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的杏花村馬拉鬆PR了,現在該看波馬了。
幾乎所有人都會建議你,前麵下坡,要穩住,別跑快了,不然傷心坡爬不上去,最後5英裏會嘣掉。前麵要慢,慢,慢。因為,前麵每英裏配速每快10秒,後麵就要加1分鍾。多麽可怕啊。(這裏兩個“每”,不是冗餘,仔細體會。:)))
問題是,波馬賽道,負劈叉?談何容易!而且,有必要嗎?真的好嗎?
這裏有兩個層次。“前麵要穩住”和“負劈叉”,還是有距離的。前麵穩並不要求負劈叉,隻是要保證後麵別崩掉。所以,沒能負劈叉,完全不必自卑。也不大可能負劈叉。負劈叉也不見得是最好的策略。
負劈叉,指的是,馬拉鬆的後半程跑的時間比前半程短(快)。哪怕1秒鍾。理想的,大約是1分鍾,像花花那樣劈叉了3分鍾,是不理想的,前麵太保守,賽完了還活蹦亂跳的,嘻嘻哈哈,一點也不嚴肅。
誠然,成績越好,跑得越快,負劈叉的比例越高。但多高呢?前麵1000名的也不足10%。我們一般跑者,95%以上無法負劈叉。這就是事實。你沒能負劈叉?安啦。這是波馬!
換句話說,你不管前麵多保守,過了傷心坡。你還是會慢,會累,會精疲力竭。別告訴我你去波馬不想PR,隻是去實現一下願望,打個醬油。騙鬼呢?到了夢寐以求的波士頓,不想跑好的幾乎沒有。那麽卷,那個氛圍,你身不由己。
於是,有了一個相反的論調:既然後麵反正要崩,那我前麵幹嘛不幹脆快點?還能節省很多時間,那也是為後麵的崩打下基礎,省出了時間,也就減輕後麵的壓力。一開始磨磨唧唧,後麵想快也沒空間給你揮霍了。
聽著是不是也有道理?我覺得,還真有道理。你前麵不拚一下,怎麽知道後麵就真的會崩?萬一你體能剛巧得力,萬一理想實現了呢?而你前麵太慢,損失了時間,那真的實現不了理想了。波馬不是你想來就來的。
所以我建議,前麵要穩,要慢。但慢,不是目的。
要多快呢?看你的個人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人雲亦雲。不是 One size fits all。你要了解你自己。
1. 你下坡肌肉群怎麽樣?你跑過下坡馬,專門練過下坡,參加過隧道,CIM,Revel係列,跑過越野,下坡肌肉群強大,你前麵可以衝啊,保持輕鬆就好。這點坡,算啥?尤其前麵4英裏?不光前麵衝,最後5英裏你更有資本衝。Gravity is sweet. Use it, but use it wisely.
而如果,你來自中西部大平原,德州,佛羅裏達,沒下坡優勢,那你就得老實點。仔細測算你的速度安排。
2. 你上坡怎麽樣?你的12周,20周,還有長期的訓練,有Rolling麽,完成了多少 Hill repeats? 波馬總體是下坡馬,山上跑到海麵。但波士頓的地形,歪門邪道,和其他美國城市不同,很少正南正北的街區。路麵也是上上下下,過山車。這決定了你上坡的信心和能力。
3. 你的訓練曆史怎麽樣?練了啥,參加了多少次比賽。這些天身體狀態如何?來的路上疲勞麽?時差?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因素。
好了,負劈叉不要多想。做不到根本不是害羞的事情。現在我們要找“甜點”,Sweet spots。
第一,你的MP定在多少,Goal A, Goal B, Goal C. 是BBQ,BBQ-Cutoff,還是保3,保330,保4?
第二,你的 Mile 1 配速定在多少,到三英裏,你怎麽調整。有幾套方案呢?心率,感覺,看手表嗎?天氣呢?
今天是20周波馬訓練計劃的地17周第4天。還有三個周末。上周是波馬訓練高峰,本周開始Tapering。很多計劃,這個周末是波馬預演模擬(Rehearsal),一般是穿上所有波馬比賽裝備,模擬睡覺,交通,加碳。常見的是20英裏。我帶的波馬隊是這周模擬賽(不過我不在,由隊友主持)。
訓練已經結束。下麵三周是調整出最佳比賽狀態。別出幺蛾子,別受傷,別生病,別玩新花樣。順利站到Hopkinton起點,順利衝過Boylston!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