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10.17:齊景公遣晏子南使楚
原文:
齊景公遣晏子南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遣晏子使寡人之國,幾至矣。”左右曰:“晏子、天下之辯士也,與之議國家之務,則不如也;與之論往古之術,則不如也。王獨可以與晏子坐,使有司束人過王,王問之,使言齊人善盜,故束之。是宜可以困之。”王曰:“善。”晏子至,即與之坐,圖國之急務,辨當世之得失,再舉再窮,王默然無以續語。居有間,束徒以過之。王曰:“何為者也?”有司對曰:“是齊人,善盜,束而詣吏。”王欣然大笑曰:“齊乃冠帶之國,辯士之化,固善盜乎?”晏子曰:“然、固取之。王不見夫江南之樹乎!名橘,樹之江北,則化為枳,何則?地土使然爾。夫子處齊之時,冠帶而立,儼有伯夷之廉,今居楚而善盜,意土地之化使然爾。王又何怪乎!”《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譯文:
齊景公派晏嬰出使南方楚國。楚王聽說後,對左右大臣說:“齊國派晏嬰訪問我國,快到了。”左右說:“晏嬰是天下一流的辯士,與他談論國家相關的事務,那就辯不過他;與他談論古代的學術,那也辯不過他。王您隻有這樣了,您與晏嬰坐在那裏,讓衙役把一個五花大綁的人帶到麵前,您此時發問,讓衙役說齊國人喜歡偷盜,所以把他綁了起來。這個方法應該可以讓晏嬰啞口無言。”楚王說:“好。”晏嬰到了,於是與他座談。從謀劃國家當務之急,到辯論當代的利弊得失,每提到一個話題,楚王都窮於應對。楚王接不上茬了,幹脆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押過來一五花大綁的人。楚王問道:“這人是幹什麽的?”衙役說:“是齊國人,喜歡偷盜,綁起來送給法官。”楚王高興地大笑道:“齊國是文明禮樂之邦,難道是辨士的教化,使他們喜歡偷盜嗎?”晏嬰說:“行,咱就說說這件事。楚王您不知道江南有一種樹,叫做橘,種在江北,就變成了枳,什麽道理?土地造成的。那個先生在齊國時,衣冠齊整,站在那裏儼然有伯夷的廉潔。現今在楚國喜歡偷盜,應該是土地讓他變成這樣了。王您又怪誰呢!”《詩經》說:“無論你說什麽做什麽,一報還一報。”
俠客心得: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這就是宇宙對稱守恒定律。和善的言行,他人也回饋和善;惡行惡言,他人也以惡相報。楚王作為主人,不懂待客之道,不盡地主之誼,想盡辦法羞辱晏嬰,結果反而被晏嬰羞辱了。這是爭強好勝的必然結果,最後一定是自取其辱。
君子之間切磋是為了互相學習,互相提高,而不是為了戰勝對方羞辱人。那些盛氣淩人好鬥的公雞們,不可不吸取楚王的教訓啊!