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第一部“嚴肅”的作品,不管用什麽方式演出,一直都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原因與其說是深刻的表現力與精湛的結構,不如說是燦爛豐美的旋律。換了其他作曲家,《藍色狂想曲》可能隻是許多爵士樂演奏、旋律裝飾音、半即興器樂演出的大雜燴,然而,格什溫擁有非常準確的節奏感與20世紀罕見的旋律創作能力,是《藍色狂想曲》成為爵士樂時代樂觀的抒情風格及舞蹈活力的代表。“喧囂的二十年代”有自己的靈魂,《藍色狂想曲》正是其代表。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第一部“嚴肅”的作品,不管用什麽方式演出,一直都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原因與其說是深刻的表現力與精湛的結構,不如說是燦爛豐美的旋律。換了其他作曲家,《藍色狂想曲》可能隻是許多爵士樂演奏、旋律裝飾音、半即興器樂演出的大雜燴,然而,格什溫擁有非常準確的節奏感與20世紀罕見的旋律創作能力,是《藍色狂想曲》成為爵士樂時代樂觀的抒情風格及舞蹈活力的代表。“喧囂的二十年代”有自己的靈魂,《藍色狂想曲》正是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