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racle isn’t that I finished. The miracle is that I had the courage to start.” By – John Bingham
咱壇裏高手如雲,從大峽穀越野穿越世界紀錄保持者到大鐵牛人們。很多運動愛好者或者初慕者慕名而來,希望得到激勵鼓舞和具體行動建議。很多人看得摩拳擦掌熱血沸騰,恨不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這樣的雄心壯誌可喜可賀,需要小心翼翼的嗬護。
但是呢,具體行動上,咱們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尤其是在中年危機激發下想要做點兒什麽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尤其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建立起適合自己的有效鍛煉機製和方法,能夠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總會有收獲。
初初鍛煉者最怕的是行動計劃太激進,哐啷一下子受傷了。把好容易點起來的熱情給澆滅了。
專業運動員,業餘精英運動愛好者和入門愛好人士是完完全全不同的pool, 訓練要求和參照體係也完全不一樣。
下麵是很多年前額開始跑步的循序漸進訓練。希望拋磚引玉,大家七嘴八舌,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風格。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把運動鍛煉變成如同呼吸吃飯睡覺一樣的剛需,那麽恭喜你, you're on the right path!
------------///-------------///------------///---------///-----
本來是沒有勇氣參加比賽的,大學體育都需要補考的體育後進份子. 猶記當初的慘況,我們專業兩個班女生合在一起上體育課。如果那個學期隻有一個人體育不及格,那個人肯定是我。 如果有兩個人不及格,其中一個肯定是我. 在奔四的年紀裏,居然有勇氣去跑5公裏的比賽,嚴重的中年危機呀。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不要跑最後一名,跟同事一起斷斷續續地訓練了6個星期。見下表
第一次比賽的時候,隨人群跑出去,從漂亮的充滿了曆史的公園看到下麵的聖勞侖斯河,心裏還是有點點兒小激動的。幾千人的跑步隊伍中的一個小不拉子,前4公裏好像很容易,沒覺得累,可是最後一公裏,真的不容易哈,誰叫我訓練的時候最長的隻跑了4公裏。最後的結果還是很滿意,32分鍾,比我計劃的40分鍾快點兒. 看看咱把目標定的多低,非常容易就超過了目標,然後就開始傻樂。咱不跟那些跑的飛快的飛人兒比哈.
------///--------///-----------///----------///------------
訓練,循續漸近的訓練是關鍵. 從五公裏開始,十公裏不是難事。這裏麵走跑是按3分鍾走/2分鍾跑,逐漸過度到2分鍾走/3分鍾跑。交叉訓練是任何非跑步的鍛煉,作用是不斷的提高自己身體的耐受力。
去年,第一次報名參加10km跑.鼓動了一55歲的女同胞加入,她報名10km走/跑,訓練是跟著這個表來的。另外一個同事,平時不鍛煉也不跑步,跟著這個訓練,跑了人生第一個10km。最搞笑的是終於把我家隊友半拉半哄的跟我一起跑了。給他報名的是10km走/跑,前1000米我們一起肩並肩,後來就再也沒看見他的身影。最後的結果是他比我快了15分種到達 :):):)
Reference: http://www.runnersworld.co.uk/racing/six-week-beginner-5k-schedule/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