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樣的人,所以才不亡國

為人父 (2006-05-27 20:40:54) 評論 (18)

抗戰前,蘇北丕縣有一大戶人家,姓戴,是當地最大的地主。說是地主,其實老地主早就沒了,所生的四個兒子都是讀書人,大的幾個都去了美國、英國留學,讀完書留在了當地。最小的老四在日本留學,學的是曆史。家裏沒什麽人,隻有孫輩的人還有一些在附近讀書的。雖然家裏有土地上千畝,但也隻是收點租子供老四上學和其他幾個孫輩的孩子上學讀書。

1937 年盧溝橋事變,揭開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的序幕。一時間舉國上下,抗日民情鼎沸。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最優秀的兒女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民族精神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戴家的老四就是在這個時候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的戴先生,首先把家裏所有的地契和租地契約找出來,然後他把家裏的佃戶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日本人就要打過來了,中國就要亡國了。今天我叫各位老鄉到這裏來,就是要問大家一句:你們是要做亡國奴還是願意跟我一起打日本。如果願意跟我打日本,那我家裏租給你們的地就是你們的了。如果不願意跟我打日本的,我的地也不租給你們了,我要賣了地好買槍買炮打日本。大部分佃農都選擇了跟著戴先生打日本。戴先生當即燒了他家的地契和契約,並向那些準備跟他走的佃農深鞠一躬,大聲說道:有你們這樣的中國人,中國不會亡!不久,戴先生就拉起了一個幾百人的抗日隊伍。

這支隊伍在抗日戰爭期間一直活躍在蘇北地區,後來發展到一千多人的隊伍。戴先生帶著他的兒子轉戰在蘇北各地,和日軍進行過無數次的戰鬥。在這期間,他的隊伍營救過國民黨的抗日部隊,也營救過新四軍的人。因此,國共兩邊的人都對他很有好感。戴家孫輩的子女很多,大部分在抗日之後參加了國共兩黨的抗日隊伍,兩邊的人數差不多。抗日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國共兩黨都想爭取這支隊伍,他們通過戴家在他們一方的子女做戴先生的工作,可是戴先生一概拒絕,堅定地表示:我的隊伍隻抗日,不打內戰。抗日一勝利,我們就解散。他說到做到。抗日一結束,他的這支農民抗日救國軍就全部解甲歸田。戴先生送跟他一起打日本的小兒子去南京上大學後,在家閉門讀書,不問政事。

轉眼三年內戰結束,新中國成立了。戴家那些在國民黨政府工作的子女都去了台灣或美國,在共產黨裏的都成了新中國大大小小的幹部。

緊接著開始土改了,戴家曾是當地最大的地主,當然首當其衝。負責土改的山東籍幹部積極動員當地農民揭發戴家的罪行,可是三番五次地動員,竟沒有一個農民起來揭發。人心都有一杆稱,那些最地層的農民具有中國最樸素的道德觀 ---- 不能無中生有,更不能以怨報德。在這個地方,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的方法竟然不靈了。沒有辦法,負責人向上級打報告,請求指示。幸虧當地比較大的領導在抗日期間曾得到過戴先生的營救,與他有患難之交,也幸虧這個領導是那種重情誼,懂政策的領導。戴先生躲過一劫,最後被判十年徒刑,沒有被當惡霸地主槍斃。那個時期,象他這樣的大地主能夠不被槍斃是十分罕見的。

沒料到的是,關押戴先生的監獄的監獄長竟然是他的親生女兒。這個抗戰時期參加共產黨的青年學生已經成長為共產黨的中級幹部。女兒畢竟是女兒,共產黨員的身份沒有割斷他們的父女之情,父親有她的關照,在監獄的日子還不算難熬。

後來中國開始肅反開始清理階級隊伍。因為他的問題,他的女兒被調離公安係統。天有不測風雲,三年困難時期,老先生在即將出獄的前夕餓死在監獄裏。

讓人無限感慨的是,麵對自己的命運,戴老先生從始至終沒有一句怨言。還寬慰兒女門說:不要抱怨,這是一個時代變革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這樣的人好象用大徹大悟,豁達灑脫這樣的詞句也不能完全貼切地描述。麵對這樣的境界,我隻能歎自己筆拙詞窮、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