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思維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活動,本質上是非理性非線性的。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征,要對比不同的語言,如果不是對兩種語言都有精準的把握,很難實事求是的做出什麽結論。
總體而言,拚音文字比較精準,但代價是繁瑣。英語相對還算比較馬虎的,法語德語連名詞都有性別:樹是公的,而它的芽是母的,葉子是中性的,馬是沒有性別的,狗是公的,貓是母的……。這用一句中文來形容就是脫褲子放屁。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本國人輕鬆的掌握自己的語言,很多歐洲人甚至能熟練的在幾種語言中靈活轉換。
He bought two pencils yesterday.
在我們看來,這個句子裏“他”要在“he"和”him“之間轉換,”買“有“buy”和”buys“”bought”之分,”two“已經標明了複數,”pencils“純屬多餘。似乎中文更先進高效,是”神的語言“。
如果讓一個初學漢語的老外用漢語表達上麵這個句子,他/她很可能這樣說:他買2筆昨天。
從語義的表達上沒有問題,但漢語的組織原則不允許這樣說。正確的漢語表達是:他昨天買了兩支筆。
為什麽呢?為什麽呢?老外一臉茫然。昨天為什麽不能放在句末?數字後麵為什麽要帶一個量詞?2 為什麽讀兩不讀二?昨天已經說明是過去了,為啥還要加個”了“,這不也是脫那啥放那啥嘛。
最要命的就是這個量詞,筆用支,同樣形狀的單隻筷子用根,槍要用杆,掃帚用把;同樣是動物,牛用頭,馬用匹,狗用條,貓用隻,魚用尾……為什麽不能統一用”個“或幹脆不用?對不起,漢語的組織原則就是如此。
還有更燒腦的,成雙成對的東西,英文用a pair of搞定,漢語呢,一雙筷子,一對夫妻,一雙鞋,一副手套,一對鴛鴦……有人總結說,漢語裏有生命的用對,沒有生命的用雙,那為什麽不能說“一雙枕頭”,眼睛耳朵可以是“一對”,手和腳卻是“雙”?無理可說,規則如此。
英語的“杯子”有 cup, mug, glass....而漢語裏比自己大一輩的親戚有舅舅、嫂嫂,表舅、表嫂、堂舅、堂嫂,叔叔、阿姨,表叔、表嫂、堂叔,堂嫂,姑姑,孃孃,表……堂……如果算上方言稱呼,那真是五花八門;英文就倆字:uncle、aunt。
英語裏有大量的源於拉丁文的前後綴,appear-disappear,cover-discover等等,清晰明了,漢語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出現-消失,掩蓋-發現。
漢語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在老外看來也是毫無道理,我被蚊子咬了,我把蚊子打死了。漢語的語義依靠語境,“救命”“救火”;“好容易”“好不容易”都不會被誤解,如果把“被”和“把”去掉難道會理解成“我咬蚊子了,蚊子打死我了?”……。
每一個民族在幾千年的社會文化演變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征的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每一種語言都是神的語言——當初人類在建造巴別塔的時候,神親自打亂了人類的語言。各種語言的合理與不合理都是沒有辦法用人類的語言去解釋的,因為那是真正的——神跡。
哪種語言能主導世界,取決的不是各自語言的優勢,而是語言背後的東西,在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英語無疑是當今的”世界語“,等中國人主宰了全世界的先進科學知識和發明創造,那時候,洋鬼子也會乖乖地坐下來把戊、戌、戎、戍;己、已、巳、日、曰;未、末弄個滾瓜爛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