶著去付錢了,誰想同夥們卻擋著我不讓付,說還沒有吃完呢。原來,這裏的規矩是吃的時候不付錢,吃完了,數地上的竹簽算賬。我們放開了肚子,一串一串吃個不停,直吃到嘴唇麻木、頭上冒汗、胃裏發燒,辣得把舌頭伸出來了就縮不回去,才算是夠了。付賬的時候一數竹簽,四個人整整吃了 40 串!這才是在一個攤子的成績。北京也有這種小吃一條街,以前我去的時候,曾經從街的一頭吃到街的另外一頭,一家都不落。但是成都的小吃比北京的不知道要大幾十倍幾百倍。別說吃遍了,連看都看不全!

吃完成都小吃,買完小禮品,互道珍重以後,大家就乘飛機各奔東西了。與團友們熱熱鬧鬧朝夕相處了八天,現在一下落了單,我心裏空蕩蕩的不是滋味,沒有心情吃,沒有心情看,也沒有心思在成都久留,就改了飛機票,乘當天的飛機匆匆離開了成都。提前離開成都,讓我在驢友記住一晚的心願又落了空。折騰半天,隻是在驢友記吃了一碗麵,還沒有把床坐熱乎就走了。不管怎樣,也算是曾經“到此一坐”過。

來稻城 - 亞丁之前我剛剛從內蒙古的壩上草原回來,因為這兩者都屬於高原草場,不由得把內蒙古草原和藏區草原作了一個對比。印象最深的就是,由於過度放牧,內蒙古草原的生態破壞現象明顯,草原沙漠化嚴重。即使還沒有沙漠化的草場。倉揮幸徊惚”〉牟萜ぃ?底湧???德窒旅婢吐凍雋稅諄ɑǖ納匙櫻?庖壞閆牧釗說⑿摹?

與此相反,我看到的藏區草原都有一層厚厚黑黑的腐植質,草場沒有一點退化現象。整個大山裏都見不到幾頭旄牛,完全沒有過度放牧的痕跡。我想,造成藏區現狀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藏人對宗教近乎偏執的投入,導致很多青壯年男子,出家到寺廟去作喇嘛(在達賴執政期間, 26% 的男人是喇嘛),這無疑大大影響了藏族人口的成長率。人口少,需要的牲畜少,對草場的破壞性也小。這可能就是牲畜數量保持穩定,草場不退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看來宗教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3. 甘孜州高山上的肥沃草場

另外,宗教還有一個好處:如果人人都信佛,一輩子念經、行善事還來不及,就沒有人想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我所看到的藏人,都很樸實,很友好,也沒有害人之心。唯一不太好的人就是我們爬山雇用的向導。即使那兩個人,也是有賊心,而賊膽不夠,或者說還不夠壞。

自從青藏鐵路在2006年開通以後,去西藏的遊客增加了三倍,由於旅遊人口暴增,旅遊管理措施和規定不健全,導致收費漲價、坑蒙拐騙事件大幅增加。全麵商業化和藏族本土文化的丟失,已經給西藏的旅遊業蒙上一層陰影,遊客中抱怨之聲不絕於耳。預計到 2008 年,每年去西藏的遊客會超過西藏自治區藏民兩百多萬人口的總數。這些問題不迅速解決,西藏這最後的香格裏拉,很快就會名不副實了。


4. 令人流連忘返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土地是世界上最為厚重的土地,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是世界上離天最近的民族。藏民可能是世界上物質上最貧乏的民族,但卻是精神上最富有的民族。我用“大象無形,大聲無音”來形容青藏高原的景色和藏民。青藏高原的山又大又高,連綿成片。但是“大象無形”,隻有山頂的白雲和山腰的濃霧提醒著人們這裏的山之高,山之大。與內地人為此生此世求神拜佛不同,藏人不講此生,隻求來世。他們有世界上最執著的精神追求,但是在禮佛的時候卻“大聲無音”,隻是默默地行走在轉山朝湖的路上,默默地把所有的財富奉獻給寺廟裏的菩薩,億萬次搖動著手中的轉經筒,億萬次默默重複著“唵、嘛、呢、叭、咪、吽”這六字箴言。


5. 在塔公寺轉動巨大經綸的藏族老人

曆時八天,行程 2000 公裏的川西甘孜行就這樣結束了。有人形像地把稻城 - 亞丁國家自然保護區形容為 “ 眼睛的天堂,身體的地獄 ” 。遙遠危險的路途、艱苦的生活條件、高山反應和缺氧時時困擾著我們,逼著我們停下腳步;但藏區獨特的景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時時在前麵向我們招手,激勵我們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向前走;青藏高原這一幅蒼涼壯麗的畫卷就這樣一寸一寸地在我們麵前鋪開。


6. 兩頰帶有“高原紅”的可愛藏族女孩

朋友,在這片淨土被現代文明玷汙以前,請你和我一樣,用眼睛去尋找傳說中的香格裏拉,用腳步去丈量崎嶇的山路,用身體去感覺這片厚重的土地,用心去體驗悠久的藏族文化,用全身心去參拜神山聖湖吧!

紮西德勒!



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鞠躬謝幕。



《跟我去甘孜》精彩畫麵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